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回顾2013泾川县:描绘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美丽画卷

2014年01月08日 来源:中国甘肃网 点击数: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市委书记陈伟在泾川县开展调研。

泾川苹果实现直接对外出口

天纤棉业公司棉纱生产车间

玉都镇康家生态旅游示范村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科学发展之际,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隆重召开,泾川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全县35万人民向全市“两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泾川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着力强化‘四项支撑’、深度开发‘五大产业’、加快构建‘三大格局’”的战略思路和“高点定位树典型、提速赶超求突破、五位一体抓统筹、凝心聚力促跨越”的总体要求,聚焦重点,实干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迈上了新台阶。在新的一年,泾川县将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抓项目强支撑,兴产业促增收,惠民生建和谐,强党建转作风,干群一心,团结奋斗,共同——  

  回顾2013:描新景绘新图

  2013年,泾川县紧紧围绕转型跨越科学发展主题,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全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0.9亿元,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亿元,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亿元,增长18%;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完成1.51亿元,增长4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917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126元,增长18%。

  项目建设引领新跨越。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导向,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论证储备朱家涧水库、泾河河堤治理等前期项目474项,落实国家投资项目56项,争取各类专项资金8.1亿元。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西平铁路、泾渗公路、521县道改造工程建成通车,红河油田百万吨产能建设、天纤棉业公司棉纱生产线扩建等市列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泾川四中、城西集中供热等县列“十大项目”建成投用,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91项,完成投资64.5亿元。

  特色产业迈出新步伐。把特色产业开发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第一支撑,切实强化市场引导,多方加大扶持力度,农村特色产业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方面迈出新的步伐。果品产业高质量完成果园建设5.3万亩,建成千亩以上果品园区8个,全县达到50.5万亩;新建万吨果品冷藏库1座、中小型冷藏库12座,招商建办陇原红果品贸易公司,首次实现了泾川苹果直接对外出口;组建果品专业合作组织82个,发展营销组织173家,全县果品总产量达到36万吨,总收入达到9.5亿元。畜牧产业新建肉牛养殖小区16个、肉鸡养殖小区10个,呈现出市场引导、区域推进、效益提升的良好势头。蔬菜产业建成日光温室200座、大中拱棚1000座,全县种植蔬菜14.1万亩。

  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正大公司一期18万吨饲料生产线建成投产,75万只蛋鸡养殖基地开工建设;天纤棉业一期后5万锭棉纱生产线完成设备安装,二期20万锭棉纱生产线项目加快实施,全年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4亿元,同比增长38.8%。红河油田百万吨产能建设加快实施,新打油井100口,生产原油15.6万吨;煤炭资源三维物探及精查工作顺利推进,为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为非公企业协调落实担保资金1000万元,新增非公企业88户、个体工商户1445户,非公经济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旅游呈现新趋势。抢抓全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大机遇,按照西有敦煌东有泾川的目标要求和大景区建设的总体布局,编制完成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十三板块”分方案,全县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大云寺规划上升到省文化提升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层面审定。不断完善景点体系,建成南石窟寺前区广场及景观大道,田家沟水土保持科技展览馆建成主体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生态旅游示范村4个,发展农家乐26户。广泛开展文化研讨,先后3次召开大云寺遗址出土文物研讨会议,成功举办大云寺落成暨佛舍利安奉法会,在中科院举办“甘肃泾川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高规格举办首届华夏母亲节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西王母女性文化研讨会,泾川县被中国非遗中心确立为国际西王母文化研究基地。积极组团参加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第六届甘肃文博会等重要节会,大力宣传推介县内文化旅游资源,泾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城乡建设展现新格局。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聚集产业发展要素、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完成高平、党原2个乡镇,汭丰郑家沟、飞云南峪等10个村风貌特色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坚持中心村带动、联片区突破、整区域推进、组团式发展,全力推进3个示范带和玉都康家、王村二十里铺等5个高标准示范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在两轮试点结束后呈现出创新提升的势头。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县城-玉都油区道路提载工程建成通车,特别是泾河北大路改扩建工程和521县道改扩建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困扰沿线群众多年的行路难问题,为沿线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完成泾河河堤治理11.98公里、城区供水管网改扩建11.5公里,全面启动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完成生态造林3.5万亩,建成绿色通道87公里,新修标准化梯田3.3万亩,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通过省级验收。

  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坚持惠民、利民、富民、安民导向,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有限的财力尽可能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财政总支出的73%;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新建、续建、维修校舍6.68万平方米,泾川四中建成招生,玉都中心幼儿园等13个学前教育推进项目和王村中学等45所中小学食堂建设项目全面建成。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县急救中心、疾控中心实验楼、卫生监督所业务综合楼和高平等3个乡镇卫生院业务周转用房建成投用。大力发展科技文化事业,精心实施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创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示范县通过省级验收。认真落实惠农政策,通过“一册明、一折统”方式发补助资金1.85亿元。精心办理乡村道路建设、扶贫开发、农村危房改造、就业和再就业等“十件实事”,不断完善社保体系,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5.3%和95.2%。

