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图解续》 >> 正文内容

1960年陈贤儒等对泾川南石窟寺暨百里石窟长廊调查记录

2018年11月29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编号60

日期:1960年8月16日

记录者:陈贤儒

地点:蒋家村第四生产队(位城东15华里蒋家村东约5华里处)

南石窟寺位县东泾河北岸,凿窟于红沙岩摩崖上,现存大小六窟四龛,其中较小3窟已经遭毁,仅剩窟洞,内空无物,四龛内各有站着的石造像一尊面部残损,衣褶也多脱落。有造像及塑像者只有窟,也即较大型的两窟。较小一窟为塑像。最大一窟内全为大型石造像。大部较完整。为了便于说明,仅将有佛像二窟编为号号窟。兹将各窟分布草图划如下。

1号窟,这是南石窟寺现存最大最主要一窟,内造像最多,而且全属早期造像作风。全部窟形结构如草图,顶为方形,窟内有一圈高达90公分的二层台,台上有Ω号者为大型站佛,n号者为小型站佛,窟门内左右两角∩号为坐佛像,n号者仍小型站佛像。全窟共大小廿一尊佛像,均属早期石造像,其中部分小佛像因风湿脱落,为晚期加塑泥皮一层,但在面相衣褶纹饰及佛姿态上仍不失早期雕镌风格。因而猛视之仍为石造像,经细看才可辨出为浮泥一层。

(一)大型佛像身高丈余,头着∩形帽,身着通肩大衣,两袖口宽大,褶叠反卷衣纹垂及膝下,腰系带,下着羊肠大裙,垂及脚上,赤足,额项下有带状及悬铃缨络垂胸前,其形如图。

腰系带,中作结状,博带垂及腹下不过膝。均不袒肩但全露胸,双手是一手作∩状,一手似仍横曲腹前似作执物手势。面相深目高鼻,较丰圆。衣纹是用阴线刻法,衣褶是一道道突起线条,如健驮罗式的雕塑作风。也在突起衣饰中间,刻出阴文线条,显出平直阶梯式的刻法,如双膝间衣纹形如下图:衣纹非常清晰。

(二)小型佛像,高约八尺左右,原为石造像,部分因风化脱落,晚期又外浮泥塑一层,基本形像还是以原造像形塑,有的身着通肩大衣,下着裙垂脚部,有的赤上身肩披巾,头着宝冠,双手作作楫状式,一手下垂,一手横曲腹前,颈项下缨络垂及腹部作结状,下垂至膝下两胫间,又反回两腕部。衣纹线条也如大型佛像者,从整体上表现出整个身体细腻,衣服不宽大,表示紧贴于身上,似一美人姿态。面相与身体肌肉均匀相称也较丰满。总的说,小佛的面相衣褶纹饰均相同于大佛的一般情况。

(三)洞窟的窟顶:在北边缘及靠东西两角,还残存有早期所雕的人物、马、羊、树木、飞天、房屋等,大体上都刻划的线条单调粗糙,仅能看出大形轮廓,如人的身体就比树大,如树形成下图状:

如房屋成下图状:

在树上还有一鸟,房屋内也有人物。飞天赤上身,双肩披薄巾,缭绕在两臂上,下身着短裤,腿脚全露出。作飞舞状。用色为白、绿、青、红等,色调很老,带纯厚朴实味。尤其这顶部的遗迹,处处是较早期的造像风格。

1号窟方形,内塑像左面是骑青狮的文殊像,右为骑白象的普贤,中间是一佛像,左右两边塑二沙门像。窟壁东西两面下层塑十六位罗汉像,上层各塑佛像四尊,上身着通肩大衣,下身着裙,有的也袒肩露胸。此窟佛像全为泥塑,用色鲜艳,比号窟的色调华而不实,显然是近代作风。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