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泾川:唯一一个三次发现佛舍利之地

2013年06月28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泾州故城内一个寺院群在49年间连续三次发现佛祖舍利、诸佛舍利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发现舍利地宫3处,发现五重舍利套函、四重舍利套函、三重舍利套函(陶棺)各一,在世界上唯一。

  泾川第三次发现的是“诸佛舍利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佛牙佛骨和诸佛舍利同时发现,数量达二千余粒,在世界上唯一。

  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1月11日,在泾州故城内的大云寺遗址约5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5处地下佛教宝藏(一处佛舍利地宫,两处佛像窖藏,两处与佛教文化有关的建筑遗址),世界上唯一。

  1、1964年发现的隋文帝、武则天两朝皇帝敕分供养的隋代大兴国寺、大周(唐)大云寺佛祖舍利、舍利瓶、金棺、银棺、铜函。

  2、1969年发现的北周泾州宝宁寺佛舍利、舍利瓶、大铜函、小铜函。

  3、2013年1月9日发现的宋泾州龙兴寺诸佛舍利并佛牙佛骨陶棺及铭文砖。

  4、1964年发现的大云寺地宫石门。

  5、1969年发现的北周泾州宝宁寺佛舍利石函。

  6、1964年发现的大云寺佛舍利石函。

  7、60年代拍摄的大云寺出土佛舍利、舍利瓶。

  8、2013年1月9日发现的泾州龙兴寺佛舍利

  第一次发现:1964:隋文帝、武则天两朝皇帝敕分供养的隋代大兴国寺、大周(唐)大云寺佛祖舍利

  《大正藏》记载,公元601年,隋文帝杨坚下《隋国立舍利塔诏》给泾州大兴国寺在内的全国30个州分佛祖舍利并建塔供奉,泾州大兴国寺因此建舍利塔、地宫,用石函供奉14枚佛祖骨舍利。公元690年,大周皇帝武则天敕令各州建大云寺珍藏《大云经》,泾州改建大兴国寺为大云寺时,发现隋代安奉的14枚佛祖骨舍利和琉璃瓶、石函,遂制铜匣、金棺、银椁,沿用原琉璃瓶、石函,组成五重套函安奉佛祖舍利,在石函四周刻题千字铭文记载此事。1964年,泾川县城关公社水泉寺村群众在平田整地时发现了唐塔地宫,五重套函盛装的佛祖舍利惊现于世。1971年9月19日,经郭沫若先生亲自鉴证,大云寺安奉佛祖舍利的金棺银椁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郭沫若说:“舍利之函,贵在石函”。之后的30多年中,大云寺和金棺银椁作为佛舍利棺椁葬制开始、中西文化交流、中华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瑰宝的典型代表,曾多次到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瑞士、新加坡等世界上发达国家和香港巡回展出。

  200年5月﹐在中华世纪坛﹐泾川大云寺金棺银椁和佛舍利与世人见面﹐每人限时30秒。这是历史上佛祖舍利首次在首都北京与世人见面,从此名扬天下。全国各地发现的佛舍利均未在首都北京出现过。《佛舍利在中国》一书著者陈毅贤曾于2005年5月来大云寺原地现场调查,回京后正遇上中华世纪坛举行国宝展,其中就有泾川大云寺佛舍利和石、铜、银、金套函。作者写道:“仿佛像渡过沙漠后看到了绿洲,有种‘终于找到了您’的感觉,踏破铁鞋寻觅泾川大云寺佛宝,结果佛宝就在家门口,就在自己眼前”。“国宝更无声地告诉人们:从古至今,上至至高无上的皇帝、下至平头百姓对佛的虔诚和崇敬,表现在见舍利如见佛。

  隋代大兴国寺、大周(唐)大云寺佛祖舍利是泾川第一批已出土的佛舍利及文物,因为隋文帝、武则天两朝皇帝的供养和舍利瘗埋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以及国学大师郭沫若亲自将舍利套函鉴定为国宝级文物,从而成为泾川佛舍利文化圣地的标志。

