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杨德亮:农业学大寨的两个片段

2013年06月25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1964年毛主席“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学习解放军”的号召发表后,在全国农村普遍兴起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当时学大寨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就是以建设大寨田为中心的平田整地运动。尽管以后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突出了学大寨精神的宣传,但是,在绝大多数人们的心目中,仍然认为农业学大寨就是平田整地,也就是建设大寨田,平田整地就是农业学大寨,成为农村人的共识和习惯性的口头语。

  农业学大寨运动,在1964年、1965年间规模并不太大,也就是当时所说的小打小闹,而且大都以生产队为单位,东山修一条,西山平一台田,应付上级检查,应付兄弟社队的参观学习。时间到了1966年,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农业学大寨开始形成了高潮,出现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平田整地的规模由以生产队为单位发展到了以大队为单位进行,以后又发展到了几个大队联合作战,甚至于全公社或几个公社联合作战的形式,官山林场的平田整地是全县统一调配劳力,统一规划,统一指挥的形式进行的。

  下面是我亲历的事实,撰写两篇札记。

  我亲历的第一个平田整地战场

  我是1966年初冬,由党原公社调往王村公社的。在我去报到的当天晚上,公社书记高九生就找我谈论了他引洪淤地造田的设想,第二天又派我去公社管委会主任卜东生专抓的平田整地试点——百泉大队协助工作。

  百泉大队位于王村街道西面约5里处,是个半山半川、以川为主的生产大队,当时算得上是个生产条件较好的生产大队。大队的领导班子也是四清运动中刚刚组建的比较得力的班子,尤其是大队长高玺算得上是个工作能力很强的大队干部,所以公社党委就把全社平田整地农业学大寨的试点,安排在了这个大队。

  我一走进百泉大队,就被眼前规模极大的平田整地场面惊呆了。在这以前,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四五百劳动力在一起平整土地的场面。在百泉大队境内西兰公路(如今的312国道)南面的河滩里,约200亩的土地上,布满了或挥动手中的镢头铁锨装土,或牵着架子车来往运土的男男女女,远远看上去像一群群蠕蠕而动的蚂蚁一般。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大规模的平田整地群众运动。第二天一到工地,卜主任又叫我和西街生产队的队长,一起去西街生产队逐户登记动员劳动力上工地。路上队长告诉我,他们生产队共有男女劳动力96人,现在已上改土工地的56人,家里剩余的40多人,除21人是饲养员外,其余19人是队里留下打碾秋田粮食的,领导还嫌改土工地上劳力不足,这可咋办呀!我一时被老队长提出的问题难住了,无法回答。最后老队长索性对我说:“只得把那十几个60来岁的老汉动员到工地上来了”。这时,我还是笑了笑,未置可否。老队长见我没有反对的意思,十分干脆地说:“咱们也不用上户去了,还是到我家里休息一会儿,晚上我去对那些老年人打个招呼就行了”。我怕误了事,问他行吗,老队长笑着说“年轻人,你就放二十四个心吧,不会有问题的”。果然,第二天一早,西街队的十几个老年人也到工地上来了,上工地的劳动力达到了81.5%,卜主任高兴地夸我“还是年轻人得力,这几天一直拖腿的西街生产队,一天之内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天早上,在工地上还召开了生产队、大队干部紧急会议,卜主任再三强调,各生产队都要学习西街生产队的做法,逐户登记动员一切可上改土工地的劳力,投入平田整地。第三天以后,全大队的劳动力几乎全部投入了平田整地运动。工地上也加强了宣传鼓动工作,各个生产队的地段上都插起了迎风飘扬的红旗,大队还设立了指挥台,铁皮制成的大话筒里不时地向全工地传达着大队党支部和大队部的指令,以及批评和表扬的信息。200多亩大的工地上沸腾了起来。

  卜东生主任的工作方法灵活,指导工作的点子也极多,在全大队的改土工作走上正常轨道以后,他把工地现场指挥任务交给了大队长高玺,我具体协助高玺,他则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工程修好后的灌水问题上。他忙着组织公社水管站的几个同志,测量确定灌水的渠系配套,还抽空深入生产队发现、培训平地的技术员。群众中也真是有能人的,东街生产队的一位曾经学过木匠的社员,把使用水平尺的原理推广到了保证平整土地达到水平的要求,其做法也较简单,在一只木橛上标写出平地填方的标准后,用一根线绳子系在那只木橛上,以此求得平整土地保持水平。卜主任发现这个人的技术后,立即召集各队的技术人员,并请那位社员现场表演了一番。

