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经济建设 >> 正文内容

2020年泾川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02月28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2021年1月13日在泾川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泾川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廷佐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十三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的形势,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扣整县脱贫和全面小康总体目标,积极主动作为,奋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在顶压前行、夯基补短、稳中求进中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抓调控、扩投资、强动能,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绿色发展转方式,立足创新驱动调结构,切实加大经济运行调控力度,全力推动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大引擎,紧盯政策投资导向,精心谋划争取,全力加快建设,五年累计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92项,过亿元项目71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6亿元,年均增长8%。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有力抓手,紧紧依托资源区位优势,持续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实施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161项,落实到位资金174.43亿元。坚持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作为重要举措,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银企合作,争取国家专项债券资金11.18亿元,落实财政补助和转移支付资金50.7亿元,金融信贷资金净增27.6亿元,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民计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0.5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6亿元,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五年来,我们精准施策抓重点、补短板、促脱贫,全面小康目标胜利在望。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目标标准,贯彻精准方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92亿元,全力以赴兴产业、增后劲,持之以恒补短板、强弱项,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切实强化产业扶贫,扶持贫困户栽植果园8.3万亩,养牛8120头,发展设施蔬菜2714亩,种植露地蔬菜9.8万亩,组织输转贫困劳动力26.48万人(次),贫困群众人均收入稳定达到1万元,基本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全力补齐基础短板,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635户,改造农村危房1.04万户,硬化村组道路222公里,新建改造电网325.7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处,完成自来水入户4273户,行政村通硬化路和自然村通动力电实现全覆盖,安全住房比率、饮水安全保障率均达到100%,贫困群众走上了硬化路、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稳定电、住上了安全房。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2所、标准化村卫生室80个,新增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9个,建成老年人幸福大院17所、日间照料中心139个,贫困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深化扶贫协作,与天津武清区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帮扶关系,衔接落实帮扶资金1.01亿元,扎实推进交流互访、产业协作、消费扶贫、人才引进等工作,有力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通过5年来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全县9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62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积极适应高质量发展趋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比由40.6 :20.2 :39.2调整到21.9 :17.1 :61。坚持园区引领、龙头带动,深度开发农村特色产业,新建矮砧密植设施果园1.1万亩,搭建日光温室396座、钢架大棚2651座,发展大棚西瓜2.1万亩,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小区)45个,牛饲养量达到3.7万头,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引进建办鼎康牛业、雄发果蔬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55个,“泾川苹果”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旭康牛肉成为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专供牛肉,特色产业初步实现了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由群众自主发展向龙头企业带动转变。突出平台搭建、总量扩张,持续壮大工业经济实力,泾川工业集中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新裕建材、汇丰重油、8000万块煤矸石烧结砖、50万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等43个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4%,达到15.12亿元;持续推进石油勘探开发,完成投资1.2亿元,复产油井83口;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新增非公企业1509户,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3.4%,是“十二五”末的3.8倍。紧扣做大核心、多点布局,全力加快文旅融合步伐,大云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建成,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对外开放,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三权”分置全面完成;乡村旅游亮点纷呈,泾明白家、王村完颜等6个景区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城关凤凰、汭丰郑家沟等4个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在多元化融合、全域化推进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成功举办海峡两岸西王母故里民俗文化交流、“锦绣凤凰”“山水白家”等系列活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聚焦报道,我县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着眼示范带动、体系完善,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通过市级验收,商品交易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商贸物流设施建成运营,新建乡镇电商服务站14个、村级服务点141个,培育电商企业54家,开办网店618家,“陇上泾川”电商品牌正式启用,城乡居民消费日趋活跃,线上线下交易融合发展,202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12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7%。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建设、强管理、提品位,城乡基础条件显著改善。着眼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坚持建管齐抓,注重功能完善,突出品位提升,城乡均衡、一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切实加快城镇开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7.77亿元,世纪花园B区、C区、星鼎庭院等商住小区相继建成,官泉巷、公社路等14个片区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新增商品房68.9万平方米,精心实施177栋老旧住宅楼改造和安定街、中山桥等重点区域绿化亮化、景观提升工程,高标准建成南滨河景观大道、中山森林公园休闲步道和泾州街人行天桥,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建成区面积达到7.8平方公里;着力实施荔堡、王村、高平等重点小城镇街路改造、管网配套工程,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7.54%。持续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成投用,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实现公司化运营,县城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三大革命”“六项行动”,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飞云、玉都2个乡镇垃圾处理站建成投用,农村改厕、改灶、改炕全面推开,建成户用卫生厕所2.2万户,村级公厕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泾河、汭河、黑河河堤治理145公里,朱家涧水库建成投用,水旱灾害防御和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完成电网改造483公里,建成温泉110千伏变电站,供电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新建网络基站123个,行政村光网覆盖率达到100%;312国道改扩建工程竣工通车,蒋丰路、高邵路、巨荔路等县乡主干道路完成改造升级,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61公里;敷设燃气管道113公里,覆盖县城和6个乡镇,1.3万多户城乡群众用上了天然气。

