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泾川—神话故里王母之乡

2021年04月24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西王母传说,是远古母系氏族留给甘肃泾川的一张神奇名片,充满神话的瑰丽和奇异,也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吸引着四方游客和信众。

1

寻找西王母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的这首《乡愁》让人落泪、让人心潮起伏。之所以久传不衰、脍炙人口,只因为,孤悬海外的一片孤岛上,有2360多万双遥望故乡、渴望回顾的眼睛。

1990年12月7日,240多位来自台湾的同胞在松山慈惠堂堂主郭叶子率领下,手举黄旗、满怀激动、浩浩荡荡来到了甘肃泾川。

是的,我用到了一个词“浩浩荡荡”。因为这240人身后,有两千多万家人的沉甸甸的嘱托。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赴泾川的台湾西王母朝圣团。

如果山川犹记,那一幕是令人怆然泪下的。他们急切,他们激动,他们兴奋,他们念叨着,他们哭诉着,他们也含着热泪笑着。

下跪,是中国最高的礼仪,自古中国人只跪天跪地跪父母。但那一天,这群海外游子却跪在泾川的一座古老的宫殿前。

这群来自宝岛台湾的西王母信众,四十多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在大陆寻根访祖。然而一道浅浅的海峡,被冷冷地冰封了四十多年,直到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一道春风才吹过海峡,冰凉的海水才逐渐融化。

那天,他们来到泾川,来到了泾川县回山西王母宫遗址上。

他们如取经的僧人,跋山涉水,在考察了由中国道教协会论证的山东泰山王母池、新疆天山天池后,他们的脚步满怀深情地停在了甘肃泾川回中山的王母宫遗址上。

那么,泾川县回中山的王母宫遗址有什么玄妙和魅力,让这些悬离海外的游子如此情深厚爱、苦苦寻觅?

《史记》《汉书》记载,秦汉以前,中国西部泾、渭、洛三河上游一带,有“回城”、“回中宫”、“回中道”等一系列与“回”字有关的地名和建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鸡头山即今平凉崆峒山,泾川古称“回中”,王母宫之山因名回中山,简称“回山”。秦始皇所经过的“回中”,应指泾川一带;而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诺记上》中记载“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这句话可说明为什么泾川称为回中,此山被称为回山。《史记·赵世家》记载“穆王使造文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的地方,指的也是泾川回山。

他们苦苦寻觅的回山,为中华民族母系氏族之祖西王母神话的发源地!

据《汉武帝年谱》统计,汉武帝从45岁到67岁的22年间,曾11次到泾川,其目的就是为了会见西王母。

唐代诗人胡曾的《回中》诗中写道:“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欲向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这首诗不但指明了回中与泾州是一个地方,而且道出了汉武帝在泾川回山拜访王母的历史事实。可见,在唐代,泾川回中山已成为全国公认的西王母圣地……

唐代诗人李商隐于开成三年落榜后游历泾川回山瑶池时曾经写下一首《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除此之外,唐代诗人沈佺期、卢照邻、陈子良、李白、李贺、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有咏西王母的诗句。宋代诗人陆游、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诗词剧作也都提到了回中。清代,谭嗣同过泾川,留下了“为访瑶池歌舞地,飘零黄竹不堪听”的诗句。1942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到泾川,为王母宫题写了一副对联:“千年气接文孙驾,万里云开王母宫。”

比对众多的历史史料,这些历经跋山涉水的台胞信众最后确认:仙居于中国西方崇山峻岭的“瑶池金母”发源地即为甘肃泾川县回山!

于是,1991年9月11日,台湾松山慈惠堂、台北瑶池宫、台湾炉下团体朝圣团120余人,举着“无极瑶池西王金母”、“瑶池蟠桃盛会西王母令”的黄色团旗,趁着道历4688年辛未岁8月8日吉旦,再次几经辗转,从台北抵达泾川。他们身着天蓝、黄、白三色服装,从芮河桥东下车步行,在王母娘娘故乡泾川人的夹道迎接中,列队走完一里路。到了回屋,望着王母座像,如含辛茹苦寻找母亲的孩子终于扑进了母亲怀抱一样,齐刷刷跪下了。他们喜极而泣,他们悲恸长哭,他们伏地不起……其情其景,让所有在场的中国人感伤落泪,也明白了寻根中华的分量和重要。

是啊,这一跪,是等待了四十多年的长跪。这一跪,是游子寻寻觅觅、终于回到母亲怀抱的长跪。

莫怪他们如此激动、如此虔诚、如此伏地而恸。人类从哪里来,从来都是我们的民族之问。

然而四十多年,两地音讯两绝。台湾与大陆,有多少骨肉分离,就有多少彻骨的相思。

且听听《听听那冷雨》中的呢喃:“25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水,千伞万伞。25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那一刻,他们虔诚地将寿桃、寿酒、寿米、寿面、寿果举过头顶,虔诚地拜着、跪着、望着、念着、哭着、笑着,表达着共同的幸福:终于见到了“王母娘娘”!或者这句话应该这样表达,他们终于见到了“母亲”,扑进了“母亲”怀里!

一切的虔诚,在满含泪花的眼睛里都顺利成章!

1992年农历三月二十西王母祖庙庙会上,台湾同胞又一次千里迢迢来泾赴会,这是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台湾同胞赴泾朝拜活动。同年农历七月十八日,回山西王母大殿动工重修,台胞捐款占融资的相当部分。之后多年,两岸来往走动频繁,台胞数次捐款,使得回屋焕然一新。

2005年10月18日至20日,首届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在泾川召开,台湾中华道教文化团体联合会、台北、三重市等台湾各地的50多位学者、学会负责人参加论坛,通过了泾川西王母宫是两岸认同的西王母祖庙学术决议,达成了论坛由台湾泾川两地轮流每年举办一届的议定。论坛成为台湾泾川定期交流西王母文化和增进两岸同胞感情的载体。

至此,从台湾到泾川的西王母朝圣之旅正式开通,一条从台湾到甘肃泾川回山下“回中降西王母处”的朝拜西王母之路开始播撒两岸文化交融的种子,台湾到泾川西王母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开始书写新的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