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印象完颜 >> 正文内容

金代皇室后裔女真族的活化石

2011年06月21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泾川小城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至1947年的七八年中间.几乎是一段凝固的历史。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引起的一些波澜外,小城里表面上平静的像一潭死水。城里人主要是做生意的.届指可数的一二十家铺面,早上开门、晚上关门。乡里人隔三见五上街赶集。周而复始十几年如一日,没有出现过大的变化。县城街道里三教九流无奇不有。官宦人家名门望族中有“高完家、有钱家”的公子哥儿,胡家、杨家的纨绔子弟属于有头有脸的游手好闲者;五工六匠中有铁匠张师、小炉匠康师、专修驴蹄马掌的曹师,剃头理发的史师;沿街叫卖的有饴铬面、炒凉粉、酿皮子、王雄州的火烧子、高半夜的热包子、李香豆的五香杏仁、温家的烧鸡、还有背大茶壶的“几巴”油茶(当时孩子们听不懂外地口音把“芝麻”油茶叫成了“几巴”油茶)等。老九中有说书人杨中和及在茶楼馆里给人专讲历史故事的王先生。这些是有学问通经史的知识分子。十丐中有迎人、斗换、胡考考等。他们都是出身名门大户,家资豪实的败落公子,后来沦为乞丐的。上述这一批人构成了小城的支架。每到晚饭后四点多钟,集市散了。乡下人回了家.

  城里人出门散心的时候,如果说上述人中缺少了那一位,人们马上就会觉察出来.人人会说:“今天街道上缺了个壑壑”。哦!原来某某没有来。”所以人们把他们叫做“街磺子”。在“街磺子”中还有一位非常引人注目,自己也以皇室贵胄自居的完颜德德。据老人讲他的祖先是金代皇室完颜兀术,老人们叫他德德娃,那时候的我应该叫德德爷才对,因为他跟我爷的年龄差不多,约六十岁了。之所以他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是因为他的衣着打扮太与众不同了。冬天头上戴一顶狐狸皮包裹的大红毡帽,脖子上围着很长的狐狸尾巴,上身穿一件深红色的毛料大袍子.腰里系着长腰带,把袍子的前后襟提到了半腿上、宽大的深红裤子.裤脚装在棕色贴花的皮靴筒里,靴子的鞋头像钩子一样向上翘起,穿着这身颜色陈旧又破又烂的衣服、特别显得臃肿.但又显得十分威武。加上脖子上挂的珊瑚珠、腰间佩带的镶宝石的短刀和手里的那只又粗又长的白铜烟袋锅,确实不失王公贵胄的风范。春秋季节除了把狐皮帽换成瓜笠帽外,再没有大的变化。到了夏天天热时,大袍子换上了发黄的白色绸大褂.特别炎热的时候,绸大褂、又换上了“真竹”汗衫。说起这件汗衫,确实是一件稀世珍宝。过去人们说的珍珠汗衫,是用米粒大的珍珠编串成的,只青皂帝皇后才有资格穿。而这件用约2毫米粗五六米长的小竹管编串自0衣服。恐怕也不是一般人能买的起的。由于年代久远,加上人的汗浸润,那些小竹管变的发红发亮.真有些珠光宝气,所以我把它叫做“真竹”汗衫。这样的衣服是我平生见过的唯一的一件。完颜德德由于长年穿长袖农服,除脸色棕红外,身上的皮肤很白净,赤身穿上这件用小竹管编的能透出肌肤的又宽又大的汗衫,红中透白分外耀眼。

  完颜德德相貌堂堂,圆形脸庞,浓眉大眼,络腮胡子,但不浓密,矮胖身材,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四平八稳。平时胳膊上总是挎着一个竹笼筐,上面有花花绿绿的丝绸布袋、里面装着碎小古玩,靠卖这些东西维持生计。笼绊上挂一个小木板凳,需要休息或摆摊时便取下板凳就地落坐。此人脾气古怪不善与人交往.在街上和他打招呼的人也不多,不是知心朋友便不聊天说话。他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南门外、衙门口和隍庙一带。大概到一九四八年,泾川街道上缺了一个“大壑壑”,这位具有皇室血统又一直保持女真族特色的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完颜德德的形象,也在泾川人的心目中淡化了,最后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如果以一九四八年六十岁计算,他应生于一八八八年.即清光绪十四年前后。令人费解的是在“元灭金,绝宋世”以后的600多年中,女真族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而在远离女真人故乡的泾川这个完颜氏家族却顽强地保存了下来,完颜德德则是不但不因世事变化而改变族别,而且不因朝代更替而改变服饰的一位真正的女真人后裔。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没有被同化而最后消逝了的女真族人。所以我把他称为“女真族的活化石”。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