五年来,我们标本兼治配设施、抓治理、建机制,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最大的决心、最硬的措施,一体推进生态治理和污染防治,全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县域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完成造林绿化13.3万亩,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44平方公里,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4个、省级森林小镇1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7.33%。全力防治大气污染,取缔改造燃煤锅炉107台,关闭实心粘土砖厂32户,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扎实开展扬尘治理,县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五年达到85%以上。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项目、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污泥无害化处理、中水回用等工程和14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建成投用,敷设城区排污管网26.1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17处,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泾河出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保持在100%。大力整治面源污染,依法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严格落实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措施,土壤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全力整改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生态环境共治共享格局初步形成。

五年来,我们尽心竭力办实事、惠民生、促和谐,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方改善民计民生,加快补齐短板弱项,集中办成了一批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实事好事,民生支出累计达到84.4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38倍,占财政总支出的78.1%。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新建、改扩建校舍7.55万平方米,县第三小学、第四、第五幼儿园和26所农村日托制幼儿园建成投用,中街小学、黄家铺中学、梁河九年制学校改扩建全面完成,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到95.2%和98.5%,高考本科累计上线6058人,447名学生被“985”“211”院校录取,成功创建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县职教中心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县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加快建设,新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6个,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实现翻番,崔乃强、陈宝贵名医工作室建成运行,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县体育中心建成开放,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全国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甘肃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等体育赛事;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户。健全完善保障体系,高平、丰台中心敬老院全面建成,基本医保、城乡低保、残疾人补贴、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0%以上;全面落实促进创业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06万人,安置高校毕业生15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9192元和11532元,较“十二五”末增长47%和53.1%。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健全完善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体系,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五年来,我们多措并举抓改革、破瓶颈、激活力,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持续强化服务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着力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部门职责更加明晰,工作运转更加顺畅,行政效能有效提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县政务服务中心和14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成运行,承接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72项,取消调整246项,全面建成“三张清单一张网”,大力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实现了“清单之外无审批”,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非禁即入”,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纵深推进农村改革,全面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三变”改革,持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出了新路子。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营改增”范围不断扩大,财政预决算、国库集中支付更加规范,金融信贷总量持续增长,新增便民金融服务网点323个,支持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0年,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思路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振信心,鼓足干劲,砥砺拼搏,赶超进位,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一是脱贫攻坚在冲刺清零、补齐短板中持续加力。坚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压紧靠实挂牌作战责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集中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深入推进“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和“5+1”专项提升行动,投入扶贫资金2.16亿元,实施各类项目252个,新建日光温室61座、钢架大棚608座,修建暖棚牛舍437座,扶持贫困户购买基础母牛1102头,硬化村组道路80.2公里,改扩建水处理厂4处、供水管道273公里,新建改造农村电网172.7公里,王村朱家涧、红河姚哈2个贫困村、96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朱家涧易地搬迁安置点被评为全国美丽安置区,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深度报道了朱家涧村脱贫蜕变历程,胡春华同志视察我县工作并给予肯定。

