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百里石窟长廊 >> 正文内容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图解(十)

2013年09月06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图11:一窟多厅多室的结构不断变化。

  图12:窟内套窟的窟内窟门。

  图13:一室两厅的石门近景。

  图14:近一点,可见“厅”内情景和面积,门旁石龛,肯定发挥过生活所需或敬佛所需的多种功能,随着窟主人变化而变化,它似乎无窟重要,但却不可缺,它难能可贵地比任何一个伟大或渺小的人或生命强大,它见过历代无数人类生命,人类生命消逝了,它还存在着。泾川农人说,皇帝不如崖里一个木橛橛,木橛橛能千百年存在,皇旁只存在百年之间。

  图15:加上下部照了一半的小石窝,共7个,是否又是北斗七星寓意。

  图16:窟内结构,情景一种。

  图17、图18:两种形状的两个窟内之门。

  图19:从不同角度看窟内工程的劳动量之巨和千年如故的石头上的伟大建筑物细节。

  图20、图21、图22:窟内厅门的不同型状,窟内由时间老人涂抹的绿色,室内又一种结构,窟总门与各厅的情景。

  图23:窟内北魏原版依然,窟门外已过去1500多年,芳草青青,芳草经历了1500多次生命轮回。

  图24:从窟内往外看去,如此别样结构,人们都在问,我在自问,窟壁上不同自然色,证明水曾高过石窟,石窟距现地平20米左右,泾河曾经在某些朝代,有二三十米水深,且把泾河川河床全部装满,装满后存在了许多年,才留下这些吃水线?《泾川县志》在《洪涝》记历史上的水灾可谓触目惊心:

  后晋天福六年(941)五月,下雨雹,河水涨,冲坏州城。

  明洪武三年(1370),是年,因古城(今水泉寺)常有水患﹐同知李彦恭迁州治于皇甫店﹐即今县城地址。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秋七月,泾河暴涨,水高数十丈,淹死居民,冲毁财物,损失巨大。 

  乾隆十七年(1752),大水,平地水深二、三尺,沟渠排泄不及。

  图25:进入套窟,从内往外拍摄窟内窟门,与图20成内外对比。

  图26:宽敞、高于现代人居室的窟内窟,由与现代门标准的窟内石门对比出来。壁上的各种颜色,是大自然和岁月用湿气、潮气、通风少、缺人气、人不惊动而形成,这些颜色成了非人工涂抹,但永不会褪去的石色一般的时间标记。

  图27:在第一层仰视第三层,厨窟显示如此形态。古代,泾河川无一家户,只有水淤满河床,诵经声、鸟儿声音成为整个空间的旋律,石崖的窗户、烟囱里有袅袅青烟舞动,多么难以再现的丝绸之路礼佛图。

  图28:仰视厨窟旁的僧房窟。

  图29:在第二层向西望去,显示出与被茂密青草掩映的窟之近景。

  图30:这个套窟的另一端结构。

  图31:窟门甬道,与现代住宅进门后或迎客厅或餐厅相似。

  图32:这个通向窟外的门极其宽大。

  图33、图34、图35:窟内有小佛龛和时间凝固的斑斓色彩。

  图36:左手石头形状与两个石窝,形成护持佛法的祥瑞动物头像。右手小佛龛,不回答我们要问的一句秘密。

  图37:这种结构的石窟,如果不是佛龛,也不会是装置木榫的石

  卯。

  图38、图39:又一款宽大的窟门,装过木门的痕迹犹在。

  图40:放大图14窟内窟门外的石窟,到底发挥过何种作用?

  图41:大型窟门之邻却有如此小窟门,同进一窟,右手边有小窗户、窗户的一半并未开通。

  图42:一窟大小门之窟内透视。

  国43:从窟内套间向大窟门进入阶段看去。

  图44:窟门无锁青草封,窟内的隐密世界信息储藏了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

  图45:攀在离地面10多米的石崖上仰视更上层的烟火浓烈过的窟。

  图46、图47、图48:动工时按巨大的长方形窟开凿,开凿2米许深后,停下,只开窟门内的大窟,给窟外留下类如现代建筑雨棚下的空间。石窝曾经见过多少进入《高僧传》、《比丘尼传》和国外的高僧、高士?

  图49、图50、图51、图52、图53、图54、图55、图56、图57:窟门不大,要进入,才发现是个很深的甬道,甬道规整,横平竖直,极深,但宽度不足打通铺住宿,应该是仓库窟、藏经窟?其中储藏的粮食、干菜、干果、经书、法器、衣物等等古代物质我们不得而知。窟地上淤泥深厚,干枯坚实,又一次证明古代曾经有20米许泾河水装满此窟,留下了泾河川道的河泥。在此窟地发掘考古,期待有意外重大发现。

  图58:又一个大型窟门,窟内向北望,可见北塬塬边风光。

  图59、图60:在第二层石窟门外,俯视无路无径无梯可入的上层窟。

  图61:向西一点一点挪动,见到不很深的窟和茂草之后遮掩的窟。

  图62、图63、图64、图65、图66:向西攀着石崖上无路的路径再向西,仰视上一层石窟变化和近景。

  图67:其一个朝代的某一天,岩石从上至下如切豆腐一般切下一整片,在轰隆一声巨响中,这片大石掉下,留下了右手边大窟的窟掌,内窟的门成了窟的外门。

  图68、图69:近距离从最东边石井处起,尽力详察阶段性石窟。这一段是一大片石头崩塌后,留下的第二进石窟。石崖根土洼全部清理后,肯定有第一层石窟出现,因此,南城崖共有4层窟。

  图70:从东往西第二组石窟近景。

  图71、图72、图73、图74、图75:从东往西第三组石窟近镜头。

  图76:从东往西第四组石窟近景。右手边梨形石窟应是高10米以上、宽12米左右、深10米左右的大窟,左上方小窗应是该大窟的天窗。中部是仿陇东土窑洞形状开凿的石窟。上世纪60年代初,有了记忆时,一次跟上父亲,无数次跟上母亲去县城再去水泉寺村舅家,或坐车,多半是步行,这个窑洞式窟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当时想,谁家的庄子修在半石崖里,怎么进得去?不知这是文明的奇迹,而是和民居窑洞比较之后,在童年里知道了还有如此类型的窑洞, 只反复想它有何用,是干什么的,去问谁?一遍遍如此经过,直至步行着让它在视野里消失。右手边是至少两进石窟,第一进和第二进关系明晰。下部被树与草遮掩的窟,若有若无,证明南城崖第一层窟在崖根。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