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大云寺景区 >> 正文内容

泾川大云寺博物馆专辑(之二)

2009年12月17日 来源: 点击数:

泾川唐-大周泾州大云寺佛舍利石函-函盖顶部铭文-鎏金铜锁

泾川唐-大周泾州大云寺佛舍利石函-函盖顶部铭文- 周围雕刻图案

泾川唐-大周泾州大云寺佛舍利石函周围铭文-出土丝织品-金钗

泾川唐-大周泾州大云寺佛舍利塔地宫石门框

泾川唐-大周泾州大云寺佛舍利塔地宫出土的开元通宝-石函铭文

  这批文物出土于1964年12月下旬。当时生产队社员挖出了一个砖石砌地宫,宫内置“舍利石函”,在场的队干部只把藏在“石函”内的鎏金铜盒(内装有“舍利”的金银棺椁)抱到队部。当时在水泉寺大队蹲点的平凉军分区驻队干部,电话通知县文化馆立即派员清理。那时单位领导长期被外调搞中心工作,文博专干张映文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匆忙挎了考古背包骑着自行车直奔贾家庄生产队,直到晚上六时多带着这批文物才回馆。

  当时文化馆在场的有我、肖逢民、史中蕃等同志。张映文同志说,由于该队的干部和平凉军分区两名蹲点同志的保护,文物没有被群众哄抢,并及时报告给咱。但由于出于好奇,文物已被启开,部分饰件被撞落,好在全套文物基本完好。

  第二天,我和张映文、美术专干肖逢民同志一块去了出土现场,即“大云寺”遗址,展开清理工作。其址在水泉寺(原泾州古城)之东,后依山、面泾水,地势平坦。遗址已被耕种,上面还可看到零星残砖破瓦。埋藏地宫已暴露出来,坐北向南,上下四壁全用砖石砌成,方约1.5米多,人要屈身才能进去。

  “石函”是由质地坚硬细腻的白色大理石刻成,经多年水蚀,呈现上青灰下黑褐色,方形高不过30公分,四周宽50公分左右,函盖呈复斗式,正中刻有方格,内刻“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为工正的阳文隶书,四周刻有缠枝莲图案,刻工规律精细。“石函”四面刻有铭文及施主姓名,均为楷书。

  看了现场,“舍利石函”其所属文物陈设我则清楚了。即共为5层:地宫放以“石函”,旁存《开元通宝》铜钱53枚:“石函”内放鎏金铜盒,旁存金银钗12只;鎏金铜盒内放银椁,银椁内放一锦缎衬垫,上置金棺;金棺内底部又放锦缎衬垫,垫上中间竖檀香木隔板,隔板前放琉璃瓶,瓶中盛“舍利”共14粒,上盖一丝织小帕。张映文同志说:“这是一套完整的武则天时期的文化遗存,它反映了武则天时期对佛教的高度崇拜的历史特点,所以不惜重金和能工巧匠大兴佛寺。通过这批文物的精美及耗资,足以想象当时大云寺何等的金碧辉煌、华丽壮观。同时也说明当时泾川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清理完毕后,下午由该队的一名社员用架子车将“石函”及4条石门楣、门框、门槛拉回到文物室。之后张映文同志又投入了文物的修复、考证、资料整理等工作,并将发掘情况报告给省博物馆。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