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古今之缘 >> 正文内容

商朝闻仲太师遗存在泾川

2021年08月05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商末帝辛(纣王)时朝政大乱,诸侯纷纷反叛,其叔父闻仲太师败亡泾川县北原,自古民间有口传史流传,并有闻仲墓和相关多处地名遗存为印证。这些遗存以行军路线为顺序,分别是:窑店镇“龙盘”,罗汉洞乡“挽头坪”,合道大什字“闪鞭坳”,玉都镇建马村“圣旨坪”,玉都镇星火村(原名生李家)“扼弓坡”,星火村“绝龙岭”,星火村北“闻仲墓”。这些地名反映出了闻仲太师的行军作战路线和败亡的大体经过,记载了闻仲败亡我县北原的重大历史事件。

笔者在北原区就闻仲败亡的民间传说进行了调查。后又查阅《史记》殷纪部分有关史料,以历史主线为依据,整理了民间传说,采取追古复原,力争说清历史遗存来源,以再现历史原貌。

闻仲,子姓,商纣王叔,官太师,忠君、爱民,受国人爱戴。其兄子纣王则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史记》记载,纣王“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长夜饮”。纣王还滥用民力,广修官第,滥杀无辜,“百姓怨望,诸侯有叛者,于是纣及重辟炮烙之法”(《史记》语),先后残杀了很多直言进谏的忠臣。纣的叔父比干丞相因“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史记》语)。闻太师缕缕进谏,纣王不但不听,反生怨恨,太师处境危险。此后再也无人敢谏,商社会矛盾激化,危机四伏。相反西歧西伯姬昌顺应天时“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史记》语)。周蓄机待发,箭在弦上。纣王闻西伯侯姬昌父子谋反,急派闻太师统大兵征讨,也借以除闻仲,清君侧。姬昌派子姬发帅同军师姜子牙、大将黄飞虎御敌。姬发纳子牙计:以逸待劳,诱敌深入,选定回中北原为主战场,严阵以待。闻仲身经百战,有轻敌思想。他带着大队人马从千里之外的“朝歌”一路爬山涉水向西杀来,途中还做着一马荡平的美梦。他的坐骑名“麒麟”,日行千里。他走走停停,不时望望部下。但他毕竟年迈,银须上不时流下汗水。千里爬涉,路途艰辛,进入西歧界大家都觉十分疲劳。士兵们开始产生怨气,三五成群地私语:“西伯爱民爱兵,我们为昏君纣王卖命,迟早总有一死。”有的干脆说:“我们不如去投西歧。”闻太师只顾催赶着士兵沿泾水西上,哪里还知道兵生变心。他选择了一处平广的地方让士兵休整二天,这地方后来人们起名“龙盘”,地名留传至今。人们还在这里修建雷祖庙纪念闻仲,庙中塑像衣帽整齐,一身戎装形象威武。在这里休整了二天后,又开始赶路。他匆匆赶路白发散落,长长地披在肩后,被强劲的西北风吹起,飘在身后犹如扛着一面白旗(按语:形象不吉利)。他回头看看白发,又望望遍地荆棘的征途,回想自己几十年护国为民、屡建功劳,自纣王宠妲己后,再也不听谏言,近日进谏差点丢了性命,纣王觉我多余,硬要我年迈之人远征,这分明是想置我于死地,我如死无人敢谏,这商汤江山不就要毁在他的手里了?想到这里,心如刀割,不觉老泪横流。一位亲兵看见,十分关切地说“大人不必悲伤,有我们千名跟你多年的老兵在你身边,我们将以死保你无恙,前面有平地一块,请老太师挽好头发再走吧”。太师点点头,席地而坐挽好了头发。亲兵扶他骑上战马又上路了。这挽头发的地方,人们起名挽头坪(在罗汉洞乡境内)。为纪念太师,人们在这里也修建了一座雷祖庙,庙中所塑雷祖形象仍十分威武。

闻仲引兵沿泾河继续西上,这时探马来报:周兵就在离此地不远的西北原面集结,人数不多。闻仲听周兵不多,暗自高兴,传令起灶休息。这休息的地点就是蒋家坪,后人们在这里也修建了一座雷祖庙,雷祖行装整齐但显疲惫。

闻仲在蒋家坪休息之后,引兵向西上了原面,在大什字路口整顿军队。他举目向西望去,见周兵就驻扎在十里之外,人数似乎不多。闻仲传令三军布阵以待,语音未落,只听四面战鼓通鸣,喊杀之声震天。闻仲不由大惊,环看四周,只见周兵从四面八方如排山倒海之势而来,情知中了埋伏,但只有死战了。这时周军帅字旗下并马出来三员大将,为首的是姬发,白人白马头戴王冠,威武之中带有三分秀气,他左持黄钺,右秉白旌以麾。在他的旁边还有一位骑牛、头戴帅帽的将军,太师一眼认出是自己昔日的同僚黄飞虎元帅,他是被纣王逼反的。在他们的身后紧跟着一位白须道长,闻太师也认识,他就是深通兵法的姜子牙。姬发上前向太师行礼,高声言道:“太师老大人,一路辛苦了。我父与你同为朝臣,只因纣王昏君无道,今日臣顺天意、替天行道。臣不愿加害与你,今日与太师兵戎相见,实非所愿,望太师弃暗投明,以免伤了往日和气。”姜子牙、黄飞虎也齐声道:“请太师三思!请太师三思!”闻仲听言大怒:“你们身为商臣,背主反叛,不忠不孝,我闻仲焉能与尔等同伍?”遂挥军杀了过来。尽管太师有万夫不挡之勇,但军无斗志,不到二个时辰,商兵大乱,而周兵人人争先,个个锐不可挡。那些早有叛心的商兵乘机纷纷临阵倒戈。闻仲一时难以制止。盛怒之下,斩杀了一名叛敌副将,由于用力过猛,雄鞭闪断,坐骑也受重伤,倒在地上。闻仲望着几十年曾伴他东杀西战的宝驹,不觉落泪。亲兵把闻仲扶上自己的战马,向西突围而去。由于周兵紧随不舍,士兵不断减员。闻仲的雄鞭又折,战马再失,只好赤着双脚步行,一路转向东且战且退。商周大战的地方,后人起名“闪鞭坳”,地点在大什字、柳寨、李家、西巫之间,现属党原乡境。为了纪念闻仲,人们在大什字修建了雷祖庙,此庙高大雄伟,庙中雷祖因途中跋涉少了一只鞋,反映他途中的艰辛。后代人们还在李家、小徐、城刘、西巫、东吴村分别修建了雷祖庙来纪念他,这些庙中雷祖形象已残:双脚无鞋,坐骑无,雄鞭无,雌鞭只半截,衣帽不整,反映雷祖战败的情景。

