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州儒家遗产是什么呢!
什么是遗产?世人说,遗产是你不再用、用不上的东西,是死去的人给你留下的东西。世人还说,儒家文化遗产,就是这样的东西。词典说,遗产,是死者留下的财产。《后汉书·郭丹传》:“ 丹出典州郡,入为三公,而家无遗产,子孙困匮。”词典又说,遗产,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即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绘画、遗物、铭文等文物;在景观、建筑样式结合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的建筑或建筑群体;从历史、美学和人种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工物品或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物品和工程,如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还有自然遗产,指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有自然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落组成的自然面貌;地质、自然地理结构和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生长区,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保护区。
泾川被喻为佛道圣地,我在2005年6月25日写的文章中说,泾川有“两祖”遗产,一是佛祖舍利圣地,(2013年前知道泾川曾经三次发现佛舍利、2013年后知道泾川曾经九次瘗埋佛舍利)。一是西王母祖祠圣地,泾川王母宫是中国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
几十年间,许多人在读不完的典籍文献中、在地上地下的文物中寻寻觅觅,一字一句辨识,一件一件揣摩,为佛道圣地找到了能找到的历史信息,功不可没。而儒家文化遗产,却被视而不见。
泾州儒家文化遗产,明朝的《平凉府志》,清朝乾隆年间的《泾州志》、光绪年间的《泾州乡土志》、同治年间的《泾州采访志》,民国初年的《泾州采访新志》,民国(1945年)《泾川县志》有记载。
明朝以前的儒家遗产相关文献,民国以前的儒家的建筑物、雕刻、绘画、遗物、铭文等文物,都被自然力量、泾州人自己毁灭殆尽,如此而已。真让今人怀疑,明朝以前的泾州人,就没有写下东西、没有保存下文献。真让今人唏嘘,明朝以前的泾州,是否有儒家遗产存在?以今天还能看见的佛教文化遗产、道教文化遗产作比较、去推测,明朝以前,泾州儒家文化是存在过的,只是保存至今的遗产信息近零。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