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张怀群:泾川一地三次发现佛舍利九次供养佛舍利

2015年01月17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第四处,佛舍利下入石函,601年,隋文帝给泾州大兴国寺分舍利

  隋文帝于仁寿元年第一次给泾州大兴国寺等30州分舍利,史料完备,世人多知,不需考证,谨录诏书及相关史料如下:

  (一)、《广弘明集》卷第十七载隋文帝《隋国立佛舍利塔诏》

  隋文帝(自注一十六州等)

  岐州凤泉寺、雍州仙游寺、嵩州嵩岳寺、泰州岱岳寺、华州思觉寺、衡州衡岳寺、定州恒岳寺、廓州连云岳寺、牟州巨神山寺、吴州会稽山寺、同州大兴国寺、蒲州栖岩寺、苏州虎丘山寺、泾州大兴国寺、并州无量寿寺、隋州、益州秦州、扬州、郑州、青州、亳州、汝州、瓜州、番州、桂州、交州、相州大慈寺、襄州大兴国寺、蒋州。

  门下仰惟。正觉大慈大悲。救护群生津梁庶品。

  朕归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之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使当今现在爰及来世永作善因同登妙果。宜请沙门三十人谙解法相兼堪宣导者。各将侍者二人并散官各一人。熏陆香一百二十斤。马五匹分道送舍利。往前件诸州起塔。其未注寺者。就有山水寺所。起塔依前山。旧无寺者于当州内清静寺处建立其塔。所司造样送往当州。僧多者三百六十人。其次二百四十人。其次一百二十人。若僧少者尽见僧为朕皇后太子广诸王子孙等及内外官人一切民庶幽显生灵。各七日行道并忏悔。起行道日打剎莫问同州异州。任人布施。钱限止十文已下。不得过十文。所施之钱以供营塔。若少不充役正丁及用库物率土诸州僧尼。普为舍利设斋。限十月十五日午时。同下入石函。总管刺史已下县尉已上。息军机停常务七日。专检校行道及打剎等事。务尽诚敬副朕意焉。主者施行。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内史令豫章王臣暕宣。”(《广弘明集》卷十七213页《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2卷史传部四/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年1月)

  (二)、《广弘明集·舍利感应记》载泾州大兴国寺感应:

  隋著作王邵

  “泾州于大兴国寺起塔。将造函。三家各献旧磨好石。非界内所有。因而用之恰然相称。”  

  “振旦神州佛舍利感通序……泾州大兴国寺立塔。三处各送旧石。非界所有。合用为函。恰然相可。”

  (四)、《法苑珠林》载隋文帝分舍利于

  《法苑珠林》载隋文帝分舍利于《广弘明集》载隋文帝诏意同,不同处是诏名变,名后注释变,各州排名顺序变,泾州大兴国寺由原第十四排至第五,无隋州、青州。多“右此十七州寺起塔出打刹物及正库物造”(起塔后开光大典所需法器及一应物品由内府营造司颁给)、“右此十一州随逐山水州县寺等清净之处起塔出物同前”二句,有数处变一二字。泾州大兴国寺等十七州原有寺,起塔后开光法会所需法器及一应物品均由内府营造司颁给。

  “隋文帝立佛舍利塔(二十八州起塔五十三州感瑞)

  雍州仙游寺岐州凤泉寺华州思觉寺同州大兴国寺泾州大兴国寺蒲州栖岩寺泰州岱岳寺并州无量寿寺定州常岳寺嵩州嵩岳寺相州大慈寺廓州连云岳寺衡州衡岳寺襄州大兴国寺牟州巨神山寺吴州会稽山寺苏州虎丘山寺

  右此十七州寺起塔出打刹物及正库物造

  秦州瓜州杨州益州毫州桂州交州汝州番州蒋州郑州

  右此十一州随逐山水州县寺等清净之处起塔出物同前。

  门下仰惟。正觉大慈大悲救护群生津梁庶品。朕归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之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使当今见在爰及来世。永作善因。同登妙果。宜请沙门三十人谙解法相兼堪宣导者。各将侍者二人。并散官各给一人。熏陆香一百二十斤马五匹。分道送舍利。往前件诸州起塔。如川陆寺就有山水寺所起塔依前。山旧无寺者。于当州内清静寺处建立其塔。所司造样送往当州。僧多者三百六十人。其次二百四十人。其次一百二十人。若僧少者尽见僧。为朕皇后太子广诸王子孙等及内外官人一切民庶幽显生灵。各七日行道并忏悔。起行道日打刹。莫问同州异州。任人布施。钱限至十文已下。不得过十文。所施之钱以供营塔。若少不充役丁。及用库物。率土诸州僧尼并为舍利设斋。限十月十五日午时。同下入石函。总管刺史以下县尉以上。自非军机停常务七日。专检校行道及打刹等事。务尽诚敬副朕意焉。主者施行  