  唯一性:《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称:泾州大云寺地宫和舍利石函中的金棺银椁,最早将中国传统的棺椁葬制引入佛教,反映了唐代在舍利瘗埋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佛舍利由印度用婴坛安放在塔的上部改为用中国传统的棺椁安放在中国式地宫,开创了佛舍利葬制中国化的先河,在佛教考古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由于受“男尊女卑”历史传统的局限,有武则天年号“大周”字样的传世文物极为罕见,泾川大云寺石函盖和铭文两处刻有“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石函成了我国唯一女皇武则天“大周”王朝的标志性经典文物,是在1319年前的“男尊女卑”时代就产生的“男女平等”的文明标志,具有穿越历史时空的人类文明意义。武则天在各州敕建的大云寺中,也罕见发现过佛祖舍利。

  第二次发现:1969:泾州北周宝宁寺供养的佛舍利

  这是第二次发现的佛舍利,但却是泾川历史上第一次供养的佛舍利。

  1968年12月,泾川县革委会主持新建的泾河大桥通车。1969年初,在桥北端铺设引桥土坡时,在城关公社水泉寺大队五队耕地动土时,发现了北周比丘慧明造佛舍利套函,套函由石函、大铜函、小铜函、硫璃瓶组成,硫璃瓶内有舍利数十粒,石函内有银质医用刀1把(一级文物)、铜质医用刀1把(一级文物)、白玉发钗1个(一级文物)、金质发钗1个、铜质发钗10多个。

  石函属青砂岩质。函体长方形,盝顶式盖,子母口扣合。石函外部立面有供养人、双狮等浮雕。阴刻楷书铭文96字。纪年是北周天和二年岁次丁亥八月庚子。北周天和二年是公元567年,从碑文中可知,在慧明造佛像之前,宝宁寺己供养着佛舍利。造像后,把造像过程刻记在“仰为七世所生法界合识”的即宝宁寺供养佛舍利的石函上,与佛舍利石函一起传承,以实现“合国黎庶俱登正觉”之宏愿。

  2005年发现石质佛像

  2005年3月19日下午,泾川县林业局在位于城关镇共池村一队的甘肃苗木试验基地开挖喷灌水管地沟时,出土石雕佛像一尊,佛像高1.8米,立式;肉髻、螺发、宽额、大耳垂肩、下颌略瘦、鼻宽、目细、面部慈祥,褒衣博带,长裙下垂,右手上举作施无畏印,左臂微曲.手握群带,腿部衣纹作弧形三道,显露腿部轮廓,有曹衣出水之感,赤足立于圆形莲台之上,下仃悱卯,底座遗失。综观佛像特征,面部没有北魏时期长方脸型特征,又无唐代丰满圆润的感觉,初步判断为北魏以后、唐代以前的造像,其时约在北周早期。当时开挖的壕沟中,均有大量的建筑物构件,残砖断瓦随处可见。可以准确判断的有唐代手印砖,汉代绳纹板瓦,唐代仿纹大瓦,素面简瓦及有连续菱形图案的印纹砖,楔形砖残片。

  北周宝宁寺比丘慧明所供奉的佛舍利是泾川出土的第二批佛舍利,宝宁寺与十六国时期的泾州姑臧寺的阿育王佛舍利塔有无承袭关系,期待未来对宝宁寺大遗址全面考古发掘后,对佛舍利来源等考证会有更多的证据。

  泾川为什么在北周、隋朝有佛舍利?泾川在北周、隋朝有佛舍利,都与隋文帝有关。

  据《大藏经》载:隋文帝“其龙潜所经四十五州。皆悉同时为大兴国寺”。译文是:“隋文帝未当皇帝时,去过四十五州,同时都建了大兴国寺。凡有大兴国寺之州,隋文帝都去过”。

