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大同、洛阳后北魏第3处石窟群为何在泾川?抱嶷:有个太后不一般

2020年03月14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王母宫石窟在泾河与汭河交汇处,门头不大,也不起眼,而且挂着文物管理所的牌子,这基本上和“游人止步”的意思差不多。很多观光客逛完王母宫,下山回到停车场看到这个牌子,直接走人了。然而我还是不甘心,毕竟石窟在泾川艺术文物价值比新造景观更有看头。

平凉很多明清建筑都没有熬到21世纪,可是仍保留了一大批北魏造的石窟。这个鲜卑人政权在1500年前用官方力量造了大量石窟,其中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被人们熟知。泾川石窟被冷落,一是因泾川石窟内少有大佛,二是石窟较分散,但林林总总数量不会输于洛阳。

和敦煌石窟一样,泾川石窟多是官方+民间供养开凿而成,仅有两处石窟曾受官方保护。王母宫石窟最美,质量最好。如今它和平凉考古发掘的一大堆石碑一块儿在回山下展示,类似泾川博物馆性质。

石窟里供奉佛像,王母宫却属神道教系。在北魏,佛道有明显界限划分。果然在寺庙里的碑文上找到线索,初建时这里被称作“化政寺”,后来逐渐颓废,连门头都找不到。石窟处在泾川三岔路口中心位置,兵荒马乱的年代,唯有洞窟内的佛像流传下来。为了不至于荒废,交由王母宫统一管理。(图:泾川西王母宫)

化政寺石窟开凿于北魏永平三年(510),外有四层凌云飞阁,窟内为回型中心塔柱式结构。看过大同云冈第六窟的观众不难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事实上,化政寺石窟正是云岗第六窟的升级版本,匠人、画师也是同一个制作班底,督建官员也是同一个人——抱嶷。

抱嶷是泾川人,自幼被净身入宫。公元476年,北魏孝文帝即位,冯太后临朝听政。这期间,冯太后剪除异己,培植后党势力,抱嶷作为伺候冯太后的身边人遂成为权倾朝野的太后统治集团中的要员。冯太后笃信佛教,特派大长秋卿王遇、抱嶷等先后负责开凿云冈石窟。而后,冯太后去世,抱嶷被孝文帝排挤出权力核心,调回家乡担任泾州刺史,赐爵安定公。

抱嶷回到家乡开凿了化政寺石窟。从石窟设计到开工,抱嶷利用皇家的审美标准和御用工匠,最终给泾川留下了一组精美佛像雕塑。然而故事讲到这儿有了疑问。抱嶷为何要在孝文帝离世十几年后开凿石窟?“报冯太后知遇之恩”说法颇为牵强。

根据1923年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派遣的考察团在长庆桥至王母宫仅百余里泾川两岸发现的512个石窟的规模推测,“推进这一工程仅抱嶷一个人远远不够”。这里不得不引申另一个说法,即“泾川人,胡太后大力布施建造佛窟”。也只有胡太后的权力和影响力才能发起如此大规模像一场运动一般的工程。公元510年是胡太后风头正劲的时候,抱嶷在这一年攀上了这位同乡太后。

北魏宣武帝(499~515年在位)时,京城里有位精通佛学的尼姑,借经常出入皇宫讲经说法之机,不失时机地夸赞自己的侄女国色天香,从而使其顺利进入宣武帝后宫。胡充华幼年受到良好教育,成年时入佛寺为尼,在佛寺精研佛法,深通佛经义理。她入宫讲道时其秀丽优美的姿容、清纯伶俐的口才深深打动了宣武帝,于是宣武帝封其为世妇,随侍左右。

当时因北魏有“子立母死”制度,皇后、嫔妃想尽办法避孕堕胎,但胡充华反而宁死也要为宣武帝生子。后果然生了皇子,延昌四年(515年),胡充华所生之子元诩被立为太子,遵照旧制,胡充华应该被处死,但宣武帝深爱充华,断然废止了这一野蛮成法。

熙平元年(516),宣武帝去世,6岁元诩继位,胡充华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掌握了北魏最高权力。接着,胡太后开始大肆崇佛,不惜耗巨资广建寺院、开凿石窟,规模称得上是历代之最。洛阳伊阙山、龙门山建造石窟前后用工达80多万个,在皇宫旁修建僧房多达千间的永宁寺,其中一座浮屠塔高大宏丽,距离洛阳城百里之外都能看见……

泾川既然有这样一位崇佛太后,对老家佛寺的布施自然也少不了,“凿石窟供佛”成为一股社会风气绝非偶然。公元509年,泾川沙门叛乱,北魏出动军队平叛,上万僧人命丧黄泉,泾川一时间沦为人间地狱。胡太后深信佛法能减轻罪孽,那么作为祭奠和抚慰亡魂,建造那么多石窟寺院的现象也不足为奇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