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梦幻西王母》 >> 正文内容

民族(人类)西王母

2015年08月22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第二章、《梦幻西王母》项目背景和意义

  2.1西王母是中华女性始祖,其祖庙在甘肃泾川,是中国仅有的祭祀纪念西王母之圣地,是“华夏故土地图”取土之处。“泾川西王母信俗”己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华民族的先民有两部分,即以农耕为主的先民和以畜牧为主的先民。这两部分先民的形成是中国境内的人类在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过程中,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生存方式。农耕先民主要生息在中华大地的东部,畜牧先民主要生息在中华大地的西部。这两部分先民由于互相交往,长期战争,在历史上不断进行了融汇,才形成了今日中华民族的整体概念。

  2.2甘肃泾川《西王母历史渊源》最新研究成果综述

  西王母,首先是人,是民族,是人类。

  西王母,是远古母系社会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域,地域名西王母。

  西王母,是远古母系社会一个民族的名称。

  西王母,是西王母部落的首领名,代有其人。

  西王母,是神话偶像,西王母是先人类而后成神话。

  西王母,是道教女神。

  西王母,是民俗事象,是最广大的民众把人类、神话、道教、文学中的西王母记忆以自己所知所记收集到一起,太多的人都叫她王母娘娘。

  ﹙1﹚、民族(人类)西王母

  西王母国、西王母民族、西王母首领的其量惊人的历史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属于历史著作的典籍对西王母的记载有:

  首先是《尔雅》对西王母国的解释。其次是《庄子》、《孟子》、《礼记》、《荀子》、《诗经》、《尚书》、《左传》、《词源》对西王母的记载,还有《史记》、《汉书》、《淮南子》、古代甘肃省志、陕西省志、甘肃泾川县志对西王母的记载和论述。

  《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引用了《尔雅·释地》对西王母的记载:"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次四极者。”还有对四极、五方、八陵、九府、九州、十薮的记载。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现存《尔雅》为19篇,19篇的名称是:释诂——对古代词汇的解释;释言——对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的解释;释地——对于行政区划的解释;释宫——对宫室建筑的解释;释丘——对丘陵、高地的解释;释山——对山脉的解释;释水——对河流的解释;

  释地——对于行政区划的解释,西王母是西方一古国。

  《庄子•大宗师》将西王母写成得道之人,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死,莫知其终。”西王母得到它,就能够坐在少广山上,没有谁能够知道它的开始,也没有谁能够知道它的结束。庄子写了黄帝、颛顼、伏羲都是被儒家承认的是人类的得道者,庄子原意是把西王母、黄帝、颛顼、伏羲都认为是得道之人。

  《荀子》上说:“禹学于西王母。”

  《孟子•滕文公下》:“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孟子的原意是痛击北狄和西戎,严惩荆舒,谁敢犯我。

  《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礼记》的原意是中原和边远地区,五方之人,都有其不同的习性,而且不可互换。……西方曰戎人,头覆毛发,身披兽皮,不食五谷。北方曰狄人,则以羽毛为衣,住在地窖里,亦不食谷类食物。像这样,住在中原的,东夷的,南蛮的,西戎的,北狄的,他们各自有其安乐的家,可口的食物,适宜的服饰,便利的生活,完备的工具”。

  《诗经•六月》:“薄伐猃狁,至于大原”。原意是周代帝王讨伐猃狁民族至泾河上游一带。

  《尚书•顾命》狄设黼扆缀衣。原意是狄人在门、窗之间陈设出黼形纹饰的屏风和君王的礼服。

  《左传•齐桓公霸业》:“狄人伐刑。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原意是狄人进攻刑国。管仲对齐恒公说:“戎狄犹如豺狼,是不能满足的;中原各国互相亲近,是不能抛弃的”。诸夏,中原各诸侯国的统称。戎狄族与中原民族、戎狄国与中原的战争、地理、邦国关系,左丘明交代可谓清晰。

  《词源》说:“戎或西戎是西北诸古代民族的总称。”

  《史记•赵世家》:“造父幸于周穆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遍览八纮而观四荒兮,朅渡九江而越五河。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奄息总极氾滥水嬉兮,使灵娲鼓瑟而舞冯夷。时若(上廾下爱)(上廾下爱)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西望昆仑之轧沕洸忽兮,直径驰乎三危。排阊阖而入帝宫兮,载玉女而与之归。舒阆风而摇集兮,亢乌腾而一止。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白霍)然白首。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史记•大宛列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

  《后汉书》大秦国传或云其国西有流沙,近西王母所居。

  《淮南子•地形》也说:“西王母在流沙之濒。”

  《后汉书•西域传》:“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或云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几于日所入也。

