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发展规划 >> 正文内容

泾川“十二五”之一 — 发展基础与背景

2011年11月27日 来源:泾川县 点击数:

发展基础与背景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泾川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开放活县、人才兴县“五大战略”,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和谐社会建设,精心打造新农村、生态、旅游、果品“四大品牌”,全县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综合经济发展实力较“十五”末有了大幅提升。预计到2010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7.98亿元,年均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3亿元,年均增长33.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5亿元,年均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1亿元,年均增长16.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234万元,年均增长14.1%。

  2、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以路、水、电等为重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平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西长凤高速公路和西平铁路开工建设,建成通乡油路191公里、通村油路236公里,油路通村率达到70.3%,提前实现乡乡通油路的目标。新增自来水入户28827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100亩,自来水通村率、入户率分别达到90.8%和80.6%。城乡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

  3、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抢抓全省第一轮、第二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机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有机果品,新建果园16万亩,绿色标准化果品基地和GAP基地认证10万亩,被确定为全省果品大县;持续扩张畜牧产业,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8.19万头、28.2万口和180.5万只,被确定为全省牛羊大县;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搭建中拱棚14932座,修建日光温室1755座,带动全县种植各类蔬菜13.32万亩。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小康住宅户比重达到24.7%。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金融制度等改革新路子,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4、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加快推进王母泉啤酒公司、育才酒精公司等企业改造升级,积极建办循环经济产业园,精心实施3万吨苹果清汁、3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5万锭棉纱生产线等工业项目,招商建办家园陶瓷、华润陶瓷等企业,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石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煤炭资源勘探全面启动,工业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拓宽。

  5、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力推进城北开发,集中实施了职教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大旧城区改造和重点小城镇建设,精心实施街景改造提升工程,配套完善集中供热、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排水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城镇承载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9.07%,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7.1平方公里。

  6、旅游产业开发步伐加快。完成了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云寺·王母宫、田家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温泉宾馆创建为四星级饭店,初步形成了以王母宫、大云寺景区为轴心,以南石窟寺、田家沟、温泉休闲度假区为依托的旅游景点体系。

  7、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职教中心全面建成,泾川三中开工建设,新建、改造和维修校舍19万平方米,消除危房10.2万平方米。努力提升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改善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建成县医院门诊楼、县中医医院门诊楼及住院楼、14个乡镇卫生院、203个村级标准化卫生所。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农家书屋 215个、农民体育健身场所94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97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4.58‰。

  8、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高度关注民计民生,切实做好就业工作,本县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以上。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救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1元,年均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49.28元,年均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1.4平方米增加到21.3平方米,百人拥有移动电话36部,互联网用户达到4350户,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泾川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五”末完成

“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完成情况

“十一五”年均增速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预计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6.36

28

18.6

22.94

23

25.2

27.98

11.3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5

7.8

5.8

7.11

6.18

6.6

8.67

11.6

第二产业

亿元

5.08

10.9

6.1

7.29

7.22

8.2

8.95

12

第三产业

亿元

6.28

9.24

6.7

8.54

9.6

10.4

10.36

10.5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782

7974

5562

6854

7720

8057

8573

12.4

3、全部工业增加值

亿元

3.89

8.9

4.73

5.45

6.27

7.29

7.7

14.6

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万元

3998

 

4853.7

6218

7913

9231

10500

21.3

5、大口径财政收入

万元

4419

7115

4971.6

5318

6076

6627

8000

12.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

2708

4550

3136

3520

4108

4426

5234

14.1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5.69

14.2

6.52

8.66

12.3

17.23

24.3

33.69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82

8.35

5.63

6.26

7.46

8.95

10.41

16.6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072

9780

6676

8256

9276

10206

11421

13.5

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890

2720

2005

2161

2505

2809

3249.28

11.4

10、总人口

万人

34.31

35

34.5

34.7

34.89

34.55

35.13

 

11、人口自然增长率

5.46

5.48

5.9

6

6

5

5.12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未来五年,泾川将处在夯实基础、打造优势、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宏观形势相对比较有利。

  1、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未来一个时期,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趋势将进一步增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国际金融资本加速向实体经济转移,我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以及西部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西部地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为泾川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创造了新机遇。

  2、国家宏观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推进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相关政策措施,交通、水利、生态、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仍将是国家的投资重点。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及甘肃的扶持力度,必将为泾川县发挥资源、生态和区位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优势产业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难得机遇。近年来,国务院批准实施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国家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必将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泾川县进一步加快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3、省市发展战略指向明确。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三二一”的战略思路和“突出川区、轴线开发,做强园区、聚集发展,统筹城乡、整体推进”的布局构想,泾川位于全省东翼能源化工基地的枢纽区域,地处全市泾汭河川区开发的核心地带,在省、市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4、自身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经过“十一五”时期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日趋改善,农村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先后被省上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财政直管县、果品大县、牛羊大县、蔬菜大县,必将在诸多领域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和项目扶持。福银高速公路和西平铁路建成通车后,泾川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随着石油、煤炭勘探开发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在泾川的石油产能将达到40万吨,酒钢集团与平凉市签署的437亿元煤电运循环经济发展投资协议,在泾川的投资高达336亿元,必将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新支撑。县上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确立了“三二一一”的发展定位和“突出川区、优势开发,着眼塬区、彰显特色,做好园区、增强聚集,统筹城乡、整体推进”的布局构想,必将对全县未来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十二五”时期泾川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温室气体减排压力的日益增加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日趋严格对发展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产业准入的门槛抬高,落后地区产业选择和培育的难度加大;来自周边地区的竞争和对发展空间的挤压会进一步加剧,一旦错失机遇,发展差距将有可能进一步拉大;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入不足与加大发展投入的矛盾突出,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将会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带来很大压力,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增强;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体制机制、组织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面临更大压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