  这样苦干实干了20多天后,200多亩水平田初具规模了,这时候,县上通知各公社主管农业生产的主任参加平田整地的观摩会议。卜东生主任走后,整个工地的工作便义不容辞地落在了我和高玺的身上。我们还是依照卜主任在时的干法,每天按部就班地干。天一亮就及时上工,天黑了收工,中间两顿饭,除方家台和祁家湾两个生产队的人在工地上吃饭外,其他各生产队的社员大多数都回家吃饭,来回两个小时。那时候的社员也都十分听话,除有特殊情况之外,一般也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

  一天早上,大约8点左右的时候,我和高玺以及支书郭五贝上工后,安顿好工地上的事情,正准备回到各自所包的生产队去参加劳动,公路边上停了一辆大卡车,车箱里站满了人,我们正在纳闷,卜主任从车上跳了下来,急乎乎地朝我们走过来,忙问:“上工的人数多少?”我连忙回答:“580多人!”卜主任笑着说“那就好”,说话之间转身又朝卡车走了过去。

  这时候,前来参观的30多人都已经下了卡车,卜主任向带队的县委书记李文清说了几句,李文清走在前面,随后紧跟着30多个参观的人。

  李文清带领着大家,绕工地上转了一大圈儿。大家看到工地上社员们用铁杠和木棍在撬冻成半尺厚的土块时,一个个都发出了啧啧的感叹声。我希望参观的人们,对我们工地的工作多留几句批评指点的意见。然而,他们什么话也没有说,又坐着大卡车走了。三天之后,卜主任回来了,他说我们工地上的工作得到了全体与会同志的肯定。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激起了我们心中的许许多多的浪花。我们的工作也就越发地迈力气了。自从那次参观会议之后,全县又一次掀起了大造大寨田的群众运动。我们王村公社的工作算是走在全县前列的公社之一。

  我所参与主办的全县农业学大寨现场会

  1968年后季,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深入发展,随着无产阶级新生事物——各级革命委员会的诞生,在农村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11月份的一天,我们王村公社革命委员会突然接到了县革命委员会的电话通知:县上要在王村公社召开一次全县川区5个公社的农业学大寨现场会议。会议的筹备工作,因为县上没有人手,要由王村公社抽调人员具体办理。公社革委会主任景云接到电话后,就立刻找我商量。那时候,公社革委会副主任袁文革带着各大队革委会的主任去大寨参观去了,公社只留下主任景云、前公社党委副书记李昌和我了,我当时任公社革委会的文书。会议筹备工作就这样别无选择地由我们三个人负责了。景云负责全盘工作,李昌负责后勤工作,我负责会议所有文件的撰写工作。而我在这以前根本没有接触全县性的工作,如何承担得了这份任务呢?根据县上的要求,会议得有开幕词、主题报告、闭幕词等三个主要材料,我动手在材料堆里东翻西找地忙碌了起来,挑灯夜战了整整两个晚上,十六七页的主题报告总算是拿了出来,送给景云主任一看,竟然通过了,他还动手添了我们王村公社的三条事例,充实了一下内容。在撰写主题报告之后,我的思想上也就逐渐产生了开幕词和闭幕词如何写的想法,又开始了这两个材料的写作。先后共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会议的材料全部准备就绪了。在现场会议开始的那天早上,赵国兴常委匆匆地赶到王村公社,利用会前的两个多小时,对会议材料进行了审核。说起来,这位县革委会的常委也真够得上大度的,他急急忙忙地翻阅了一遍,很体贴下情地说:“要一个公社的文书去写全县的工作报告,实在太为难了,我看了一下,材料还算写得十分不错,行了,就这样吧!”其实,我心里早就想着这些材料肯定是会通过的,因为我是尽量按赵常委的口吻所写的。

  在那次会议上,我们王村公社革委会主任景云受赵常委的委托致开幕词和闭幕词,主题报告当然是赵常委所作。赵常委的口才是很可以的,他在作报告时不只是按材料照本宣科,而是在很多地方上尽量注意发挥自己的见解,时不时地加入具体事例,简直把报告作活了。会议先后共召开了4天时间,中间除了听报告之外,较多的则是去我们王村公社的三几个大队改土工地上现场参观。参观回来之后,根据报告精神,结合现场参观的印象,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会后肯定产生了许多良好的影响。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