  王充《论衡》中也可见“西王母”和“西王母国”:“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此虚图也。世有虚语,亦有虚图。……禹、益见西王母,不言有毛羽。(《无形》)”“孝平元始元年,越常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夫以成王之贤,辅以周公,越常献一,平帝得三。后至四年,金城塞外羌豪良愿等种献其鱼盐之地,愿内属汉,遂得西王母石室……周时戎狄攻王,至汉内属,献其宝地。西王母国在绝域之外,而汉属之,德孰大?壤孰广?(《恢国》)”

  以上历史信息表明,《尔雅》所言的四荒中的西王母是西部的一个古国,如果历史学家承认四荒中的觚竹、北户、日下国存在,西王母国当然存在。《荀子》说,禹学于西王母。《庄子》说,西王母和黄帝、颛顼、伏羲都是得道之人,庄子认为这四位都是人而非神。《孟子》、《礼记》、《荀子》、《诗经》、《尚书》、《左传》则说明西部有戎狄(猃狁)的民族存在,披兽衣,不食五谷,穴居,(与西王母“虎齿豹尾”状及游牧民族生活习惯相同),戎狄与中原有争夺,周代帝王曾经讨伐,又有交往。《史记》既记载了以上事实,又因为司马迁“而未尝见”,留下伏笔。《淮南子》、《后汉书》在《地形》、《西域传》篇目中都说明了西王母所处的地理方位。特别是科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既认为西王母是“仙人之形”,“世有虚语,亦有虚图”,又记载了西王母国的自然物产、西王母石室,“至汉内属,献其宝地”,中原“德孰大?壤孰大?”

  四荒中的西王母国、西王母民族生存在何处,古代与现代交替时期的王国维、梁启超等大学者已做了定论,既戎、昆戎、狄、猃狁可以戎为总称,生活在西北,但未直言这就是西王母民族。而闻一多、吴晗则在上世纪30年代就向后人一语说清了。

  王国维、梁启超等考证认为:“猃狁、昆夷(包括昆戎),是同音异译,应是一个民族,昆夷是属于戎族系统的一个古老而强大的民族,分布在渭北高原至六盘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在商代属于这一带的土著民族,而周族是外来的。”

  闻一多先生称,西王母为“中华民族的总先妣”。

  吴晗说:“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跃在陕、甘高原一带的戎族或西戎的别名”(《西王母与西戎·西王母与昆仑山之一》《清华周刊》1931•第36卷第6期)。吴晗还有《西王母的传说--西王母故事演变》、《西王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昆仑奴考》(《现代学生》第一期1930•10)

  鲁迅记录了中国人既把西王母当作神话也把西王母当作历史这一历史现实,他说:“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

  郭沫若在昆仑山写的《西王母献玉》诗:“国玉出昆山,西巡竹纪年。中原王母迹,献玉贺平安。”郭沫若未漠糊昆仑与中原、周穆与王母的地理存在、历史存在。

  民族(人类)西王母,这一个自成分类、自成体系的人文科学课题,本来就是人类学、民族学、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最抢手、最时尚、最庄严、最神圣的研究项目选择,一大批会成为国际大师的博士必将在此成果后面出现。

  ﹙2﹚、神话西王母

  《中国古代神话辞典》对西王母神话的记载,包含了以下古籍的权威记载:

  《山海经•西次三经》:“玉山,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五藏山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大荒西经》:“有西王母之山、壑山、海山。”“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准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

  《穆天子传》:“天子宾于西王母,……西王母为天子谣”。“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神异经》写西王母岁登大鸟希有翼上会东王公。

  《博物志》:“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汉武帝),笑曰:‘此桃3000年一生实’”。

  《汉书》:“王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

  《竹书纪年》:“舜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珏,穆王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  

   《汉武故事》与《汉武帝内传》,记汉武帝见西王母事。    

   《神异经》,讲述西王母乘大鸟见东王公的故事。  

   《西游记》,记有西王母举办蟠桃盛会、吃蟠桃可长生不老的故事。

  除此之外,《庄子•大宗师》、《归藏》、《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汉书•哀帝纪》、《汉书•五行志》、《博物志》、《尚书大传》、《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穆天子传》、《百神图》、《水经注校》、《淮南子》《四库全书》、《中国神仙大全》、《彩图神话词曲》、《竹书纪年》、《酉阳杂俎》、《西王母传》、《枕中书》、《易经》、《易林》、《太平广记》、《博物志》、《集说诠真》等都对昆仑神话和西王母有所记载和描述。

  在西王母神话体系中,以下名词、动词、形容词、诗文名句成为西王母神话的经典符号,从古及今随处与人们相遇:

