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田家沟景区 >> 正文内容

——泾川县田家沟水土保持工作发展纪要

2011年10月13日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点击数:

美丽的田家沟

  曾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三合沟等六条小流域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的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全县共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4.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7万人。总土地面积1409.3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389.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8.6%。境内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年流失土壤总量1150万吨,曾经是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重点县份之一。60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把治理水土流失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全力组织干部群众开启了战天斗地的“接力赛”,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水土保持工作持续、稳步发展。

  1991年,泾川被国家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一个水土保持试点县,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以县为单位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新尝试,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基本探索出了适合地域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特点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从而使全县初步形成了塬、坡、沟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防治体系。与此同时,建立了田家沟流域水土保持试验示范站,通过修梯田、改沟道、建坝淤地、栽果种树等方式,使该流域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综合生产基地。1992年5月,泾川县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称号。

  【机遇出创新建设惠民生】

  多年来,泾川县水土保持事业在历届领导的关切和大力支持下,依据国家的发展战略,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有效手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最终目标,实施水保综合治理与开发。全县先后实施黄土高原水保二期世行贷款、国家生态环境重点县、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全省500万亩梯田建设、黄河水保生态工程等项目建设。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累计完成投资13751万元,完成水保综合治理面积472.26平方公里,建设各类淤地坝34座。目前,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4.76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82.4%。近十年来,围绕梯田建设,共兴修梯田26.27万亩,累计达到62.98万亩,年直接经济效益8596.77万元,基本实现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城关镇茂林村地处城郊汭河川区,耕地四分之三为山地,县水保局把该村纳入了梯田建设重点区域之一,连续三年在该村规划梯田工程2860.3亩,到目前,该村梯田面积达到4400亩,实现了梯田化,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果树、瓜菜、养殖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多种经营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多元。

  【科学求思路产业促和谐】

  田家沟流域是泾川县北塬的一个典型小流域,总面积56.3平方公里,从1992年开始,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通过“立体综合开发”模式,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46.5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82.6%,被誉为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一面旗”。

  从2002年开始,在该流域下游距县城3公里处建设水保生态风景区。景区规划总面积28平方公里,已建成主景区面积7.5平方公里,分为珍稀植物展示区、水保科技示范区、特色畜禽养殖区、无公害果蔬观光区、民俗风情展演区等8个游乐功能区。区内现有亿年地质构造层等自然景观十多处;民居式别墅、仿古式综合服务楼、陇东民俗窑洞、田园山庄等休闲养生场所9处;水保科技示范园、演艺休闲广场、体育休闲中心等游乐服务项目30多个。2004年4月景区开业运营,先后被水利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至2011年4月,已接待游客60万人次,收入300多万元。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奇观。

  经过多年治理,全县生态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县水保工作将高举民生与发展两面大旗,突出水土保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作用,计划完成水保综合治理面积130平方公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