  泾川在北周、隋朝有佛舍利,因为北周、隋朝都在长安(西安)建都,泾州是京畿之地,因而泾州与北周、隋朝两个朝代的皇帝以及灭佛、兴佛的历史之缘就难解难分,充满戏剧性、必然性。首先是北周的创立者宇文泰在泾州发迹、谋划、托孤,建立了北周。二是慧明在宇文泰的四子宇文邕当皇帝时期在泾川宝宁寺造石函、供奉舍利、造佛像。造佛像7年后,武帝宇文邕灭佛(三武灭佛之一)。又一个7年后的公元581年,时任北周丞相的隋文帝接受了其外孙、北周静帝宇文阐的惮让,建立了隋朝,兴佛、给全国各州分舍利。

  泾州为什么是宇文泰创立北周的发迹之地、谋划之地和托孤之地?因为安定郡是北周的创立者宇文泰的封地,宇文泰时任北魏丞相,封安定郡公爵位。永熙三年(公元534年)春,宇文泰在泾州以“言语”击败了欲谋反的北齐将军侯景,宇文泰被推为统帅。二是北魏大统十四年(公元548年)五月,宇文泰奉北魏太子西巡至泾州,痛下当皇帝之决心。三是恭帝三年(公元566)九月,宇文泰西巡遇疾,东至泾州,其弟宇文护赶到泾州,宇文泰托孤。十二月,宇文护拥宇文泰的三子宇文觉为天王,建国为北周。当时,隋文帝袭父杨忠爵位隋国公,伴在皇帝左右﹐隋文帝先后在北周明帝、武帝、宣帝时任柱国大将军、随州刺史、大司马,长女嫁北周宣帝为皇后,地位显赫。静帝时﹐隋文帝任宰相﹐总揽朝政,在这一时期﹐隋文帝伴皇帝多次来过泾州和泾州大兴国寺。

  唯一性强的故事:隋文帝经历了太多的杀戮,当皇帝后,结束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南北朝动乱﹐终于统一了中国。为保版图完整,“救护群生”、“与四海之内一切人民共修福业,永作善因(诏书语)”,给全国各州分舍利,以文化人﹐也就是以“舍利文化”教化人民,保统一。用“舍利文化”如何能保版图完整呢?实质是佛经讲的“见舍利如见佛”,人民见了舍利﹐如见了佛﹐就可以让佛随时给人民讲佛教讲的道理,佛教讲的道理的核心是“众生平等,慈悲为怀”。众生平等,就是一切生命平等,不能随便杀人;慈悲为怀﹐是教人人向善。人人不杀人、人人向善,就无战争,无战争国家就会永久统一。回顾历史,自隋文帝统一中国至今,版图一直完整。

  泾州作为宇文泰的封地,又是宇文泰创立北周的发迹之地、谋划之地和托孤之地?在隋代以前供养佛舍利,与北周几位皇帝和身为北周宰相的隋文帝器重泾州有关。隋文帝当皇帝后,分第一批舍利时就分给泾州,是为必然

  第三次发现:2013:“千年一现”泾州宋代龙兴寺瘗埋的“诸佛舍利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

  2012年12月31日,泾川县城关镇政府在城关镇共池村抢修道路时,在大云寺地宫东侧距地表约2米左右处发现一处窖藏,出土有立佛、立菩萨、弟子、天王、二佛并坐、维摩文殊等造像及造像碑、造像塔、经幢等240余件,造像多表面施彩。大型立佛像高度多在1.4—1.7米之间,小型造像高度多在0.2—0.5米之间。出土造像时代为北魏、西魏、北周、北齐、隋、唐、宋,以北朝至隋唐时期居多,可以判断该窖藏为宋代所埋。

  2013年1月9日,在窖藏东侧发现一座地宫,东西1.95米,南北0.85米。出土陶棺(长0.45米)一具,内有木匣。陶棺东侧出土铭文砖一块(边长33厘米、厚5厘米)。铭文内容主要讲述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泾州龙兴寺”僧人智明、云江收集“诸佛舍利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于本院文殊菩萨殿内葬之”的事实。铭文如下:

