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印象完颜 >> 正文内容

消失在历史尘埃里的“贞烈祠”

2013年03月17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泾川完颜村:幸存的皇甫圣祠碑

  完颜村发现清道光二十三年梅月刻的“重修皇甫祠碑记”碑,该碑是重修圣祠捐银碑,有泾川营部都司等12名武官捐银记载,有完颜桂林等多位完颜氏会首捐银的记载,还有灵台诸人,其中有多姓,多姓现在灵台还有。也有山西、固原、西峰、平凉等地的捐银者。皇甫圣祠,当地民众称皇甫圣母庙,庙院约2亩,正殿祀皇甫圣母,配殿祀黑户灵官和土地,山门原始古朴,庙后有一古槐,其露出地表的根上有木泉,每天能泛出清亮亮的水,人们用来洗眼,据说治眼疾特有效。原庙在上世纪60年代被破坏,只剩庙墙,村民重新捂顶,一直做生产队的场房,庙院成了生产队的大场蓝球场。该庙和山门、古树今存,庙内供皇甫圣母牌位。碑立在庙前。当地老人讲,庙的壁画很耐看,反映了黄巾起义的全过程。皇甫圣母是一位德才双绝的女子,因不从三国时的董卓,从陕西武功、眉县一带逃难而来,泾川人叫她投奔大户人家,就认现在的泾川县城当时叫皇甫店的皇甫氏人家为亲人。该女子能知天知地,先知先觉,皇甫氏老人们疼爱有加,都认为她太出众,容易被人发现,就叫她去离城二十里的皇甫头(今完颜村)隐居,她在皇甫头湫洞坐化,当地人为她建了庙,雕了石像,铸了大钟,植有大槐树。

  泾川完颜氏是从黑龙江阿城来的金兀术后裔,他们原是女真族即满族,定居泾川后把汉族女神也祠起来,把农历七月十九定为皇甫圣母传统庙会,流传至今,这是原生形态的中华中原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清代皇甫碑和皇甫庙,其碑刻保存之完好,碑上皇甫、完颜等字迹之清晰,倍感珍稀。泾川瑶池存有一块碑头,以皇甫氏为题,待寻考。

  泾川有三处皇甫圣母(皇甫规之妻)庙

  与完颜村东邻的城关镇阳坡村杨家店坪上,有皇甫圣母庙,建庙年代与完颜皇甫圣母庙相当,祭祀风俗相同,原庙在文革中毁,现有重修的小庙。

  与完颜村北邻的合道(现属党原乡)永丰村古有皇甫圣母庙,现有小规模复原。清宣统《泾川寻访志》在祠庙篇中记:“皇甫圣母庙,在(县城)西弱二十五里永丰庄”。史志记载与现存庙地吻合。

  清《古今图书集成·平凉府部》载:“贞烈祠,在州北二十里,祀东汉皇甫规妻”。民国《泾川县志》载:“贞女祠,在治城北二十里,祀泾皇甫规妻,今毁,见《通志》”。这里记载的贞列祠、贞女祠,正是完颜村的皇甫圣母庙,圣母即皇甫规之妻。这一记载出自《古今图书集成》,引自《通志》,即清代《甘肃省通志》,应是信史,相邻的永丰庄、杨家店与完颜村自古地畔相连,三村有三座皇甫圣母庙,且是民间自发祀之而建庙宇,足见不仅仅是民间传说,而是真正的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历史人物在这里生活过。

  明代以后的泾川城乡民间说起皇甫圣母,都不约而同说是营门上亲戚,营门上在今县城邮电局一带,原址是完颜氏在古时修建的一条街。过去,完颜村每年在七月十九过皇甫圣母庙会,营门上完颜氏做为娘家人,都要去祭拜,也是最尊贵的客人,这可以应证皇甫圣母确是从外地来到皇甫店,再到皇甫头避难的女子,先由皇甫氏祀祭,金代以后由完颜氏及泾川土著祀祭。因为她德才过人,后世爱戴,被尊为神。

  泾川的皇甫头地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载:“皇甫头,在州西北二十里,有皇甫嵩读书台”。《古今图书集成·平凉府部》载:“皇甫头,在州西北二十里,即皇甫蒿所居处,有皇甫嵩读书台,皇甫节妇祠在焉”。民国《泾川县志》记:“皇甫头,在治西北二十里,即皇甫和(泾州治中)所居处,有皇甫嵩读书台,久废。见《通志》”。这三条记载出自权威典籍,所记地名方位距离与完颜村皇甫圣母庙址吻合,可知这里在东汉时名皇甫头,是皇甫氏在泾川的又一个聚居区,是皇甫圣母生活之处,皇甫规、皇甫嵩、皇甫和都在此生活过。