  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内史令豫章王臣暕宣。”(《法苑珠林》卷40舍利篇释道世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3卷事汇部上601页/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年1月)

  (五)、《法苑珠林·舍利感应记二十卷》载泾州大兴国寺感应

  “《法苑珠林·舍利感应记二十卷》隋著作郎王邵撰

  泾州大兴国寺立塔。三处各送旧石。非世所有。合用为函。恰然相可。……”

  (六)、《法苑珠林·庆舍利感应表(并答)》载泾州大兴国寺感应

  “庆舍利感应表(并答)隋安德王雄百官等。

  仁寿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复分布五十三州建立灵塔。令总管刺史已下县尉以上废常务七日。请僧行道教化打刹。施钱十文。一如前式。期用四月八日午时。

  合国化内同下舍利封入石函。所感瑞应者。别录如左。……

  右总五十三州。四十州已来皆有灵瑞。不可备列。具存大传。

  泾州大兴国寺立塔。三处各送旧日。非世所有。合有为函。恰然相可。……”

  (七)、《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载,隋文帝到过泾州暨大兴国寺。

  “感通篇下 正传四十五 附见二人。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道密传一

  其龙潜所经四十五州。皆悉同时为大兴国寺。(隋文帝未当皇帝时,去过四十五州,当皇帝后,四十五州同时建大兴国寺。即凡有大兴国寺的各州,隋文帝都去过)。

  (八)、李德林于开皇十年(公元590年)为泾州大兴国寺撰碑文

  宋《通志金石略》载:“泾州兴国寺碑,开皇十年,李德林撰”。宋《金石录》载:“隋泾州兴国寺碑,李德林撰,开皇十年十二月。”明《统志略》载:“泾州兴国寺碑,李德林撰,开皇十年。”民国《陇右金石录》载:“泾州兴国寺碑,在泾川县今存。”《陇右金石录》作者张维在1943年考证并记载,兴国寺碑在泾川县尚存,时间过去72年,但愿此碑还存世间并能找到。

  李德林,熟知正史的人并不陌生。他是隋朝初年的第一智囊,第一支笔。《隋书》中,《李德林传》达8800多字。李德林生于东魏孝静帝年间,年幼天资聪慧,10岁前读《蜀都赋》,10多天烂熟于心,众惊,每天有名士探访,门前车马不断。15岁时,对古代典籍、天文地理,阴阳之学无不通晓。16岁时孝闻天下,写作天赋惊世。北齐天保八年显祖文宣帝高洋时,李27岁,被誉为“治国本领可比汉代杰出的政治家贾谊、智囊晁错,作文赋诗可比汉代司马相如、南朝萧子云”。尚书令杨遵彦令李德林起草《让尚书令表》,顷刻写成,不做丝毫更改。吏部郎中陆邛赞:“文风浩浩荡荡如长江东流,以前所见后生的文章,不过是涓涓细流”。

  李德林一生经历了东魏、北齐、北周、南陈、隋5个朝代,先后在北齐文宣帝高洋、北齐主高殷、北齐肃宗帝高演、北齐世祖武成帝高湛、北齐主高纬、北周武帝宇文邕、北周宣帝宇文赟、北周静帝宇文阐、隋文帝等9位皇帝身边效力,生前官爵至内史令、柱国、郡公。死后谥文,赠大将军、廉州刺史。

  京师长安静影寺高僧慧远,曾被隋文帝选为大德僧,与李德林同月而丧,隋文帝痛曰:“国失二宝也”。并冕旒哀感,罢朝三日。李德林葬礼时,隋文帝诏令羽林百人、乐队一班治丧,赐布帛300段,粟米1000石,以牛、羊、豕三牲作太牢祭奠。

  李德林,这位隋代朝贤、五朝元老、9位皇帝爱卿、隋朝初年第一文豪能为泾州大兴国寺碑撰文,足见泾州大兴国寺在中国之地位。李德林撰泾州大兴国寺碑是在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可知当时的大兴国寺已朝野闻名。11年后的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下诏颁舍利于泾州大兴国寺。

  泾州大兴国寺悬疑:

  1.泾州大兴国寺、塔及地宫在何处?多年期待发现,2010年9月29日我写过规划建议送有关方面,后以《北周宝宁寺隋代大兴国寺》为名,收录在《梦幻西王母·张怀群文集》中,由九州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文录于后:

  “文化根基与定位:隋文帝是汉代以来重新统一中国的皇帝,均田制、统一币制、寒族可入仕、科举制、大运河都是他的创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留了1300多年,大运河至今在用。大兴国寺是隋文帝下诏给泾州颁舍利建塔的寺院,是把舍利从隋传承至唐的原地。宝宁寺是1969年出土过北周比丘慧明舍利子和石函、铜椁、铜棺之地,2005年又发现1.8米高的北周石雕佛像,精美之极。国内佛学专家认为:泾川一个县在一个古城内出土了3处佛舍利,世所罕见。