  维大宋大中祥符六年岁次癸丑五月辛卯朔十二日壬寅,泾州龙兴寺曼殊院念《法花经》僧云江、智明同收诸佛舍利约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于本院文殊菩萨殿内葬之。

  智明爰与同院法眷云江道味有契,水乳无疏,孤洁依投而亲行愿,故相构遇也。皆承师训,俱受佛恩,将何报于覆焘?复何普于济霑?岁月随缘,因果远趣,曰:“佛灭渡后,八斛四斗,分布舍利,遗迹具瞻,戒定惠证,感通应现。明圣兴隆,而身心志向,且愿力岂捐?”固铭性炼心,行住坐卧励,至二纪余。或逢人惠施,或良会所获,或恳鬻殊乡,或输诚多士。初终不整,数满二千余粒。奇哉:宝瓶珠转,牙骨星流!一日稽颡曰:幸卜。丰坚于自院中,历劫无坏,长世载,遇天上人间愿力,非舍矣。

  不幸云江迁化,瘗事后失。今日智明奉葬酬愿,法教昭彰上善,得获于定果同因,祈会与龙华,远仗圣贤加备,绍嗣矣。铭云:

  于缘有果兮明世出家,瞻佛奉法兮善不可嘉,莫为释子兮积功累德,同志操修兮茂宝去花。设舍罗兮无为利用,灭波吒兮辩正除邪。求一粒兮泾水透,水礼神异兮净意开花。报四恩兮傍及九,有同佛会兮利乐河沙。

  当州本寺管内僧正惠照大师、赐紫义英稽首,助缘比丘义演,表白大德义庭,小师惠远、梁吉书刻。

  助缘埋葬弟子陶知福

  2013年1月9日,在窖藏北侧发现一处穹窿顶遗存,经清理,为胶泥质瓮式窖。2013年1月11日,在窖藏南面发现与“燃烧”有关的遗存。2013年1月11日和2013年3月22日,在西窖藏坑和舍利地宫东侧发现又一处佛像窖藏,己出土石造像、泥塑像、造像碑等30余件。

  专家们认为:“佛造像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反映了泾川在丝绸之路东段乃至西北地区佛学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的历史地位。此次发现的石造像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年代之久,加上佛舍利地宫同地发现,在甘肃省佛教考古史上尚属首次,在全国也不多见。是2012年在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全线上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将给世界带去文化福音。将给人类遗产增添了最新内容。270多件(组)佛像窖藏和宋代藏二千余粒诸佛舍利并佛牙佛骨地宫同时发现,是全国佛像窖藏发现中内容具有“唯一性”的发现。1964年在唐大云寺遗址发现14粒佛祖舍利,1969年在大云寺西南发现北周宝宁寺佛舍利,2013年发现的宋龙兴寺诸佛舍利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使泾川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佛舍利保护传承地,成为供养佛舍利最多之地,罕见的佛舍利文化富集之地。全国发现的佛像窖藏有多处,但在西北,有如此规模、等级、艺术水平、内涵的窖藏加上‘诸佛舍利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同时同地发现,尚属首次”。

  事实比故事更感人,佛舍利棺砖铭文载,诸佛舍利葬于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至发现时,整整一千年。成语讲:千年一遇,千年一逢,千年一会,千年一合,意思是一千年才遇到一次,谓机会难得。成语又讲:千载一时,指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好时机,形容机会非常难得。还有千年一现、胜缘千载、千载胜缘、千年等一回等文献、口头传承的典故,在泾川是事实。据文献记载,佛舍利、佛像现于盛世,隐于乱世。千年一现,至为殊胜。

