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民俗风情 >> 正文内容

泾川的年俗及其来历(二)

2011年01月20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年三十:大年三十算得上一年里最忙的一天,要安神敬神,贴“对子”,祈求平安,还要烧纸祭老祖先。这一天,各家过年所需物资一应购治齐备,早上天蒙蒙亮时,就能听见远处传来的鞭炮声,那是从族内最长辈家中或寺庙内传来敬神的信号。其实各家主妇在这信号之前早就起来烧好了热水,开始准备这一天安神、敬神所用的面艺供品。主男起床洗漱完毕,先用糖酱贴好二十三请回的灶神画像,上部再贴上用彩纸剪好的灶帘子和钱马(有的地方叫“挂千”),敬三柱香,再献上供品,取三张表,跪在灶神前点燃后三叩三拜,起来再弓手作揖。

  贴对子:安好灶神就可以“贴对子”,家家户户门上、树上、墙上、粮囤里等地方一般都得贴。有些对子的内容家家大致相同,例如灶堂的灶神画像两旁总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横批总是“一家之主”,大门外的树上或墙头上总喜欢贴“出门见禧”,老人住的炕窑上方总好贴“老者安之”或“平安为福”、“福寿安康”之类的句子,牛槽上方常贴“槽头兴旺”或“六畜六旺”。

  泾川城古为直隶州城,三十不但贴对子,还“挂千”,就是贴对子的同时,门楣上方还横贴一组用彩色纸剪成的、有铜钱和马为主的剪纸门帘,高约尺余,宽与门框同等。“挂千”的讲究,一般在大门挂五条,窗户挂1条,普通门楣挂三条,各神堂(灶堂、天爷堂、土地堂)各挂三条,炕窑、粮囤、面瓦缸、水缸、牛槽上等处挂1条。春节挂千是为了“送穷”。传说姜子牙给妻子封了个穷神,怕她出去祸及人家,叫她出门“见破即回”。于是人们便用彩纸剪成流苏状,破纸伪装贴门户,以避穷神。还有一种说法是“年”的怪物怕红色和破纸,所以人们在门上贴红“春联”、“挂千”,让“年”去得远一点,好让人们安安稳稳、平平顺顺、红红火火地过日子。后来,贴“春联”和“挂千”演变成春节期间一种门的装饰。

  因魏征梦斩泾河龙之故,唐代以后的门神,从皇宫兴起换成魏征和秦叔宝全身披挂执锏持鞭把守宫门,后来关陇一带也争相仿效,故事与泾川泾河龙直接相关,所以泾川民间在除夕都贴魏征和秦叔宝画像为门神,还在门上倒贴“福”字,是借“福到了”的谐音,以图吉利。

  贴好对子挂好千就可以“安神”、“敬神”,“安神”就是安置家庭所供灶神、水神、天帝、门神、树神、土地神。“敬神”实际上是人们对历史上那些对民族发展作出过伟大贡献的英雄、伟人的敬仰性纪念,所以,都由家庭主男带领孩子们一同进行,尤其是到文昌宫、魁星楼,带上孩子敬一敬文曲星,让孩子了解他们,向他们学习,下苦功夫读好书,希冀学业有成,长大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传承民间文化的有效途径。

  烧纸:烧纸是泾川民间沿袭至今的又一古俗。一般是在除夕黄昏时分。个别有孝三年未满人家的晚辈得上坟烧纸,还要请回亡者的灵位,大多数人家只需在自家大门外烧纸并架一堆篝火,有民谚说:“除夕夜里长明灯,家家门前火样红”。

  年三十晚上,要吃年夜饭,年夜饭开始,先由晚辈依次轮流给长辈敬酒,并磕头跪拜,叫“拜年”,磕罢头,长辈乐哈哈地看着自己的儿孙们,掏出准备好的红包发给他们,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如意。也有晚辈给长辈给钱的,叫“孝顺钱”。有民谚说:“天河朝南,收拾过年,大人泛愁,娃娃喜欢,三星摆南,家家拜年,小辈子磕头,长辈们给钱。”压岁钱”是一家人吃年夜饭时最高潮,之后,大人们带上男孩子挨门串户地为那些族内的高辈份、老寿星去拜年,此为“小拜年”。“小拜年”的“团队”每到一家都以集体磕头跪拜为俗,受拜方,总要端上来一个大方木盘,盘中的十个小碟子盛满各种菜肴,“屠苏酒”、白酒、茶相兼,各取所需,有辈份的人才能坐在炕上去,大部分“团队”人员却只能站在屋内地上,由炕上的长辈们接过来菜、酒,胡乱吃喝两下,寒喧几句,跟随的孩子们等到寿星们散发的“压岁果”,塞进肚兜,就撤到另一家。家族大的“小拜年”结束,一般都过了子夜。“小拜年”不但使除夕夜守岁更富于实际,也体现了尊老爱友增进团结的良好风尚。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