  完颜村的皇甫圣母墓

  一位女神,有庙,有娘家,娘家就在一县之内,这在中华女神史上可谓罕见。更罕见的是女神还有墓,墓就在完颜村九顶梅花山之巅。九顶梅花山,有九座圆形的山包起于完颜坪之上,山包之上又是山,这在泾河南的王村镇光明村塬顶才可看清九顶梅花形胜之美。民国《泾川县志》载:“梅花山,在治西北十五里,九冢棋布上,有前明韩藩陵寝”。当代学者张怀宁等指出,九顶梅花山应是九座古墓,正与前人之识相遇。而皇甫圣母墓就在山巅,即墓之上的墓。其墓冢现保存完好,有墓碑,完颜村民常祀。从皇甫碑、皇甫头地名、皇甫墓和分布在5公里方圆的三村三座皇甫庙来分析,皇甫圣母庙即皇甫规之妻庙,皇甫圣母墓即皇甫规之妻墓。皇甫规及妻、皇甫嵩、皇甫和在此生活过,证明自东汉以来,皇甫氏确是泾川的大姓,人口相当多,是名门望族,地位显赫。

  为什么东汉大将军之妻的墓、祠和皇甫氏聚居区在完颜村(皇甫头),金代皇陵、王陵和明代朝王夫妇墓也在完颜村,相邻的杨家店有明赠礼部尚书吕钲墓。一是交通原因,古丝绸之路经古泾州城(水泉寺)后,是沿泾河北山根西上的,途径完颜村一带,到达合道,合道是两条古代交通要道在此相汇而名,古丝路再向西,到达平凉。古丝路并非今日想象中的沿312国道西行,古时泾河水特大,川道不是交通要道。第二,应该承认,完颜坪一带确是风水宝地,皇甫氏居处,东汉至明的皇陵,朝庭命官墓因此而选中这里。

  今日泾川县城在建城前为皇甫店是皇甫氏密集聚居地

  一个地名以姓氏命名,第一证明就是这个地方的该姓氏人口至少成百上千,又能证明居住历史应在几百年以上。民国《泾川县志》载:“安定故城,明初省县人州,徙治泾南之皇甫家即今县治是也"。祝世林先生的《平凉古代史考述》说:“现在的泾州城在未迁泾州前,旧名皇甫店,原泾州城北兼山之上有村名皇甫头"。皇甫头即现在的完颜村,它和今县城原址是目前确知的皇甫氏在泾川的聚居区。还能证明,金兀术后裔在泾川最早的两个聚居区和皇甫氏聚居区为一地,即皇甫店(营门上)、皇甫头(完颜村)。历史在巧合中往往产生有趣的史实。

  泾川朝那与灵台朝那的地缘及遗存

  朝那地名,在泾川有多处记载,清乾隆《钦定四库全书·史部·甘肃通志》载:“朝那庙,城东二里"。清《古今图书集成·平凉府部》载:“朝那庙,在州东三里许,按府志,汉初匈奴老上单于寇朝那、萧关、北地,都尉孙邛死之,不知何代封朝那盖国大王,祠于东山之麓,有祷必应"。清乾隆《泾州志》载:“朝那沟,在治东二里"。“朝那城,在回中里至州二里,两壁峭立,沿岸多桃花,今城废”。“朝那庙,在州东二里。汉初,匈奴老上单于寇朝那、萧关、北地,都尉孙名邛兵不满千,抗十万骁腾之虏,战不胜死之,不知何代封朝那盖国大王,郡人祠于东山之麓,有祷辄应,今庙废”。清宣统《泾州采访志》载进士慕维城《秋日游三教洞至朝那畅饮下山望回中二十六韵》诗,旬云:回首望山麓,朝那遗古迹。清光绪《泾州乡土志》载:“朝那庙,在治东北二里",“朝那城,在安定镇至县二里,两壁峭立,沿岸多桃花,今城废"。

  泾川朝那沟、朝那庙、朝那城,其实都在一地,即今县城东吴家水泉沟一带。沟原名朝那沟,沟内有香水泉,泾城人古今都采之制药、煎药、熬茶、酿酒,招待贵宾,是上等矿泉水。这条沟沟口在县城,水入泾水,沿沟向南经过太平乡,可达黑河川,过了黑河,上南塬,即是灵台朝那镇,这应是东汉泾川朝那、灵台朝那沿山脉、水路向南或向北迁徙的自然走向,必然地缘。泾川朝那城,在离县城二里的朝那沟,城依山沟而筑。朝那庙,在吴家水泉沟之东即为县面粉厂作自然背景的半山上,山也叫朝那山,有古意苍苍的柏林小林,庙存,庙会从古至今如期举行,每年除夕夜,这里火树银花,大红灯笼串串,彻夜通明,是泾城一景,与回山王母宫灯火、县城千盏红灯互相增色。而朝那沟、朝那庙、朝那城、朝那山所在,正是典籍上记载的皇甫店即今县城的东山之麓。

  胡太后生母为皇甫氏,皇甫姓是安定大姓,英才辈出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寰宇记》载:“安定郡四姓:梁、席、安、皇甫"。.

