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

2011年11月21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从简单的救助到全社会的爱心接力,从单纯的资金扶助到培训创业,从帮扶助残的“输血”到扶助自强的“造血”……泾川县从政府到社会,正在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爱心助残的和谐之歌。

  康复服务:把关爱落到实处

  泾川县红河乡龙王桥村民秦小平,在外务工时受伤致左小腿截肢,今年7月安装小腿假肢,县残联及时送来了780元补助,他们一家感动地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让我们又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近年来,泾川县高度重视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号召全社会关注、关爱残障人群,全力推进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今年,为6名残疾人安装了普及型假肢,为46名贫困重度下肢残疾人捐赠了轮椅,为2名残疾儿童申请了专用轮椅;为18名脑瘫儿进行了检查,并有3名脑残儿被列入中国残联康复项目,每人每年可享受7000元的康复补贴。至目前,为130名下肢残疾人发放机动车辆燃油补贴52000元。同时在春节、“助残日”期间,共发放各类慰问金89100元。

  这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凝聚的是全县社会各界对残障群体的关爱之情。

  就业扶持:变“输血”为“造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泾川县在加大对残疾人资金扶助的同时,狠抓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培训,走技术扶贫路子,提高残疾人的“造血”能力,同时转变残疾人的思想观念,使他们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高平镇许家坡村民薛怀平是三级视力残疾,妻子周芳春是盲人,作为双残户,家庭生活处于贫困线以下,县残联介绍夫妻俩到省盲人按摩中心多次学习,今年年初,夫妻俩在县城开起了盲人按摩所,现在,他们的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与薛怀平一样,泾川县不少残疾人通过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班掌握了一技之长。2011年,该县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5期,共对400多名残疾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过去我们对残疾人的救助,基本都以给钱、给物等物质接济为主,但始终难以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摆脱贫困。近年来,县上及时调整思路,加大残疾人技术培训力度,通过助其就业、创业,让他们自食其力脱贫。”泾川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刘存锁对记者说。

  据悉,今年该县以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基地扶贫和社帮群扶为主要措施,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0万元,扶持1198名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结合实际情况,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建成了红河乡残疾人温棚养牛项目,扶持50名残疾人从事养殖扶贫项目,以这种“量体裁衣”式人性化服务方式,尽量使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同时有关部门还上下联系,积极与区内外企业沟通,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外出务工。两年多来,组织残疾人劳务输出150多人,拓宽了残疾人就业门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