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时事关注>评论|观点 >> 正文内容

平凉市推动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3年08月29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平凉市委书记、市长署名文章:推动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王旭  白振海

平凉市位于甘肃东部、泾河上游,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布局中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组成部分,生态地位非常重要。横亘中部的关山、六盘山是黄土高原的“生态高地”“天然水塔”,孕育的泾河、葫芦河等河流汇入渭河,成为黄河最大的支流,保持关山常绿、泾水常清,是黄河安澜的重要保证,也是事关平凉长远发展的千秋大计。

平凉市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2004年开始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2011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7年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2022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亮,生态竞争的优势更加凸显,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获得感持续提升,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备了良好基础和条件。

2023年1月,平凉市委制定出台《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的决定》,提出以陇东综合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文旅康养“三大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农业精品培育示范区“两个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努力走出体现时代特征、发挥比较优势、服务国省大局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一奋斗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启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时代新征程,平凉市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力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多的生态文明建设红利。

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中的考核权重。加快生态环境领域地方立法,强化法律监督质效,依法严厉打击损害生态环境、损毁各类自然资源的行为,筑牢绿水青山法治屏障。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

加快构建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治水、固土、防风险”重点任务,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平凉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抓好燃煤、机动车、扬尘、工业企业、生活面源和臭氧污染防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泾河、葫芦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提高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率。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高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完善以崆峒区海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庄浪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中心,辐射全域的城乡垃圾焚烧处置体系,实现全域垃圾闭环处理。

加快构建系统牢固的生态安全体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系统化治理,加强黄河流域水源涵养、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规模化、科学化开展国土绿化,巩固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效。建设白龙江引水、引洮二期、崆峒水库改扩建等骨干水源工程,有效解决资源性、工程性缺水问题。实施集中连片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高质量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持续加强“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本底调查评估,实施平凉市珍稀野生动物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拯救工程,确保生态系统结构完整。

加快构建稳定完整的生态空间体系。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主导生态功能不降低。落实国家、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编制实施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全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加快城市更新和海绵化改造,实施绿地游园、绿化美化等改造提升工程,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环境优美的生态空间。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态产业体系。坚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底色,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做大做强生态环保产业链,加快建设生态园区,打造生态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全面绿色转型。以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基地为目标,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实施一批风光电储新能源项目,积极发展精细煤化工产业,全方位推动产业链延伸和集聚发展。以建设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为目标,围绕智能制造、传统制造、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技术创新和引进吸收,提高项目“绿色门槛”,推进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以建设文旅康养基地为目标,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优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完善旅游要素,拓展文旅、农旅、林旅、康养、乡村旅游等多产融合业态,全面打响“问道崆峒·养生平凉”文化旅游品牌。以建设国家农业精品培育示范区为目标,聚焦“牛果菜薯药”等产业,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推出系列有机绿色生态农产品,深入实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市建设试点,探索推广“粮—饲—畜—肥—果(菜)”等多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循环利用、链式发展提升特色农产品价值品质,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构建文明和谐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使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推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生态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低碳社会示范创建行动,纵深推进“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人生”主题活动,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