  一、隋代大兴国寺暨大云寺广场前规划建议

  (一)大云寺广场前规划,(从现广场至高速)已有规划第一稿,我认为有形式但缺少内容,或内容不准,没有和这个遗址的历史接轨。规划者注重了建筑物,这建筑物的功能,在旅游市场里能吸引游人产生多少效益,说服力不强,“惟一性”很弱,是在各地佛教文化景区中都可见到的一般化、公共化的设施。这一块地皮,是大云寺遗址的组成,其位置具有唯一性,不可轻易由规划者设置内容,还应“修旧如旧。”

  建议:广场至高速地面,设两个大院落。邻广场的院落,是隋代大兴国寺部分原址,大云寺石函铭文说:“爰有古塔遗迹,在兹寺之右,高惟及仞”,“遂开砖室,中有硫璃瓶舍利14粒。”即兹寺之右有高约一丈的塔,下有舍利。寺之右,即现地宫(大云塔)之西。应在此院落之西北角,复原隋代地宫,置隋代石函、硫璃瓶,地宫之上,复原一丈多高的隋塔,此塔不可创新,以隋代塔原貌做成,这个点的吸引力不亚于唐塔。在中轴线上,考虑建隋代风格的大雄宝殿、菩萨殿(因隋文帝5岁受菩萨戒)、前殿等。前殿中,展示隋文帝给泾州大兴国寺颁舍利建塔的诏书,把舍利如何到泾州的来源交代清。隋文帝是汉代以来重新统一中国的皇帝,均田制、统一币制、寒族可入仕、科举制、大运河都是他的创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留了1300多年,大运河至今在用。可适当介绍隋文帝历史,这个吸引点的魅力就大了。目前,专门介绍隋文帝的古建景区很少。

  这样,隋代大兴国寺就复原了。

  第二院落之南的第三院落,复原北周宝宁寺,这一块是宝宁寺原址的组成部分,林业种苗站在其路西,2005年该站埋水管动土时,发现了1.8米高的北周石雕佛像,精美之极。动土时挖出的文化层土色可证明该寺至少有30亩大。关键是该地在1969年出土过北周比丘慧明造舍利石函、铜椁、铜棺,现存市博物馆。在第三院落里把这个地宫也复原,请回北周舍利套函。在中轴线上,以北周建筑风格建天王殿、前殿、山门等。

  两个院落的殿体量不大,投资适中,如果修旧如旧,真正把隋代、北周的建筑再现,加上已复原的唐代大云寺,这一块无价的历史和遗产就复原完整了,就是最大的成功。

  这样,再重新看这个景区,北周宝宁寺,等于大云寺的(前殿)第一进院落,隋大兴国寺,等于第二进院落,大云寺院为第三进院落,三个院落组成一个整体,高潮吸引点是朝拜、瞻仰舍利,这比任何佛教附属建筑都要正宗,大云寺也等于有了大雄宝殿,信众在前两院朝拜、准备之后,到最后的地宫看文化层真历史,拜舍利,登塔,到达景区的高潮部分。

  目前设计的大云寺主展馆(大雄宝殿)原样不变,可置为藏经楼,理由是该殿距铁路很近,大雄宝殿供奉佛祖像,是寺院的重要部分。铁路昼夜轰隆,这与佛教的禅境、清净太矛盾,因此,大雄殿置于广场前第二院落为宜。塔在殿之前或之后,没有统一说法,不少塔都在殿之后或一侧。

  从高速下的小广场起,经过两个院落,其建筑不是很高大,正好是大云塔的铺垫、前奏,才能为塔造势,塔才更显雄伟,整体平面布局才均称,才符合中国宫殿的大气、疏缓、铺排讲究。目前,大云塔院太局促,其塔之高与其院之狭,人们一进门就到塔前,不尽谐调。前面再有两个院落,整体去看,肯定有由低到高,巅峰在后之节奏感、和谐感。美是因距离而产生,前面两个院落比较疏缓,接引视线,大云寺院就显得不局促了。”

  2.《广弘明集·舍利感应记》、《集神州三宝感通录》、《法苑珠林舍利感应记二十卷》、《法苑珠林·庆舍利感应表(并答)》四史记载的“泾州于大兴国寺起塔。将造函。三家各献旧磨好石。非界内所有。因而用之恰然相称。”的石函到底在何处?

  3.三家到底是泾州哪三个寺院、团体或个人?

  4.三家在各自不知时各磨上好石材,拿到一起就是规矩相称而完整的石函?

  5.非世间所有的好石,到底是何种宝石?

  6.三处(件)石料如何合一为石函?

  7.武周时泾州大云寺发现的石函可否为隋朝泾州三家石料合一的石函?

  当然,述佛舍利感应之文,不能全作考古依据,而臣子给皇帝的奏章,也不尽是形容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