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大云寺景区 >> 正文内容

神秘的泾川大云寺纪事

2022年09月15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位于丝绸古道上的泾川大云寺,雄踞泾川县城北新区,与天下王母第一宫遥遥相望,临泾河依虎山。

这里蕴含着神秘、瑰丽的佛教文化气息。有史可考,泾川大云寺是在北周宝宁寺、隋代大兴国寺、唐代大云寺、宋代龙兴寺的原址之上修建的一处规模宏大、独树特色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从1964年到2013年的49年间,泾川大云寺遗址就曾三次出土佛教圣物——佛舍利,因出土次数多、数量大、规格高,被誉为“华夏佛宝圣地、世界佛舍利供养中心”,与敦煌佛教文化遥相辉映。

早在公元601年,随文帝给全国30个州分发佛祖舍利并诏令各州建塔供养。隋文帝这次给泾州大兴国寺分舍利14粒。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赦令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处,藏《大云经》。泾州大云寺在隋代大兴国寺原址上改建,发现隋代大兴国寺供养的佛舍利、舍利瓶、石函,遂置金棺、银椁、琉璃瓶和石函五重套函供养佛舍利。

明洪武三年的一场水患使久负盛名的泾州城全城覆没,泾州大云寺被夷为平地、毁于一旦,难寻其踪。

【舍利三现】

1964年惊现·隋唐佛舍利

当年10月,在唐朝兴建的大云寺地宫,14粒佛祖舍利和珍藏舍利的金棺银椁、鎏金铜匣、琉璃瓶、石函,被当地农民在平田整地时意外的发现。

这一稀世珍宝重现人间,成为当时轰动佛教界、考古界的重大发现,是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1971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亲自鉴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

泾川大云寺遗址出土的佛舍利和金银棺椁等文物是世界佛教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佛舍利由印度安放在塔上部改为安放在中国式地宫,开创了佛舍利葬制中国化的先河,在佛教考古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今天,泾川大云寺佛祖舍利及其套函作为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代表,曾多次被送往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巡回展出。

1969年再现·北周佛舍利

当年12月,泾川县建造泾河大桥取土时,在北周宝宁寺遗址出土了舍利塔基一套,包括石函、铜椁、铜棺、舍利瓶、舍利、金银钗、玉指环、医用铜刀等重要文物。石函铭文纪年为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比大云寺塔基早123年,比隋文帝分舍利早34年,现保存于平凉市博物馆。

时隔36年后的2005年3月19日,当修建泾川县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喷灌设施时,在出土了比丘慧明舍利函原址,又出土了1.8米高的北周早期石雕佛像一尊, 重千余斤,破损严重,现修复后在大云寺展出。

2013年三现·北宋诸佛舍利

2012年12月31日,群众在泾川大云寺遗址修建道路时,意外发现佛教造像窖藏,出土精美造像、造像碑、造像塔等珍贵文物270多件。2013年1月9日,在此又发现了一座地宫,地宫内出土一具陶棺和一块铭文砖,铭文有“诸佛舍利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于本院文殊菩萨殿内葬之”的记载,讲述了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5月12日,龙兴寺僧人智明、云江经过24年辛苦奔波,在全国各地收集而得并埋葬佛舍利的全过程。陶棺内有6个舍利瓶,4层佛骨,其中散落在外的千余颗佛舍利,大小如米粒,颗颗晶莹剔透,还有23颗七彩石,与砖刻铭文上的记载相一致。

公元1013年农历5月12日距公元2013年农历5月12日真乃天作巧合,恰为整整一千年。千年佛舍利、千年文物,千年后惊现于世。更巧的是1964年龙年和2013年小龙年同出佛舍利。真乃:两个龙年出舍利不期而遇,一千岁序显佛光巧合天缘。

这批珍贵文物“千年一现”震惊国内外,也再次印证了泾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之后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同样也是佛教文化在中国东进西渐的桥头堡。

