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社区文化 >> 正文内容

掐草辫,戴草帽

2013年06月08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pic_23.jpg

\pic_24.jpg

\pic_21.jpg

  要不是看到这几张老照片,我几乎都忘记草帽了。当它突兀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我这个曾把草帽当着飞碟扔,当着扇子扇,当成垫子坐的农村娃,似乎还能摸到它的纹理,嗅到它的气息。

  记得70年代,人民公社方兴未艾,掐草辫、挣工分是体力欠缺者最乐意干的差事。每当夜幕降临,大家就端来用浆水浸润过的麦秆,围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掐草辫,浆水特殊的清香弥漫在狭窄的窑洞中。尽管累的脖子酸指甲疼,但看到精美的草辫从粗糙的指缝间不断延伸,大家的心情还是无比舒畅的。当草辫达到能够做一顶草帽的长度,剪掉接茬,盘成条形,用绳子捆扎好,交给生产队就可以计工分了。

  包产到户后,各地陆续出现了草帽收购加工点,于是掐草辫、卖草辫就成了农村人补贴家用的新途径。农闲时节,漫漫冬季,几乎家家都有人掐草辫,遇上草辫价钱好,男人们也会加入到掐草辫的队伍中来。卖草帽的收入虽然不算可观,但换来的钱称盐倒油,买针买线离不开它,遇上家人有个头痛脑热,关键时刻小钱也能派上大用场。

  普通的草帽也曾经有过属于它的辉煌,70年代初,戴草帽成了一种态度、一种潮流。领导干部视察工作,妇女主任走村串巷,生产队长布置工作都会顶着一顶草帽。最自豪的是咱们的农民兄弟,他们腰杆更直了,干劲更足了,发黑或烂边的旧草帽戴在头上照样雄纠纠气昴昴。

  而那时,城里来的知青年就不太一样了,讲时髦,爱整洁的年轻人,往往对雪白的新草帽情有独钟,当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时,草帽下青春的脸上写满了自豪和骄傲。

  如今,时过境迁,即使在平凉,戴草帽的人已很少见到了,人们更喜欢打雨伞、戴凉帽,认为它们更轻便、更精致、更时尚。

  只有在乡间农田里,还有少数老年人劳动或者外出时都坚持戴着草帽,他们执著地遵循着传统的劳作习惯,守卫着草帽最后的阵地,也许在他们的心里,草帽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是对往昔岁月的一份念想吧!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