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利”让旱田不再“喊渴”
2月27日,走进泾川县汭丰乡枣林子村,村民尹等喜正在浇灌新种下的蔬菜。由于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作用,今年年前虽遇冬旱,但他的蔬菜收入却一点没受影响,甚至比前一茬还多收入了500元。
枣林子村位于汭丰乡南侧,全村主要以蔬菜、畜牧和林果三大产业为支撑,人均纯收入中蔬菜产业占三分之一。虽地理位置优越,但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每逢干旱,蔬菜都会大面积减产,农民收入受到严重影响。
“以前缺水的时候,全村的大人和小孩都被发动起来,畜拉人挑从几里远的地方运水去浇灌菜地。”尹等喜告诉记者,前年遭遇旱灾蔬菜收成大减,他种植的5亩蔬菜本来能有10万元收入,结果最后实际收入还不到3万元。
2012年11月,枣林子村成功申报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县工程项目,随着申报的还有三十梁村,城关镇的茂林村等5个村,共实施节水灌溉面积5200亩,其中:常规节水灌溉面积4400亩,新技术节水灌溉面积800亩。新建和维修配套机井19眼。衬砌U型渠道30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492座。埋设各类干支管道16公里,检查井27孔,给水栓98个,工程总投资501万元。
“自从建了‘小水利’工程后,只要拧开阀门水就来了,再也不用费力去挑水了,既节省了劳力又减少了成本。”尹等喜说,去年的冬旱虽然厉害,但由于用水得到了保障,他家的收入得到了保障。
据了解,泾川县自2010年以来,大力发展小水利工程,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先后完成了3个乡镇15个行政村的小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00亩,配套灌溉面积7270亩,大大提高了农业的抗旱能力。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