二是项目建设在争建并举、加快实施中成效显著。全面落实“八个一批”谋划争取方法和“四个渠道”项目生成运作方式,申报新增中央投资项目82项、专项债券项目46项,概算投资88.17亿元。深入推进“四百机制”,严格落实“三个一”包抓和清单化管理措施,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82项,完成投资17亿元,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县城老旧住宅小区改造等项目全面竣工,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止滑回升、逆势上涨,有力拉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产业发展在做强做优、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深度开发特色产业,新栽补植果园1.24万亩,发展设施蔬菜4300亩、大棚西瓜2.1万亩,新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3个,建成“平凉红牛”良种中心、高平原尚万头生猪养殖场、鼎惠公司万吨气调果库。持续扩大工业总量,中盛建材一期15万吨活性石灰技改、正大二期饲料生产线等项目全面建成,汇丰重油正式投产,建筑骨料、单采血浆等项目落地实施,中小企业孵化园、10万吨航空矿泉水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一企一策推动正大饲料、家园陶瓷等重点企业降本增效、扩产促销;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全县新增非公企业383户、个体工商户1256户。加快促进文旅融合,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云文化学术报告厅、县博物馆建成主体,南石窟寺二期岩体加固项目进展顺利,泾川温泉康养度假村项目开工建设,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王村知青记忆园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汭丰郑家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功举办“陇上花开·乡约甘肃”等乡村旅游推介活动,旅游带动消费持续加力,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4亿元,同比增长9%。

四是城乡建设在基础改善、健全功能中统筹推进。全力加快城镇开发建设,紫润东郡、星鼎庭院三期等商住小区建成主体,聚贤华府、新景嘉苑等小区建设进展顺利,2039户老旧小区和66户老旧楼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水泉路建成通车,回中广场改造提升全面完成,高平、玉都等4个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及重点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扎实开展农村“三大革命”“六项行动”,拆除闲置废弃危房3.5万间,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7890座,建成村级公厕62座,乡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荒山造林3.72万亩,新建道路林网310公里。

五是民计民生在强化保障、共建共享中有效改善。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2处,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措施,全县未发生确诊病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精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薄改与能力提升项目,东街小学教学楼建成主体,第四幼儿园正式招生,世纪花园C区、花样年、星鼎庭院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全面建成;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即将建成,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落实,城乡医疗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认真落实保就业政策措施,安置高校毕业生483人,新增城镇就业4298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完成劳动力输转7.4万人,其中“点对点、一站式”组织输转1388人。规范管理社会保险,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双拥优抚、残疾人补贴等政策,落实民生保障资金22.9亿元。纵深推进“平安泾川”建设,扎实开展扫黑除恶“六清”行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持续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全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六是自身建设在优化服务、提升效能中全面加强。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及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切实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政府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配合人大、政协开展视察调研活动,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分别达到92.3%和92.6%。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扎实开展政府投资项目、专项资金审计核查,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深入推进“增强危机创新赶超拼搏意识”专题教育,着力整治“慵懒散、推拖绕”等突出问题,干部作风持续改进,行政效能明显提升。

同时,全力支持金融、电力、通讯、气象等驻泾单位有效开展工作,民族宗教、审计监督、市场监管、档案、供销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总结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四大班子齐心协力抓落实的结果,是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凝聚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汗水,离不开各民主党派、社群团体及离退休老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五年来为泾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与全县人民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农村特色产业转型步伐缓慢,龙头企业建办、产业链条延伸、营销体系建设比较滞后;工业经济基础薄弱,现有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工业短腿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发展要素不够完善,经济效益尚不明显。二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不足。对国省政策研究把握不够深入具体,谋划论证、衔接争取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项目数量总体偏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不强,民间投资和社会投资动力不足;受政策资源环境约束,招商引资难度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日趋突出,资金调度异常困难,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存在较大压力,支持自我发展受限;运用市场化方式破解土地、融资、人才等瓶颈制约力度不大,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有效破除,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三是资源配置还不够均衡。城乡之间、乡镇之间、产业之间不同程度存在发展差距,受政策因素影响,部分非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缩减、建设滞后,新的不平衡问题逐渐显现。四是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个别乡镇、部门对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学习理解不全面、不系统、不深入,在结合实际抓贯彻、促落实方面仍有差距;部分干部思维僵化、视野狭窄,责任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中梗阻”“推拖绕”现象依然存在,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四五”发展的总体构想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攻坚阶段。虽然我们面临着政策资源约束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竞争更趋激烈等严峻挑战,但全县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从宏观环境看,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扩大内需、“一带一路”、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招商引资带来了新的契机。从政策机遇看,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扩大国债、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和财政赤字规模,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省市相继出台了发展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我们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从自身发展看,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脱贫任务即将完成,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产业支撑更加有力,解决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遗留问题,办成了一大批夯基利远的惠民实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结构调整的加速期、乡村振兴的攻坚期、产业开发的转型期、民生保障的提升期。只要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参与新格局,因势而谋,顺势而动,乘势而上,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一定能够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全县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按照“党建统领,‘四化’统筹,交通先行,产业支撑,工业突破,振兴乡村,改革创新,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泾川”战略思路,打造“一个中心”(建设平凉市域副中心城市),做好“两篇文章”(绿色发展和文化旅游),实施“四大战略”(重大项目支撑、人才科技引领、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环境保障),推进“六大工程”(乡村振兴推进、产业增效创牌、城镇提质扩容、基础设施覆盖、民生改善提升、党建先锋引领),努力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奋斗目标是:

