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甘肃省泾川县土地整理工作纪略

2012年08月08日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点击数:

  甘肃省泾川县,两塬夹一川。长期以来,和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这里的农村多为小户独立散居的村庄模式。村落分布零散、村民居住分散,土窑洞、地坑庄基较多,占地普遍较大。

  近年来,泾川县抢抓新农村建设试点县机遇,树立经营农村土地新理念,进行新农村建设。泾川县探索“中心村带动、联片区突破、整区域推进、组团式发展”的新模式,建成了产业发展高效集约、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公共服务高效共享的中心村,特别是形成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良性发展格局。泾川县按照“县城—小城镇—中心村”3个层次推进的思路,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依托、以中心村为基点的建设格局。

  6月中旬的一天,记者走进该县玉都镇太阳墩村,笔直的玉丰路沿线,一个个小院别具一格,门前正在实施着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听村里人说,村民都是从原来老庄子迁过来的。

  这一搬给村里节约了100亩土地。原来,太阳墩村过去的老庄子,小户、独立、散居,土窑洞、地坑庄基较多,占地普遍较大。同时,户与户、村与村之间也闲置了大量边角土地。搬迁后,村里对腾出来的30处老庄基地集中复垦,原来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不仅仅是太阳墩村,汭丰乡郑家沟村、柳寨村,他们通过土地整理、流转,让生产力要素更集中……

  泾川县通过建立“建新房、交老宅”等相关政策,对在中心村集中居住的农户按照建房用地0.4亩、产业用地不超过0.3亩的标准审批,村子紧凑了,占地比以前少了。同时,县里还对腾出来的土地进行复垦、综合开发,每年可节约土地2000多亩。

  土地重新整理后,原来这里一块、那里一片的“边角地”,变成了集中连片的“丰产田”,不仅加速了土地流转,也倒逼出农业产业升级。

  走进汭丰乡郑家沟村的百亩蔬菜基地,这里是土地整理后所建的园区,60座日光温室一座连着一座,每一座占地5亩。这种大棚好处很多,不但节省了墙体、棚膜等建设成本,微耕机、覆膜机都可以进入棚内,省时又省力。村民乔红娟家去年一个大棚就收入了2万多元,因为效益好,今年扩成2个棚。

  当土地流转起来时,区域发展成为可能。塬上果品、川区蔬菜、养殖小区,县里的思路逐步清晰。在产业发展上,泾川县打破村组界限,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突出特色的要求,在各中心村积极规划实施果品经济带、养殖小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带动产业向中心村聚集。以中心村带动整区域开发,整片区推进。一个个“经济区”雏形初现。

  柳寨村村支书付忠银还有一个更大的规划。他打算将村里的土地重新整理、划分,按照蔬菜、养殖、人居等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让产业定位更清晰,让生产力要素更集中……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