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寻根专栏>安定堂『梁姓』 >> 正文内容

何小东:安定郡、安定乌氏梁氏与泾川县关系考辩

2013年09月02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东汉(25年―220年)。

  一、梁国后裔,以国为姓。梁姓①出自嬴姓,以国为氏。西周时,因其后裔中秦仲父子征讨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建立梁国(公元前821-公元前641年),立为国君,称梁康伯。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攻灭梁国,梁伯的后代遂以国为氏,称梁姓,“梁康伯”为梁姓的得姓始祖。

  二、外逃晋国,迁徙河东。公元前641年梁国灭亡后,梁康伯的后代子孙大部分外逃到晋国。因为当时,晋国非常强盛,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由于晋国位于黄河东边,被后人称为河东梁氏。河东梁氏的最优秀代表是梁康伯的玄孙梁益耳。公元前675年,梁益耳出生在解梁,字晋阳,后因工作原因迁入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为河东梁氏开基始祖。

  三、一人封侯,经略丝路。元朔年间(大约公元前130年左右),汉武帝封晋国大夫梁益耳后裔梁睦(公元前146—前82年)为迪国侯。他有三个儿子,次子叫梁子都(公元前119—前52年),建元二年(前139年)和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西安)为起点,经长武、泾川、平凉、固原、武威的丝绸之路。梁子都抓住商机,组织几个亲戚朋友,成立了一个专门从事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贩运的贸易公司。

  四、北迁北地,再迁安定。大约在公元前70年左右,梁子都将贸易集团总部及全家搬到“丝绸之路”的要隘重镇——北地郡治所宁州。大约在公元前60年,又推进到安定郡的首府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派儿子梁桥坐镇。梁子都、梁桥父子的财富迅速膨胀,到汉宣帝年间,已经成为超级富豪。安定郡是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设立的,辖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临泾(今镇原县东南)、乌氏(今平凉市西北)、爰得(今泾川县东)、安定(今泾川县北)等21个县。

  五、灞陵亮节,安定名宗。大约在公元前30年左右,梁桥把家族从北地郡搬回内地,位於今西安市附近的兴平县南位乡茂陵村。公元6年,王莽篡位。梁桥父子对此深恶痛绝,不愿与之为伍,决定辞官离开京城,决定迁徙回安定郡,大部分支持梁桥的大义之举愿意追随迁徙;也有一部分留了下来,其后代子孙便以扶风为郡望,称扶风梁氏。后辈尊称“灞陵亮节,安定名宗”。

  六、迁返安定,定居乌氏。大约在公元7年,在梁桥、梁溥父子的率领下,梁氏家族开始了这次大迁徙。梁桥重返安定郡。公元9年,梁桥去世。汉平帝年间,梁桥的孙子梁延(公元前30年—公元29年)字玄孟,被凉州刺史破格任命为安定郡郡司马,于是定居在安定郡乌氏县④(故城西汉在平凉市西北,东汉迁移到今天泾川县北塬玉都和丰台交界处)。梁延生有三个儿子,其次子梁统(生卒年不详,据笔者推测,约公元前8年—约公元75年),二十四、五岁就当上了安定郡都尉(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在乌氏县形成了梁姓历史上最大、最辉煌的郡望——安定乌氏梁姓。

  七、迁出宁夏,落户泾川。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分北地郡置安定郡,辖21县,以高平(今宁夏固原县)为安定郡治所。东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安定郡②因羌族起义被迫内迁至陕西省扶风的美阳,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自美阳回迁,安定郡移至临泾(今甘肃省泾川县),高平县③乔置于临泾县南(今泾川县高平镇),曹魏时废,北魏时复置,属新平郡。西汉之故城高平,于东汉安帝永初五年安定郡内迁美阳之后荒废。乌氏县也随之东迁到今泾川县东北。到唐代时乌氏县已废,只剩一个郡望称谓。自东汉永初五年至曹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年),约130年今固原市境无地方政府建制。曹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安置休屠胡梁元碧二千余家于故高平附近,因置西川都尉,西晋时改为西川县。

  八、归心汉室,联姻皇家。东汉初年,梁统立即提议河西各郡归顺东汉,得到了一致响应。建武五年(公元29年)河西各郡地方长官推派他们最信得过的代表梁统,带领窦融的谋士刘钧去京城洛阳“奉书献马”,表示拥护和接受光武帝的领导。刘秀对河西地区的归顺非常高兴,待梁统如开国功臣,加封梁统为宣德将军(相当于现在大军区司令)。梁统给儿子梁松娶了个汉光武帝的女儿午阴公主为妻,与皇室联上了姻缘,使梁家的子女就取得了选配皇后的资格。

