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百里石窟长廊 >> 正文内容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图解(五十六)

2014年08月26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图9、图10、图11、图12:历代世人都猜,吊吊塔有塔上密洞,塔上消失了的梵文,洞中塔,塔非地上起而由天拉着,云云。其实就是一个中心塔柱,塔上石窝是楔木橛的,木橛上盘结草绳网,把泾川黄土与长麦草合成泥巴猛力甩向网中,抹平,涂上白灰泥,画佛像、壁画,做浮雕而已,这一切脱尽后,显出了石质塔之本来,可能正显示佛的本义,本义如今景。其它工序装饰图案浮雕都是表象,表象在时,无比热闹,本义现出数百年间,却无人崇拜领悟而鲜到了。

中心塔柱窟指多宝佛的七宝塔从地涌出至空中,该塔在塬与沟的之间,喻空中,十方佛在听多宝与佛陀说《法华经》,《法华经》说千言万,中心一句是:人人可以成佛,你可以成佛,即你可以成功。

  吊吊塔、王母宫石窟中心塔柱、南石窟原称“支提窟”中塔(柱),都是“从地涌出”的塔。王母宫石窟中心塔柱外壁上的北面、西面均有二佛并坐浮雕,罗汉洞主窟现存二佛并坐北魏石造像,都是多宝说法题材。按吊吊塔形制,与支提窟形制相近,但支提窟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因为它是供信徒回旋巡礼和观像之用。为了使建筑结构更牢固,通常塔顶上接窟顶,就可以像柱子一样起到支撑的作用,因此被形象地称为中心柱。吊吊塔应是开凿较早的支提窟。

  图13:塔窟之侧窟中的造像残迹。

  图14:塔窟与近地面壁上,有密匝匝的小造像,高约20厘米。

  图15:造像存在过,依稀可寻原迹。

  图16:塔窟侧石窟外貌。

  图17:塔窟侧石窟,容人弯腰出入。终年出入窟以此姿势,即礼佛之势,不能高昂起头,窟的高低便于礼佛。

  图18、19:窟中幸存的菩萨或天王、力士像原形。

  图20:窟门左右对称的力士,石窝是石胎泥表的证据。窟中见一方大千世界,比一目俯瞰全宇宙间绿树阳光更有解脱之感。

  图21:窟门上方的小石窝,证明窟顶亦有木橛挂绳成网再挂起泥巴而彩绘、浮雕、绘壁画。

  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目移景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窟内到窟门外所见吊吊塔佛国之意境。

  图27、图28:吊吊塔由西向东倾斜之势,如今日就要倾倒,但千百年里总是如此,表明一种大哲理。

  图29、图30:出了窟门,如此平地,石台下是陡洼,其下是石崖,只有鸟声、水声、偶尔的风声。古代,久久或多日不会有人经过,佛国本真尽显四方空间。清末峨嵋山高僧李士璋曾住泾川,作有《石塔倒悬》诗:

  塔在丰台乡五冢沟内,石窟不知镌自何年,中间有石倒垂,高可丈余,俨如塔形,危状百出,不骞不崩,亦一异也。

  曾闻海上寺,未见洞中塔。工非由地起,势反自天拉。隐约高扛鼎,模糊倒插蜡。空疑道士壶,错认徐孺榻。字残谁能知,年多僧莫答。浮图古九层,梵刹今几匝。只有燕飞施,绝无人蹴踏。山深客鲜到,曲径草茸阘。

  图31、图32、图33、图34:返程所见凤凰沟风光,至当代,还有净域之感觉。

  图35、图36、图37:告别佛国,走进现实世界,前方最圆润的山包即朝那山,泾川县城在山之西。朝那山之北,泾河万古东流,泾河岸是甘家沟长庆油田发祥地,有夸父峰。当地人见此图像后,可知吊吊塔所在地。

  吊吊塔寺共有3个石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