  西王母是其状如人半人半兽的凶神、恶神,豹尾虎齿、蓬发戴胜。昆仑山、昆仑之墟,西王母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元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水。西王母居玉山,弱水之渊环之,在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瑶池有蟠桃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生实,三千年一成熟。西王母开蟠桃会。西王母使者三青鸟为大、少、青鸟,为西王母取食。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八骏、天马,周天子宾于西王母,帝女西王母为天子谣。西王母岁登大鸟希有翼上会东王公。汉武帝见西王母。驱风游西海,西过王母庐。瑶池阿母依窗开。会向瑶台月下逢。

  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下有回屋,下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王母岁登翼,会东王公也。”柱上铭曰:昆仑铜柱,其高入天,周圆如削,肤体美焉!有鸟希有,碌赤煌煌,不鸣不食,东覆东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东,登之自通。阴阳相须,惟会益工。

  西王母居处有稷泽、弱水渊、悬圃官、悬圃堂、玄圃、七彩桥、昆溟、降真树、瑶沼、璇室、倾宫、增城、琼华阙、琼华殿,有玉楼十二、琳宫贝阙花满玉楼十二重,有丹水、白玉膏。有琳宫瑶岛、玉楼醴泉、紫翠丹房、云锦烛宫、蕙圃承露、阊阖门、金墉城、阆风城或阆苑、阆风、悬圃、疏圃、姝城、九重玉台。“西王母所居宫阙,左带瑶池,右环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飙车羽轮,不可到也。”“昆丘之虚,在西北,帝下之都。方八百里,高万仞。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

  西王母是超自然神、救世神、创世神、生育神。

  经过几千年间不断演化,定型为故事优美,结构完整,三千年不衰,至今家喻户晓的西王母神话经典,至少有以下篇目:

  《西王母其状如人》;

  《西王母半人半兽豹尾虎齿蓬发戴胜》;

  《西王母蟠桃会》;

  《瑶池蟠桃园》;

  《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天子宾于西王母》

  《王母岁登大鸟希有翼上会东王公》;

  《汉武帝见西王母》;

  《东方朔窃桃》;

  《昆仑之山有天柱》;

  《羿请不死之药》;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七仙女下凡》;

  《西游记》记西王母蟠桃盛会;

  《牛郎织女》;

  《董双成》;

  《玉兔捣药》;

  《广寒宫》;

  《天仙配》;

  《董永与七仙女》。

  顾颉刚认为,中国神话(仅指汉族神话)分两大系统,一是昆仑神话,一是蓬莱神话。茅盾认为,中国神话可分为北、中、南三个体系,其中昆仑神话是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宏伟的一个体系。于是昆仑神话便成为中国远古神话的精华,昆仑山成为中国神话的奥林匹斯山,庄严、雄伟、壮美的“帝下之都”,“百神之所在”。西王母则成为神话中最有影响的女神。

  事实是,昆仑山西王母神话是早于奥林匹雅神话其审美价值远远超越奥林匹雅神话的人类最早神话之精华。

  西王母(昆仑)神话成了影响古今和未来的神话原型,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林中的不死之林,在中国各民族的神话中,在中国各地的原始崇拜中,都有它的影响。古代名著《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演义》、《水浒传》以及无法统计清的典籍中都可发现有关它的记述。因此可以说,昆仑神话中的西王母,本身就是东方的美神,是中国人想象中成熟女性最美的形象,最能与世界上任何一个美神媲美,她集中了中国人理想中的女性美,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对美、对母亲美、对女性美的最高追求。人类神话中任何美神也难以超越她。在21世纪,人类真正进入了美的世纪,谁不爱美,谁就是罪恶。人类自觉追求生活艺术化,形象明星化,生育优秀化,把一个美的盛世正推向更高层次。几千年前中国人塑造的美神,不仅成为今日中国人崇拜的偶像,也使人类走向美的极致有了审美的参照。

  西王母神话是中国神话、世界神话之林中举足轻重、魅力四射、瑰丽浪丽的品牌之林,是人类神话万山中最不可轻视、最醒目的山峰,西王母神话是中国神话中最不零散、断片,而是相当完整、丰富,儒家难以排斥,神话想象力最不贫乏,最有完整体系的神话之一。是能认明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民族最富有神话想象力的神话,是完全可以永远与世界各文明古国原始神话相媲美,傲然自立于世界神话之林的经典。

  《嫦娥奔月》变成了中国人智慧真正驾驭着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这是西王母神话在几千年前就开启了中国人科学思维的法门,沿着神话预言的可能之路,中国人终于实现了神话的科学之梦,创造着神话的科学,科学的神话,发展的神话,科学发展的神话。在中国所有神话中,西王母神话应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最引以骄傲、自豪的神话。是人类全体向往的,努力进入的最美丽的神话境界、神话真实。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