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时事关注>周边新闻 >> 正文内容

平凉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走笔

2013年10月28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崆峒苍苍,泾水悠长,美丽的平凉,是我家乡。黄帝问道处,古风荡漾,远去了周秦汉唐,金戈铁马自难忘,绵绵文脉长。梦里云乡,陇头月上,神仙留恋的好地方……”

  自今年6月份以来,平凉大地响彻这样一首深情、激越的城市形象歌曲《神仙留恋的好地方》。从市领导到普通市民,从耄耋老人到天真孩童,从城市到农村,人们都在传唱并被其昂扬、优美的旋律所感染。大家都说,唱响《神仙留恋的好地方》,提振了平凉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信心,激发了干部群众建设小康和谐文明生态平凉的热情和活力。

  从“平凉精神”的提出到《神仙留恋的好地方》的唱响,平凉全市上下精神振奋,合力同心,全面落实“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任务,今年以来,全市论证储备各类文化项目264个,概算总投资430亿元,实施文化项目67个,完成投资13.28亿元。全市新增文化企业62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2.6%……

  创造的大潮浪起浪飞,创新的种子从梦想中破土,这一年,跨文化互动的深度和强度史无前例……

  明确城市定位,理清城市之“脉”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赋予了平凉极其生动的灵性之美,彰显着平凉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全市包括文娱演艺业、新闻传媒影视业、文化旅游和出版印刷发行业、民间民俗业等在内的文化产业体系已然建立,文化创意业、数字动漫业、节庆会展业、信息传输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逐步崛起。

  这份成绩单可圈可点,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城市竞争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城市要培育自我的城市特色和精神特质,才能真正在中国乃至世界繁星密布的城市群中脱颖而出,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城市文化形象与品牌。令人惊喜的是,今年初,在泾川县大云寺遗址发现的窖藏佛像和地宫遗存佛骨佛舍利,见证了古代泾州佛教的兴盛,成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有关佛教考古的重要发现,形成了“西有敦煌,东有泾川”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如何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平凉市委、市政府作为文化产业起跑的“发动机”和“助推器”,把文化产业作为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的产业进行培育,以政府“有形之手”带动市场“无形之手”,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平凉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名市建设的意见》和《平凉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总体方案》和“十三板块”分方案,明确了突出特色,错位发展,走特色化、多元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集中实施以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为龙头,建设六县特色文化主题区块,抓好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普惠共建、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工程为主要内容的“163”计划,努力建设全国知名的文化胜地、生态宝地、养生福地、旅游名地。

  深化市场运作,拓宽城市之“路”

  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这是市场大潮的呼应。一批极具平凉特色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应运而生。市广电新闻中心年内可投入使用,崆峒文化旅游产业园、泾川大云寺佛教文化旅游产业园、灵台皇甫谧针灸医学文化产业园、静宁纸箱印刷包装产业园等7个文化产业园区全面启动建设,这些产业园涉及国有、民营文化企业,涵盖文化旅游、娱乐养生、餐饮服务、工艺制品、民俗文化等诸多领域。

  产业活力竞相迸发,挖掘内涵、拓展外延,让平凉的文化更显厚度。我市把文化项目与经济项目相捆绑,突出抓好文化产业项目的谋划、引进、开工和运营,通过策划包装文化产业项目,搭建宣传推介平台,实施招商引资。在各大节会上,崆峒生态旅游度假山庄、庆华公司二期陶瓷生产线等前期准备充分、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顺利签约。

  众手托举“朝阳产业”。我市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文化产业建设中,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实力、叫得响的文化产业知名企业。崆峒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平凉正道文化有限公司、静宁肯拓文化公司、恒达纸制品公司、安口华煜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亚泰彩灯广告公司、华轩艺术博览中心、庄浪亚平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庄浪正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何霞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公司、天工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些民营文化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千家万户生产剪纸、刺绣、荷包、挂毯、草编等文化产品,形成了众多的民间工艺品产业集群。

  挖掘始祖文化,延续城市之“根”

  平凉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坚持立足自身资源、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章、培育特色品牌,共实施重点旅游建设项目36个,完成投资10亿元,使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在全力打造“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文化旅游品牌中,我市立足独特的养生自然环境,大力挖掘和弘扬道源养生文化、西王母长寿文化、伏羲阴阳调和文化、皇甫谧针灸养生文化、崆峒武术养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强中医与养生、养生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此拉动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为吸引游客在平凉度假养生,各大景区做足了功课。崆峒山景区推出了养生系列旅游主题活动;温泉疗养通过挖掘历代药浴妙方,使水疗方法丰富多彩,受到了游客的青睐;同样红火的还有平凉山药、平凉金果、平凉牛肉、牛骨髓油茶、崆峒养生茶、养生小杂粮、关山真气运行养生袋、养生药枕等养生产品。同时,皇甫谧养生院等5家知名中医馆主打中医药养生牌,配套开发中医药展销、食疗、保健按摩、针灸、刮痧排毒、瑜伽康体等项目,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体验平凉的“国医养生”。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5.7%。我市还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带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工建设了平凉国际商贸城、金果国际博览城等一批专业市场和商贸设施,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乡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打造节庆文化,注入城市之“魂”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城市有了文化,才有源源不竭的动力,才有持续创新的活力,也才有令人流连的魅力。平凉市委、市政府利用第六届世界养生大会、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崆峒文化旅游节、中华健身名山登山赛、首届华夏母亲节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西王母女性文化研讨会等,打造节会文化,成功将平凉推向国际舞台。近日,六集高清纪录片《西北望崆峒》在崆峒山下开拍,这部由平凉市委、市政府与中央电视台新影集团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涵盖全市重点风景名胜和重要人文历史资源,并涉及当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集大成的特点。这部平凉历史文化“影像志”将进一步树立平凉美好形象、展现平凉魅力、彰显平凉特色。

  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强劲东风下,在《神仙留恋的好地方》广泛传唱和引领感召之下,“文化引擎”高速运转的轰鸣声响彻泾河两岸。当前,平凉正致力于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充分发挥平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建设先进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展示民俗文化,挖掘始祖文化和养生文化,增强我市的文化竞争力和吸引力。“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以上;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平凉信心满怀。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