泾川高崖雷祖庙

闻仲一路败退,亲兵也愈来愈少,明知纣王想借这次西征送他老命,却还期待纣王能派兵营救他。这时快马来报:“圣旨到。”闻仲听说大喜,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只有“胜归”二字,闻仲绝望了,只有以身殉国,别无选择。闻仲又战,姬发再次劝道:“太师老大人,吾父有言,要我迎你去西岐,共享荣华,不要再为昏君卖命了。”闻仲怒曰:“我闻仲生为商汤臣,死为商汤鬼,岂有降之理”。姬发知闻仲忠心、尚气节,劝也无用,只有成全他了。闻仲接圣旨的地方,后人起名圣旨坪(今属玉都建马村境)。

闻仲继续作战,退至生李村(现名星火村属玉都镇)。村北有下川(红河川)坡路,闻仲欲夺坡路而下,回头一看周兵大队围拢而来,知难脱身,抡开强弓,用力射出最后一支箭,不料用力过猛,弓被扼断,后来这地方人们起名“扼弓坡”(生李村北坡通镇原县)。

闻仲站在山坡,身边只剩几十名亲兵,他头发散乱,脸色苍白,衣帽不正,神态凄惨。回头问士兵:“前面山岭是何地名?”士兵答:“樵夫言此地名‘绝龙岭’也。”闻仲听言不由震惊,仰天长叹:“绝龙岭!绝龙岭!绝龙也!天意亡我也!”他双目圆睁,咬紧牙关,手握鞭柄猛击颅顶,倒地而亡。瞬时天空雷电轰鸣大雨倾盆,几十名亲兵放下手中武器,跪在四周放声痛哭,哭声感天动地,泪水和雨水汇成了溪流。姬发听说太师自杀策马赶来,不免感伤。姬发、子牙、飞虎齐下马祭拜。姬发曰:“闻太师殷商之忠臣,吾父之友人,几十年护国佑民,受民敬仰,只因纣王无道,致丧生。”姬发下令为闻仲造墓,并按王侯礼仪葬之。至今星火村(生李家)“扼弓坡”口西侧留有一座高大的商代闻仲古墓。后代人为纪念他还在墓前修建了雷祖庙,庙中闻仲塑像是自杀前的神态。

闻仲败亡,商元气大损。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八百诸侯会战牧野(今河南新乡市郊牧野村),纣王全军覆没。纣王逃鹿台摘星楼自焚,商朝亡。

闻仲败亡我县北原发生在商末,泾川人先祖用地名和庙中不同神态的泥塑,生动地记载了商周之际闻太师败亡的悲壮一幕,从闻仲墓和相关历史地名传说证实了商末泾川北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以商闻仲墓值得重视并加以保护。

笔者在执笔之前,再次去星火村实地考察了闻仲墓地。闻仲墓具体位置在星火村居民点北约200米处,距原北边缘50米,墓东约10米处为“扼弓坡”坡头(注:扼弓坡是北原通镇原县的一条大路)。墓之西北有南北方向长约2里的一道土山岭名“绝龙岭”。原墓丘高约2丈余,下底直径2丈5尺余,呈圆锥形基四周凸起,所以远看墓丘高大。墓正南1米处原有石碑一座(注:不知何时遗失),碑旁有古树一棵,墓南5米有雷祖殿。墓和庙四周原有院墙、大门,院内有古树三棵。多雨季节,每早常有雾气环罩墓地。庙内雷神塑像座姿身穿金黄色铠甲,披发、怒目、赤脚,左手作法,右手握鞭,是闻仲自杀前神态。贡桌原有古物雷祖神灯一件,后被人盗。庙内两侧有壁画,内容是闻仲受封、大战巷斜、闻仲愤怒进谏、女娲收妲己等。闻仲墓庙由周边八社管护(注:八社是生李、四头坡、郭家、殿水、瓦石山、瓦边八村)。古历六月二十四日为庙会日(祭祀日)。我县雷祖庙闻仲墓在“文革”初被毁,二十一世纪初年庙重建,墓未复原。庙内所塑神像神态与原样有极大差异。闻仲死后成为雷祖是中国道教兴起后,被人们封就的神位,并赋予了行雷下雨的神职。

闻仲之亡,商朝之灭,究其原因是殷纣王无道,丧失民心,众叛亲离的结果。周之兴,是因周文王、武王爱民得道,诸侯归顺,得有天下。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人还云:“治国之道在于爱民,养心之道在于寡欲(清廉)。”商亡周兴及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得失天下,都离不开这个法则,这是千古不变的定论,是历史长河反复验证过的真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