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民俗风情 >> 正文内容

又是一年荷包香

2014年05月30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端午节来了,县城的大街小巷,早早儿地挂满了五颜六色、造型迥异的荷包,人们穿梭其中,流连忘返。有的在悉心挑选,有的在潜心揣摩,比肩接踵,吵吵嚷嚷,好一派热闹的节日景象。

  香包,古名香囊,又叫荷包,我瞧着随处佩戴香包的小孩,又见满街上红红火火的荷包,对这个传统的节日,如今几乎演变成陇东妇女手工和智慧的大比拚,不禁感慨万端。

  泾川的荷包,内容丰富,取材宽泛。天地万物,山川日月,飞禽走兽、动物植物,无所不包。做荷包的妇女许多人喜欢用自己熟悉的东西来表达她们的心愿。

  十二生肖中的每一个属相,野生动物中的狮豹鹿熊,水中的鱼虾龟蟹,树上的桃杏梨豆等等。最为奇特的是,每个卖荷包的妇女都绣有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这“五毒”,他们以此来表达祛邪防害的目的,除秽护身的希望。

  香包的用料简单,一块布,当然是色彩斑斓的绸缎和丝绒为最佳;一根绣针,五颜六色的丝线,五彩缤纷的玻璃或塑料珠子。有了这些,就集齐了荷包的用料了,接下来就是看这些女人们的创意和手工技艺了。

  在荷包刺绣的民间工艺中,蕴藏着人类对神的崇拜和以“龙蛇虎鹿”等为图腾的文化痕迹,最主要的是人们都希望祛邪避灾,祈祷平安。每一个荷包运用手绣、锁绣、补绣、纳绣、挑绣、套绣等多种手法制作,当一个个荷包在妇女灵巧的双手中,经过绣、缝、填、补、纫、挂等工序,那虎头、猫头、金瓜、绣球、蝴蝶、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等各色香包成形时,这一个个小小的香包,浸透着女人们的汗水,也是她们爱心的结晶,还是她们希望的化身。

  荷包,原本是端午节时供小孩佩戴着玩耍的。不满一岁的光着屁股的小孩,不着衣裳,胸前挂着一个花裹肚。那红红的裹肚上,绣着各种各样的花鸟虫鱼,在灿烂的阳光下,流光溢彩,如荼如火。大一些小孩的胸前、背上就挂满了老虎、兔子、青蛙、蜈蚣、蝎子、壁虎、蟾蜍等大大小小的各色香包,犹如一个香包活体广告。

  这些古拙质朴、富有原始文化遗存和原生态文化特色的香包,在泾川生命中蹿跃着,生生不息,放射出耀眼的光华。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荷包这种避邪祛邪、祈福求安的“耍活子”,在剪样、锁边、打结、绣样、吊絮、穿珠等制作工艺上不断改进,又在品类和用途上扩而广之,在这些心灵手巧的女人手中逐渐发展成了头上戴的帽子,肩膀上卧的栩栩如生的虎狮豹熊等立体型荷包,胸前吊挂的装有香草且绣工精美的扁平型荷包,脚上穿的绣有五毒的蹬脚型荷包。这几年小孩子穿的小马甲上绣满了各种图案,既能表达祛邪防害的目的,穿起来也十分方便,最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随意问起一位卖香包的年轻妇女,她说,泾川人喜欢在端午节戴着香包讨个吉利,我们村里几个闲在家的媳妇、婆婆便凑在一起绣起了荷包。我们的荷包,绣工上与庆阳的相比还有差距。这几年生活条件都好了,做这些“耍活子”,不仅增添了自己的生活内容,也美化了社会生活,展示了自己的手工技艺,还可嫌些零花钱。

  如今,不少农妇都喜形于色地说,这“耍活子”不光是端阳节卖得好,平时要的人也不少;现在城里人挂香包在身上的习惯改变了,他们更喜欢挂在家里、车里,也有的送给外地的朋友和亲戚做纪念。

  这几年,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荷包市场愈加红火,逐渐使多种多样的民间民俗手工艺品,也开始走俏,端午节的香包艺术也成了民间民俗的大博览。 

  看着端午节的荷包市场,我在想,农村妇女的执著性格和不凡的眼光,会使泾川的荷包市场也像庆阳一样,渐渐形成规模,出现可挖潜的商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