  国内现有多处以龙兴寺命名的佛寺,研究这些佛寺建置史,可以得知武则天晚年将皇位让子继承、大周复用唐号之后,曾先后改称大云寺为大唐中兴寺、龙兴寺,宋代仍沿用龙兴寺之号。因此,宋代泾州龙兴寺与隋代大兴国寺、唐代泾州大云寺应是一脉相承。

  泾川为什么能三次发现佛舍利

  见我的《世界级佛舍利朝圣圣地泾川与今人相遇》一文。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法国国家图书馆合作编纂的《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0册P2977照片记载,阿育王19座佛真身舍利塔之第九座在泾州姑臧寺。文献记载的泾州姑臧寺,已出土佛舍利的北周宝宁寺、隋敕建大兴国寺、唐敕建大云寺、宋泾州龙兴寺的相继发现,和泾州故城内现存遗址的宋敕建水泉院、元敕赐镇海寺、敕赐水泉禅寺,以及泾川境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王母宫石窟寺、南石窟寺,还有目前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的罗汉洞石窟、韩家沟石窟、丈八寺石窟、太山寺石窟等石窟组成的百里石窟长廊,成为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佛教遗存区和古丝绸之路东段最大的地上遗址,为重新认识和评价东进中原、西出长安第一门户泾川的佛教文化地位提供了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研究实证。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的传世价值是:河西是前方,泾州是后方,长安是心脏,中原是驱体。当河西失陷,丝绸之路中断,泾州成了前方,从汉至宋未曾失陷,一直保护着长安的安定。当河西收复,泾州又成了后方,长安更安定。河西是家园以远的江山边陲,泾州是家园的萧墙,即是家园院内之墙,也是家园门外之墙。千百年来,人们关注的是河西以远的江山边陲的风景,更看重家园心脏长安的风景,而忽略了萧墙,萧墙自身的遗产一直沉寂,泾川百里石窟长廊被世人忽略,原因在此。几千年历史尘埃落定后,在21世纪看泾川百里石窟长廊的前世今生,至少有“三个长廊”的传世价值:

  一、安定长廊这是一条安定长廊。为减少战争、巩固政权、忠于朝廷连续作出贡献。在重温从秦汉至宋陇山以西至新疆发生的一切战争、争夺、割据、政权更迭后,就反差强烈地对比出了从秦汉至宋时泾州地区发生了什么,就知道这里的人在做什么。当汉与匈奴争夺、十六国割据、唐西部被吐蕃占领、丝绸之路曾经中断后,泾州行政图一直很完整,泾州一直未失陷,泾州至长安的丝绸之路一直很畅通。正是此间一直安定,才保住了长安的安定,历朝政权得以写出了完整的江山史、政权史、文明史。

  二、以文化人长廊陇山以西处于乱世时,泾州好安奉舍利,泾州好开窟,泾州好居僧侣。当乱世在陇山以西轮番上演闹剧,佛教文化在长廊中教化、感化、变化着世人,至少让泾州地区的人诚信,忠于中原朝廷,没有被匈奴、吐蕃征服、收买,长廊承载的佛教文化起了巨大的以文化人作用。

  三、社会史长廊如汉简,如敦煌遗书,泾川百里石窟长廊折射出的是未曾失陷过的泾州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俗生态的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唯一性史卷,泾州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俗生态的完整性、连续性、唯一性史卷又折射出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历史主旋律,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历史正能量。

  关键词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舍利事件就是阿育王十九塔和隋文帝分舍利,泾川都没错过。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流行最重要的佛教中国化的传播运动中,泾川同样一次也未错过。比如,佛教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泾川首当其冲。最早兴造铜佛像,泾川有十六国先秦时期的华盖鎏金四件组装铜佛像。北魏大兴石窟,泾川有600多个石窟组成的长廊。武则天大兴大云寺,泾川建大云寺还发现佛舍利。佛像窖藏多集中在宋代,泾川有两个宋代佛像窖藏又以窖藏护持着诸佛舍利。

  全国唯一,世界佛教圣地泾川,明明朗朗地昭然于世。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