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寻根专栏>安定堂『梁姓』 >> 正文内容

张学俊 :历史上安定古城梁氏郡望及太阳墩乌氏县民俗调查

2013年09月29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考证泾川历史得知,历史上的安定郡是梁氏郡望之一,形成于东汉时期,那时出现在东汉历史的代表人物有梁统、梁松、梁竦、梁商、梁纳(梁太后)、梁翼等,其中梁太后和兄梁翼执掌朝政近20年之久,拥立过冲帝、质帝、桓帝三朝皇帝。梁氏一族走出了7侯、3皇后、6贵人、2大将军,在位卿、将、尹、校57人,是历史上最大的外戚政治集团。由于历史跨度遥远,只能在历史资料中以文字记述,东汉梁姓的遗迹早已灰飞烟灭。

  在泾州古城水泉寺有一处地方,在北五龙山下,西起现水泉寺中学,东在贾家庄吴起头一带,山根尽是荒无人烟荒草古墓塚群。2001年民俗调查中,原水泉寺老大队长史和福讲,这一带大墓古塚群就是古代梁姓大家族遗留的坟茔,因明洪武三年(1370年),泾河发大水将泾州古城一水冲走,居民都在半山坡上修筑了民窑生存,山下无一户居民住所。公元1953年本人在水泉寺上学时每周末回玉都老家时,必从山根底小路上,经贾家庄吴起头到兰家山才上大路。这一带十分荒凉,古墓沿山根不断,约有100多座,墓封土堆比平民墓的大的多,应该是王侯级别的。坟茔区野兔狐狸乱窜,我们玉都同学就结连一起,一群学生硬着头皮走到兰家山村上大路。公元1958年大跃进开始,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进入了人们公社化。民众在山根下安营扎寨修起民居,原来的古墓长廊从此埋入了历史。史和福老大队长讲,1958年他们水泉山半山有宏大的佛殿和关帝庙,破除迷信打神庙时将历史留下的两口大铁锺也打碎完了钢任务,他当时在场,铁钟上的铸名大多是梁姓、皇甫、胡姓等,梁姓最多,但无一名史姓人名字,证明当年建庙铸钟已年代久远。公元1370年古城被大水冲走后,史姓人氏进入了水泉寺村繁衍居住至今700多年,山根只留下古代地名:梁家旯。建国六十多年的改革开展,地貌已全新无旧,也无一户梁姓后裔,只是梁氏在东汉朝廷官高位重影响大,才留地名至今。

  历史上东汉梁氏朝野人才云集,梁统子梁松汉明帝时为辅政太仆,次子梁竦著《七序》是政论家。梁竦二女入宫为汉章帝贵人,后生汉和帝刘肇,其舅家就居住在泾州(安定)古城“梁家旯”,梁氏外甥汉和帝是历史很有成就的帝王,征服匈奴,战果辉煌,结束了与匈奴千年之战争。梁商是梁竦的孙子,顺帝时任大将军,贤德厚道朝野尊崇。梁商的女儿梁纳(历史上的梁太后),贤惠有执政能力,是汉顺帝之贤内助,顺帝崩,与兄梁翼先后迎立冲帝,质帝、桓帝三帝,主持朝政二十多年。从东汉光武帝中兴至桓帝14年(公元159年),梁氏一门都是朝中重臣,历经五代,先后辅佐九帝(光武、明帝、章帝、和帝、顺帝、殇帝、冲帝、质帝、桓帝),梁姓主要出于安定乌氏县,汉乌氏县在泾川北塬(今玉都镇太阳墩一带)。历史发展一往直前,梁氏历史记载发祥地,今已人去楼空,只在泾川留下了历史记忆。

  泾川民俗工作者从2001年开始民俗普查,乌氏县梁氏已纳入其范围,因时空遥远,遗迹极少,太阳墩地带上只留下太阳墩、塔赵家、通尔沟双庙寺、刘桃家大佛寺,焦家庄北靠泾丰公路建国前遗存有200多米长一段黑色古城墙,高3米,厚4米,从58年至改土会战,这点遗址也毁灭已净。1979年省文物队在太阳墩发掘出北周时代华盖鎏金铜佛一组4件,“归义侯”铜印一颗(今存省博物馆),专家推断,华盖鎏金铜佛约产生于公元301—314年,即安定乌氏人张天锡(归义侯)之祖父、前凉建立者张寔的父亲张轨出任凉州刺史期间。

  本人设想条件许可,我们可在北塬太阳墩周围再进村调查观察一下,焦家庄、塔赵家村、梁刘家村、刘桃村、郭家咀、通尔沟村,也是进一步探测历史秘密,有一时尽是在奇特惊险中问世。

  2013年9月病中执笔

  (张学俊,71岁,泾川民俗学会专家,对全县1466个自然民俗遗产进行了多年的普查、登记在册民族遗产达3万种,民俗遗存10万件以上。)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