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高平镇三十铺村:旧貌换新颜

2013年08月06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别致新颖的二层别墅,气派美观的文化广场,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连缀成片的苹果园……盛夏时节,走进泾川县高平镇三十铺村,一幅温馨和谐、生机盎然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村里能有这样的面貌,多亏了‘双联’行动的开展。”村党支部副书记史虎牛难掩激动,一年多来,在帮扶部门和干部的帮助下,村里硬化了3公里主干道路,拓宽整修了3条生产道路,建成了2.6公里的绿色长廊,实施危房改造60户,在中心区统一规划小康屋24户,建成了4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套新修了村部、舞台、卫生所、超市,栽植了1243亩果园,群众有了致富门路……说起村上的变化,史虎牛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三十铺村地处高太路沿线,离镇上也很近,但群众居住七零八落,以山地为主的地理条件让村上多年来没有稳定的增收产业,2011年贫困面占到了62.7%。

   在“双联”行动中,这个村被确定为泾川县委书记李全中和县委办公室的联系村。结合村情实际,帮扶单位确定了村级层面以围绕中心区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农户层面以发展果品、畜牧产业增收致富的帮扶思路。

   一年多来,在帮扶单位和干部的倾力帮助下,村上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群众的思想观念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今年60岁的史拴银是李全中的联系帮扶户,这两天他正忙着在果园里盖管护房。“园子处于盛果期,盖个房子,平时放些化肥、农具方便些。”史拴银家有2亩丰产园,但由于管理不到位,一年下来收入不到1万元。“去年,李书记为我送化肥、地膜,还请技术员教我修剪、拉枝,一年下来,2亩园子收入近2万元。”史拴银说,在李书记的鼓励下,他新栽了半亩幼园,还在2亩撂荒多年的山地栽上了山楂树。

   随后,记者来到史拴银的家,西面3间瓷砖贴面的平房和东面4间破旧的土坯房形成了鲜明对比。史拴银向记者介绍说,土房是1998年盖的,平房是去年才盖成的。刚开始我不打算盖,最后在李书记的多次劝说下我才动了心。盖房共花了7万多元,李书记帮我协调了5万元的“双联”贷款,房子盖成后危房改造项目还补助了1.05万元。“村上今年还要硬化门前的路,我也准备翻修院墙、大门,硬化院子,这不,料都已经备齐了。”他指着院中堆放的水泥、石子说,盖起新房还是好,现在环境变得好多了,心情也好,我务果的心劲更大了。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村上申请的互助老人幸福院活动器材已经送来了,等过几天安好后,你们老年人闲了就可以去下下棋、打打牌。”村主任史存发笑着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