  九、梁门双妃,换子谜案。梁统的次子叫梁竦(song)(公元16年-公元83 年),是东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公元75年,汉章帝刘炟(da)下诏让梁竦一家返回故乡安定郡乌氏县定居。梁竦的两个女儿被刘炟看中纳为贵人。公元83 年,梁竦及两个皇妃女儿被窦皇后设计陷害,两皇妃郁郁而终,梁皇妃生的皇子被窦皇后秘密收为儿子。公元88年,梁竦的外孙子,年方10岁的刘肇登极。公元97年,窦太后也一命呜呼。梁松的儿子梁扈(hu)组织在京城的梁氏子弟到三府(汉时朝廷的三个最高行政长官衙门)上访告御状获得成功,梁竦冤案得以昭雪,并升官。皇帝生母被追尊为恭怀皇后。

  十、梁门双后,梁族荣耀。梁竦的三子是梁雍(公元46年-元114年),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梁商(元70年-元141年)。永建元年(公元126年),汉顺帝即位,挑中了梁商的长女梁纳及梁商的妹妹。梁商因此晋升为侍中(皇帝高级侍从)、屯骑校尉(都城卫戍将军)。公元132年,梁商的长女被立为皇后,妹妹封为贵人,梁商在朝中地位日益显赫,权柄倾朝。梁商的儿子梁冀(约公元95年-159年)。建和元年(公元147 年),桓帝正式登基后,马上册封梁冀之妹梁莹为皇后。这样,皇太后、皇后均为梁冀的亲属,其权势更加牢固了。

  十一、一朝灭门,一支独秀。梁冀越来越专横跋扈,公元159年,梁家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灭门之灾。从汉元朔年间(大约公元前130年左右),汉武帝封梁氏22世祖梁睦为迪国侯算起,到公元159年,汉桓帝诛灭梁冀三族时(父族、母族、妻族),梁氏家族已兴盛了近300年,这是梁氏家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也是梁氏子孙最值得骄傲的时期。唯独梁扈公元155年前后迁移到内蒙古,历经数代,传至44世梁御,成为川、赣、湘等省梁氏先祖。

  十二、古城做证,梁河有根。安定梁氏的根在甘肃泾川,有以下三大铁证:一是安定古城遗址即现在泾州古城遗址、乌氏县遗址即玉都太阳墩、高平县遗址即高平镇袁家城;二是众多的史书记载的安定郡、乌氏县和高平县迁徙,梁姓族谱记载的甘肃泾川泾河北岸;三是泾川县高平镇梁河及周围的安定梁氏族人聚居区,安定古城中的地主庄院遗址梁家旯⑤,乌氏城附近的梁家村。

  安定梁氏家族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根基牢靠,根系发达,虽经2800余年的风吹雨打,但仍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举案齐眉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亦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耀,名孟光。......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翻译:梁鸿字伯鸾,是扶风平陵人。由于梁鸿的高尚品德,许多人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谢绝他们的好意,就是不娶。与他同县的一位孟氏有一个女儿,长得又黑又肥又丑,而且力气极大,能把石臼轻易举起来。每次为她择婆家,就是不嫁,已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为何不嫁。她说:“我要嫁象梁伯鸾一样贤德的人。梁鸿听说后,就下娉礼,准备娶她。

  孟女高高兴兴的准备著嫁妆。等到过门那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哪想到,婚后一连七日,梁鸿一言不发。孟家女就来到梁鸿面前跪下,说:“妾早闻夫君贤名,立誓非您莫嫁;夫君也拒绝了许多家的提亲,最后选定了妾为妻。可不知为什么,婚后,夫君默默无语,不知妾犯了什么过失?” 梁鸿答道:“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衣,并能与我一起隐居到深山老林中的人。而现在你却穿著绮缟等名贵的丝织品缝制的衣服,涂脂抹粉、梳妆打扮,这哪里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啊?”

  孟女听了,对梁鸿说:“我这些日子的穿著打扮,只是想验证一下,夫君你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贤士。妾早就准备有劳作的服装与用品。”说完,便将头发卷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状,大喜,连忙走过去,对妻子说:“你才是我梁鸿的妻子!”他为妻子取名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闪耀。

  后来他们一道去了霸陵(今西安市东北)山中,过起了隐居生活。在霸陵山深处,他们以耕织为业,或咏诗书,或弹琴自娱。

  不久,梁鸿为避征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离开了齐鲁,到了吴地(今苏州)。梁鸿一家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给人舂米过活。每次归家时,孟光备好食物,低头不敢仰视,举案齐眉,请梁鸿进食。皋伯通见此情形,大吃一惊,心想: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对他如此恭敬有加,那一定不凡。于是他立即把梁鸿全家迁入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梁鸿因此有了机会著书立说。

  注释:

  ①本文主要内容来自《梁氏通俗史话》,作者:梁光荣,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②张多勇《泾河中上游汉安定郡属县城址及其变迁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③祝世林《平凉古代史考述》,平凉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荆爱民《梁肃先生到宁夏海宝公园串门有感》,《泾川县政协文史资料》2011;

  ④张多勇《从居延E.T.P59.582汉简看汉代泾阳县、乌氏县、月氏道城址》,《敦煌研究》,2008(2);

  ⑤王秀成《“梁家旯”地名与古泾州梁姓名门望族》,《泾川县政协文史资料》2011。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