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时事关注>周边新闻 >> 正文内容

平凉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3年07月26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华夏文明”即“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自古以来,以其独特的方式不断发展完善,传承千年而从未中断,影响远及五洲四海。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四类资源丰度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五,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但不容忽视的现状是,甘肃目前仍是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这就亟需把文化建设作为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支点,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开启甘肃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正是在全面分析、深刻认识省情、市情的情况下,提出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是新时期甘肃建设文化大省、实现社会经济转型跨越的总体要求,符合人民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强烈愿望。正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的,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全面提升甘肃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统筹全省的历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建设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和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打造“十三板块”的具体要求,抓住机遇,艰苦奋斗,争取实现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平凉历史文化悠久,从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出土的旧石器早期先民生活的遗址可以断定,距今3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东西商贸文化交流的“旱码头”。在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中,平凉处于以丝绸之路文化带和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历史文化区的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本地区的崆峒山道教文化、古成纪文化、西王母文化、商周文化和古丝路文化是今后发展的优势。

  平凉境内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齐家文化遗址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古瓷窑遗址3处,古城址12处,石窟8处、名人墓葬4处,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9处,各类文物藏品3万多件。按照国家旅游资源的划分标准,平凉拥有自然景观49处,人文景点38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景观5处。以陇东民间文化和秦腔、眉户等地方戏曲、民间刺绣、牛皮灯影等19个民族风情、民间文化艺术为内容的民俗文化资源多姿多彩,闻名海内外。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明显的区位优势,使平凉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在区位优势上,平凉是古丝路文化带和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历史文化区的重叠处,也是通往兰州、西安、银川的交通要道,将会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

  第二,在文化特色上,平凉是道源圣地,古丝路文化带上的崆峒山道教文化与敦煌的佛教文化遥相辉映,古成纪文化与天水的伏羲文化一脉相连,是陇东大地上的一颗文化明珠。

  第三,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平凉以打造“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建设和谐、文明、生态、养生平凉为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典型示范。

  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是每个华夏儿女的神圣使命。平凉要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一要深入调研,彻底摸清平凉市各县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并进行甄别和分类整理。二要根据不同性质、不同时期的文化遗产,在进行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三要突出地方特色,创新发展理念,大规模引进投资项目,以举办重要的节庆活动、学术文化交流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市知名度。四要遵循保护是前提,传承是手段,展示是途径,创新是灵魂,发展是目的的一般规律,使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可供开发的旅游产业或文化产业,实现文化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