  主题活动开创新局面。不断深化“双联”行动,深入开展“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为贫困乡村发展致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找到了路子,为先富群体履行社会责任、实现自身价值创建了平台,为各级干部开展帮扶提供了抓手,得到了省市充分肯定;深入开展农村管理“三项活动”、“五自主、三合作”行动和“一学三访三提升”主题实践等活动,为激发发展活力、构建科学化社会治理格局找到了有效途径;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巩固提升年”活动,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发了干部工作活力,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展望2014:迈新步开新局

  2014年,泾川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抓项目强支撑,兴产业促增收,惠民生建和谐,强党建转作风,奋力加快山川秀美富裕小康文明和谐新泾川建设步伐。

  主要经济指标预期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

  重点任务是:

  深入开展“一项活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要求,切实查找和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以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统揽,全面加强思想政治、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准确把握“一条主线”: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按照西有敦煌、东有泾川的目标要求和集团引领、园区聚集、项目支撑的思路,以城镇化建设为切入点,深度挖掘大云寺、王母宫等县域文化旅游资源,创新管理运营机制,全力促进文化旅游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使泾川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区段,积极探索西部欠发达县份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路子。

  突出抓好“六项重点”:一是抓项目、强支撑,努力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论证储备前期项目500项以上,确保新开工及在建项目达到100项以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亿元以上。二是抓产业、促增收,纵深推进新农村建设。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高标准新建果园5万亩,建办果品冷藏保鲜库6座,建成陇东果品流通园区;新建标准化肉牛、肉鸡养殖小区20个、日光温室200座、大中拱棚1000座;切实强化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等理念,高标准抓建3-5个新农村示范村、20个“三清五改”示范村,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三是抓招商、建园区,多方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围绕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招商建办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编制完成西北纺织城规划,实施天纤棉业20万锭棉纱、家园陶瓷工艺瓷等续建项目,积极扶持正大饲料、福润禽业等重点企业扩产增销;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加快煤炭资源精查进度,新布设和改造油井100口,原油产量达到20万吨。四是抓统筹、促提升,加快推进城镇开发建设。抢抓国家、省市推进城镇化建设机遇,精心实施城北综合开发、城东街景改造、城西扩容提质、旧城区管理提升、小城镇开发建设等工程,配套完善供水供热、排污排洪、绿化亮化、商贸服务等功能,加快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小城镇为带动、以中心村为辐射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五是抓创新、探路子,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高质量完成全县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大云寺规划;整合全县文化旅游资源,组建泾川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将重点景区非文物资产和不动产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实施百里石窟长廊保护开发、大云寺基础设施配套、博物馆建设等保护传承类项目和泾川温水资源开发、文化旅游综合体、服务功能完善等开发类项目,在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集中用力、重点突破、务求实效。六是抓民生、建和谐,倾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纵深推进“双联”行动,不断深化“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致富步伐;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深入开展“一学三访三提升”主题活动,努力创设良好环境。

  精心实施“十大项目”:投资28.73亿元,集中实施10个过亿元项目。一是投资10亿元,实施红河油田百万吨产能建设项目;二是投资4亿元,实施天纤棉业公司棉纱生产线扩建项目,建成一期后5万锭生产线,完成二期20万锭生产线主厂房、钢结构安装、附属用房及设备订购;三是投资1亿元,实施循环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汭河风情线建设工程,配套排水、排污、景观、绿化等设施,建成东园区110千伏变电站;四是投资1.5亿元,实施建材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五是投资2.4亿元,实施城北综合开发项目,新建文昌南路、新城东路、幸福路,建成公安业务用房、城北农民安置楼等工程;六是投资5亿元,实施城东开发建设项目,完成东大街街路改造提升,开建住宅楼17幢;七是投资1.2亿元,实施文物保护及旅游产业开发项目;八是投资1.58亿元,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修建公租房6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00户;九是投资1亿元,实施河堤治理工程,治理泾河、汭河、黑河等河堤55.4公里;十是投资1.05亿元,实施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开建长庆桥-飞云-高平-太平三级公路,实施梁河-黑河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完成北大路续建工程。

  努力措办“十件实事”:投资3.97亿元,努力办成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推进扶贫开发、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城区街路改造提升、土地复垦整理、通村油路工程、怀宝山公墓区建设、易地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等10件惠民实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改革的新号角,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描绘了加快发展的新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泾川县将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改革创新,全力实干攻坚,奋力谱写山川秀美富裕小康文明和谐新泾川建设的美好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