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数据源标签'PE.DataSource id="cone" datasource="图片_内容页" itemId="4653" xslt="true" '返回数据错,原因:引用了未声明的实体“ldquo”。 行 3,位置 417。,源码:2804653王母宫三清殿开光庆典现场admin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Common/GetHits.aspx?id=4653"></script> 1162010-07-27%e6%9d%9c%e6%b5%b4%e6%b0%91杜浴民%e5%8e%9f%e5%88%9b原创

图片说明

  图1:甘肃泾川王母宫三清殿开光庆典;图2:三清殿开光仪式;图3: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台湾凤德玉宝殿主郭叶子出席庆典大会;图4:仙女出场;图5-10:台湾道教演出团演出。

道教“三清”造像简述:

  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艺术作品,都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因为在远古时代,宗教信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美好愿望与追求,而艺术正是古代人们对自己这种愿望与追求的形象表达。后来,由于人们对神仙的无限敬畏,“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于坛庙,久而愈进,文物遂繁”(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神话与传说》),从而造就了风格独特的宗教艺术。在中国古代,正是由于人们对于神仙的崇拜、敬仰、畏惧,才产生了道教和道教的文化艺术。至今保存在各地道教宫观中大量的道教造像,既是人们对神仙信仰的生动体现,也是道教文化艺术留给今人的可贵的艺术成果。
  道教独特造像艺术有丰富的内涵,融汇了尊道贵德、超凡脱俗、自由逍遥、形神相依的教义思想。故其造像十分重视表现“道”的深宏广博和“德”的致雅雍祥。强调以神写形,注重精神气质,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给人以庄严慈祥之感,充分表现了尊神的可钦、可敬和可信。例如: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三清,形像雍容和善,仪态端庄,目藏神性,宁静飘逸,表现出道德的无私和无限广大;又如张天师和王灵官等形像,威武庄严、正气凛然,令人望而生畏,但又使人感觉到有一种慈惠可亲的内在美。正是这些造像,沟通了天  神与世俗信仰者的感情,也反映了道教的追求、向往和理想。
为了便於海内外广大艺术爱好者欣赏道教独特的艺术形像,也使广大道教徒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自已所信仰的神仙,弘扬传统艺术文化,在这里对道教三清殿供养的三清道祖作一简单的介绍,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称“虚皇道君”。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清微天玉清境。天尊之体常存不灭,至天地初开,授道屉劫度人。他主宰和像徵宇宙混沌初显、阴阳未判的第一个大世纪,道教称“混元”时期。
   三清殿造像:一般大都造三尊塑像,中央是玉清(元始天尊)、其左是上清(灵宝天尊)、右为太清(道德天尊)。
  “三清”与“三官”、“三皇”同,“三官”指天官、地官、水官。而“三皇”则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也有人把“三皇”称为“天皇、地皇、人皇”,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
  据史料记载,道教最初是不供奉神像的,《老子想尔注》云:“道至尊,微而隐,无状形像也;但可以从共诫,不可见知也。”东汉武帝时曾在宫中立黄老、浮屠(佛)之祠,祭祀浮屠和老子,却不见有造像之记载。但是,我国古代描绘神仙形像、行为的绘画、造型艺术却由来已久,例如:陕西绥德东汉得元墓壁上的西王母浮雕;山东嘉祥武安出土的东汉神仙灵异浮雕;河南郑州出土的西汉砖雕东王公驾龙等等。只是这些神仙尚未成为庙堂中供奉的神像,或者说是没有庙宇的神像。
  据唐释法琳《辩正论》卷六自注云:“考梁、陈、齐、魏之前,以抓卢盛经,本无天尊形像。按任子《道论》及杜氏《幽求》云:‘道无形质,盖阴阳之精也。’《陶隐居内传》云:‘在茅山中立佛道二堂,隔日朝礼。佛堂有像,道堂无像。”,《隋书经籍志》记有,北魏太武帝时寇谦之“于代都东南起坛宇……刻天尊及诸仙之像而供养焉。”陈国符先生在其所著《道藏源流考》附录二《道教形像考原》中说:“……王淳《三教论》云:近世道士,取活无方,欲人归信,乃学佛家制作形像。假号天尊,及左右二真人,置之道堂,以凭衣食。宋陆修静亦为此形。’是(刘)宋代道教,已有形像。梁陶弘景所立道堂无像,是梁时道馆立像,尚未甚通行也”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知道,早期的道教是不供奉神像的,在刘宋以后,才开始出现了造像活动。魏瞥南北朝时代,是道教在教理教义、经典、仪范、神仙信仰等方面得到大发展的时期。东汉著名道教学者葛洪著《神仙传》、《抱朴子》;北魏道士寇谦之“清整道教”,制定乐章诵戒之法;南朝道士陆修静著《三洞经书日录》和有关斋戒、仪范的著作,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则撰《真灵位业图》、《图像集要》、《真浩》等书。他们的活动为道教造像提供了思想理论条件。此后,道教认为在宫观中供奉神像是因为:“所以存真者系想圣容,故以丹青金碧摹图形像。”(见《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对神仙的祀奉不仅可以“至诚供养,随心获福,果报差。”(见《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还可以通过对神仙的祀奉达到修身养性、成仙得道的目的。为此,道教信仰者们把我国传统的美术、造型艺术成就都用来为塑造道教神像服务,塑造了无数精美而生动的神像。
  道教的造像艺术,代表了中国汉民族造像艺术的精华,道教造像艺术之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中国汉民族造像艺术的历史。道教造像艺术一方面广泛地吸收了中国的传统造型艺术,起到了弘扬道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道教的传播,中国的传统的造型艺术亦由于人们对道教神仙的崇拜而丰富了自己的创作题材,促进了传统造像艺术的发展。同时,道教艺术的发展与我国文化发展的趋向是紧密相连的,道教造像艺术从粗犷到细腻,从神圣到逐渐世俗化,反映中国文化几千年所走过的道路。所以,研究道教造像艺术之发展、特征是了解我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内容,它的意义远不仅在于道教本身。笔者对道教造像艺术的粗浅探索,以期对中国道教造像艺术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img src="/UploadFiles/JingChuan/2010/7/2010072711010537690.jpg" alt="%e7%8e%8b%e6%af%8d%e5%ae%ab%e4%b8%89%e6%b8%85%e6%ae%bf%e5%bc%80%e5%85%89%e5%ba%86%e5%85%b8%e7%8e%b0%e5%9c%ba" border="0" /> 图片地址1|JingChuan/2010/7/2010072711010537690.jpg$$$图片地址2|JingChuan/2010/7/2010072711011264822.jpg$$$图片地址3|JingChuan/2010/7/2010072711011299204.jpg$$$图片地址4|JingChuan/2010/7/2010072711011352546.jpg$$$图片地址5|JingChuan/2010/7/2010072711011385835.jpg$$$图片地址6|JingChuan/2010/7/2010072711011204483.jpg$$$图片地址7|JingChuan/2010/7/2010072711011298191.jpg$$$图片地址8|JingChuan/2010/7/2010072711011363867.jpg$$$图片地址9|JingChuan/2010/7/2010072711011309968.jpg$$$图片地址10|JingChuan/2010/7/2010072711011358459.jpg
] {PE.Field id="cone" fieldname="Title" /}-泾川网行风
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PE.Label id="当前位置导航" nodeId="{PE.Field id="cone" fieldname="NodeID" /}" /}>>正文内容
{PE.Field id="cone" fieldname="UpdateTime" /} 来源:{PE.Field id="cone" fieldname="CopyFrom" /} 点击数:{PE.Field id="cone" fieldname="Hi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