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果树飘香赵家村

2014年07月19日 来源: 点击数:

  走进村子,遍地的果树郁郁葱葱,翠绿欲滴;一颗颗青苹果挂在枝头,碧绿可爱;宽阔的柏油路,直通果园……这,就是赵家村。

  7月14日清晨,泾川县党原乡赵家村的赵林璧骑着他那辆两轮电动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去苹果园里干活。

  “我承包了9亩果园,今年已有4亩挂果了,趁着凉快,早点起来到园子里干活,一直要忙到傍晚呢。”赵林璧话音刚落,路面上出现“交通堵塞”,又一辆电动车与赵林璧的车“相遇”。

  “他大哥,也去果园干活?”

  “对,要赶快到果园忙活去。”

  乡邻之间的一声招呼后,两车相错,各自而去。

  赵家村是县乡联手抓建的省级苹果标准园区之一,进入7月,许多园子里都结出了“盛夏的果实”。举目望去,一片片果林生机勃勃,长势喜人;一棵棵果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山风吹来,绿波荡漾,令人神怡。“除了中午的一段时间,其他时候,果园里一点儿不寂寞,园子里都是果农在忙着务果树,还有村上组建的技术服务队帮忙指导。”赵林璧说。

  2009年以前,赵家村家家户户种粮,发展果园是从2009年开始的,现在园区面积达到1418亩,已成为省级标准示范园。村党支部书记赵正越说:“村子穷啊,想要收入翻番,就要发展产业,所以我们鼓励农民种植果树,只有果树才可能成为我们的‘摇钱树’。而我们赵家村,正好是苹果树的适生区。土质好、温度湿度适宜,种植条件得天独厚。” 

  赵正越说,没种果树以前,村里一些农民对发展苹果产业持怀疑态度,村上为了让群众看到发展果品产业的前景,多次组织群众代表到陕西、河南等地“取经”学习。当群众代表在陕西杨凌举办的“农高会”上看到一个澳洲青苹果卖到18元时,他们惊讶极了,从此相信苹果就是“金果果”,会给他们带来“钱串串”。

  “在果树成长期,果农靠什么过活?”面对记者的疑问,赵正越说:“我们让农民间作种植洋芋和西瓜,村里再统一销售,这几年,农民的收入一点也没减少。”

  “是啊,这几年种些洋芋、西瓜,收入和种粮时差不多。苹果今年已经挂果了,眼看着就要挣上钱了,心里越来越踏实。”正忙着为苹果套袋的村民和小华,看见我们来了,走过来笑盈盈地打招呼。

  “果树种植周期长、用工多,随着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果园很难做到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成为当前果品生产过程中的突出难题。针对这个难题我们村成立了思源果品专业合作社,吸收了124名会员,组建了技术服务队,推行统一规划栽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农资服务、统一生产管理的‘四统一’生产方式,探索出了专业队统管、联户联管和大户承包经营等管理模式,统一管理了,农户的积极性更高了。”在地里教农民务果树的村主任赵守壁说,“园区里,水、电、路基础设施都配套上了,我们还落实了清园补植、覆盖地膜、合理间作、追施肥料、整形修剪等标准化管理措施,果园管理从常规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果树长起来了,不但‘票子’越来越多了,村子也越变越美了。赵家村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