  祝世林《平凉古代史考述》载:“东汉,皇甫规,隐居安’定,后为中郎将使持节督监,渡辽将军,尚书,弘农太守,封寿成亭侯,又转护羌校尉,《后汉书》有传”。

  “皇甫嵩,是皇甫规侄子,镇压黄巾起义最重要的人物。.为左中郎将、车骑将军,冀州牧,封槐里侯。《后汉书》有传”。(完颜皇甫圣母庙有黄巾起义壁圆)。

  “灵太后(泾川北魏胡太后)摄政后,封国珍(胡太后父)侍中安定郡公,妻皇甫氏(灵太后的生母),追封京兆郡君,又进位为中书监、仪同三司。……皇甫集,灵太后之舅,任仪I司三司雍州刺史,右卫大将军,封临泾县公。其弟皇甫度,为倘书左仆射,进司空,领军将军,封安定县公。皇甫埸自南朝归魏,凳司徒胡国珍所授,自太尉记室,超迁吏部郎,又拜持节冠军将军、豫州刺史"。

  “皇甫瑶,安定乌氏人。父皇甫和为本州岛治中,瑶出身于本州岛都督,太统面年为丞相府行参军、转田曹参军、东阁祭酒散骑常侍。入周,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长东县子f’历玉碧、陇右、陕州总管府长史,徼拜蕃部中大夫,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义同三司,又出为陇右总管府长史,卒于位。其子皇甫诞立功于隋。

  皇甫诞,安定乌氏人,皇甫瑶之子。为尚书右丞、并州总管司马,追封为柱国弘义公。后来其子皇甫无逸为唐朝的民部尚书,为其父树碑,请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丹,这就是厦世流传很广,欧体书法的代表作《皇甫府君碑》,现存西安碑林。“唐末有皇甫枚,安定人,有著名传奇小说《三水小牍》"。

  泾川北魏二碑,天下著名,碑上有皇甫氏记载

  《敕赐嵩显禅寺碑记》碑阴(大魏永平二年/509)载:“别驾从事史皇甫轨,字文则,安定人”。“平凉太守朝那男皇甫口,字文远,安定人"。

  《南石窟寺之碑》碑阴(大魏永平三年/510)载:’“司马敷西男安定皇甫慎"。、“祭酒从事史安定皇甫恂"。

  大周(唐)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铭文中记有:“参军皇甫说”。

  纵览保留至今的泾川皇甫氏遗存,有皇甫氏地名、祠、墓、人物,有碑刻、史料记载和古迹。更为珍稀的是有民间自发从古祀至今日的庙和庙会,如果说国史、方志撰写者受时局影响或未到过原地有笔误或不敢讲真话,民俗则是民众不靠国库之助而自觉自愿自捐资金约定成俗开展的传承历史文化的系统活动,他们所纪念的人物,必是民众拥戴的“救星"、“福星”,他们为其修庙,过庙会,世世代代以祖先崇拜形式祭祀,是历史长河中最真实、最有生命力的中华历史文化精华传承形式。他们选定的人物,真正是彪炳史册、万古流芳的人物;他们“选择”的过程,正是大浪淘沙的本意。

  灵台自古为安定郡、泾州辖,一部分皇甫氏曾集中生活在皇甫店(今日县城),这里是安定郡所辖县份离灵台朝那最近之地,中间有朝那沟,皇甫氏沿山脉水势南移或北迁,都是可能的。皇甫氏在灵台泾川一带聚居,皇甫谧之朝那就是今灵台朝那应合情合理。祝世林先生是目前公认的最可靠的史学家之一,他的考证来自史书记载和物质文本两部分,即被物质文本印证了的文字记载;即使无记载,只要有古迹、出土文物,他则更看重古迹、出土文物等物质文本,他的史论,必将为后世所崇拜。现引他的论断作本文小结:

  “现在灵台县城北张敖坡有皇甫谧墓,经查考,宋代的《九域志》在灵台县下已记:“有皇甫士安墓",可知并非近世附会,而是来源久矣……坟墓也应与其生平事迹有关,灵台很可能是其出生之地。朝那已于东汉中叶东迁,而迁后的朝那仍然是安定郡最靠西的县份,而且羌汉战争仍在继续,皇甫氏家族已散居于郡治附近各县,今灵台县境为魏晋时鹑觚、阴密、三水县地,更造近三辅,比较安全,皇甫谧的先世移居于此是合乎情理完全可能的。后来唐代的皇甫瑶是三水人,皇甫枚着《三水小牍》,也可以说明灵台县境曾为皇甫氏的住地.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