【舍利回归】

丝路佛光耀万里,泾州国宝誉华夏,佛祖舍利现盛世,众心归一回故里。

历史将时间定格在2015年8月24日。

为了传承保护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使其发挥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应有的社会效应。

这天,甘肃省文物局举行庄严的仪式,将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泾川大云寺1964年出土的佛骨舍利中的4粒,调拨给泾川。8月28日(农历7月15日)省、市佛教协会及泾川县举行了隆重的接收仪式。佛祖舍利时隔50年后重回故土安奉,为泾川文化旅游发展赋予了内涵和灵魂。

佛祖舍利回归故里泾川,为重现昔日泾川佛事之盛景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如今,这4枚佛祖真身舍利供奉在泾川大云寺地宫之中。

【盛世重光】

规模宏大的泾川大云寺景区,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已相继建成了舍利塔、钟鼓楼、东西碑亭、藏经楼、卧佛殿、天王殿、佛教艺术主展馆及接待、管理、服务三个中心,配套实施了影壁等基础工程,成为迄今甘肃最大的仿唐建筑群。

舍利塔是这里标志性的建筑,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和佛教经典之地。整体造型气势雄浑、构思精巧,风格独特。塔高95米,寓意“九五至尊”,地下地宫三层,地上明七层暗七层共十四层,既内涵佛教中的七级浮屠之意,又暗喻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曾经出土14枚佛祖真身舍利。最顶部为塔刹,高20米,为不锈钢贴金饰物,呈宝珠火焰造型,显示天圆地方,整个建筑为四角飞檐形方塔,钢结构木装饰,达到了钢结构与古建筑的完美结合,被誉为中国仿唐第一塔。

站在气势恢宏的塔下,让人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仿佛又回到了盛唐时期的泾州大云寺。遥望,佛舍利塔威仪森严、高耸入云,蔚为壮观。沿塔梯上塔,泾水波光,阡陌城阁、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舍利地宫在舍利塔负一、二层。负一层是按照出土的唐代石函同比例放大了14倍之后的一个石函造型,石函四周被68座汉白玉质地莲花灯围绕起来的莲花池,象征水界,顶端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象征天河,石函立于天地之间,寓意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展现佛舍利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壁彩绘208个佛教故事及隋文帝和武则天与佛教文化的缘源。

地宫负二层是在唐代地宫原址上复原的墓室。墓室顶是六层120个斗拱组成的穹顶藻井结构。四角是四根龙柱,龙柱下站立四大天王。环绕墓室四周的是999尊佛龛,与佛祖舍利形成千佛,宏伟壮观、庄严神圣、佛光辉煌。

大雄宝殿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采用重檐庑殿顶仿唐式建筑风格,全木结构,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高33米,是我国大陆目前最大的木结构单体建筑。采用传统泥塑工艺精心雕塑有五方佛、诸菩萨等佛教造像二百多尊,堪称现代佛教泥塑造像的艺术殿堂。

地雕四周由“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中华文化符号——祥云环绕,中间是揭开大云寺神秘面纱的十六个大字“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这是1964年出土的佛祖真身舍利石函,函盖上的铭文,记载了石函内舍利的数量以及重新安奉的时代背景,尘封已久的历史被揭秘。“大周”是武则天时期的国号,“泾州”是指当时的泾川,“总一十四粒”是说在大周时期泾州的大云寺供奉着14枚佛祖真身舍利。这就是为何郭沫若先生当年鉴定时指出“舍利石函,贵在石函”的原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泾川县抢抓“一带一路”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千载难逢的机遇,将大云寺景区建设成为陇东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杆。

作者简介:杨树,甘肃泾川县广播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民俗学会会员、平凉市作协理事、平凉市影视艺术家协会理事,政协泾川县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会委员。被授予全省“优秀青年记者”、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高级摄影师,《平凉日报》记者,出版作品集《飞云流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