——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前两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后三年达到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综合实力在全市位次前移。

——现代化产业体系迈上新台阶。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工业体系逐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持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效益更加明显,服务业比重稳步上升,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流域综合治理显著加强,循环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更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日益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区域合作深度拓展,招商引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泾川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能力和体系更趋完善,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围绕上述目标,主要落实八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强化项目带动,着力改善城乡基础条件。始终坚持抓项目、扩投资,补短板、夯基础,加快建设功能完备、体系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构建综合交通网络。积极论证西平铁路二线等项目,争取实施青兰高速泾川过境段新线扩容、泾川至灵台什字高速公路、国道244线长庆桥至何家坪段新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形成连接畅通、高效便捷的道路交通体系。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争取实施凤凰沟水库、白龙江引水配套水厂等重大水利工程,全面建成刘李河水库、农村水源补充工程,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实施泾河、黑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新增、改善灌溉面积4.5万亩,实现水岸同治,修复河流生态。推进电网改造升级。启动实施王村、玉都等5个35千伏变电站主变改造和泾川至东塬35千伏线路工程,进一步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抢抓新基建项目建设机遇,争取实施5G通讯基站、大数据信息平台、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项目,大力推进“互联网+”和智慧化应用,实现县城5G网络全覆盖。

(二)聚焦全面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三三三”思路要求,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紧扣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区域产业基础和优势潜力,集中打造泾汭河川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北部塬区果畜示范基地、南部塬区绿色果品出口创汇基地。扶持建办果蔬冷链物流、红牛规模养殖企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农业产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着眼宜居宜业建设绿美村庄。坚持节点式打造、片带化开发、整区域提升,以主干路为轴线、重点村为引领,因地制宜改造农村户厕,梯次推进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加快城镇天然气、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扎实推进乡村绿化美化,集中连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努力实现农村巷道全硬化、亮化美化全到位、农户水厕全覆盖、农村天然气全入户,提升通乡道路标准的“四全一提升”目标,全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注重素质提升培育新型农民。扎实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培育一批爱农村、懂农业、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化农民,鼓励引导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支持返乡人员兴办企业、发展产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围绕治理有效培树文明乡风。着眼乡村共建共治共享,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推动“三治”融合,弘扬文明新风。

(三)突出转型升级,不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存量盘活、增量崛起、变量突破。立足功能配套打造园区平台。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原则,加强园区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绿化亮化等基础配套和要素保障,切实增强承载能力。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建成中小企业孵化园,鼓励引导企业出城入园,持续壮大园区规模。坚持“低耗环保、高新技术、产能配套”优先原则,主动承接中东部转移产业,争取每年招商引进项目5个,签约资金3亿元以上。立足扩能提规改造传统产业。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快企业“三化”改造,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正大饲料、新裕建材等重点骨干企业发展智能生产、仓储、销售模式,大力扶持富原红、旭康等企业发展果蔬、肉食品精深加工产业,促进重点企业延伸链条、优化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立足创新驱动发展新兴工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积极扶持建办一批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创新型企业,争取实施半导体照明、橡塑海绵制造等项目,论证实施二甲基砜、益生菌生产等项目,促进工业经济由传统加工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立足增强后劲推进能源开发。主动融入全市“双千亿”煤电化冶产业基地,加大石油、煤炭资源开发力度,扩大勘探成果和产能建设规模,论证实施800万吨炼油等精深加工项目,培育形成采、炼、化一体发展的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四)注重提质增效,全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聚焦做大总量、优化结构,积极适应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持续扩大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全面推进大云寺·王母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大力实施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大云寺文化遗址考古保护、智慧旅游等项目,精心打造汭河川红色旅游、泾河川丝路风情、北塬民俗文化体验、南塬休闲农业4条乡村旅游景观带。加快融入西兰银黄金旅游圈,大力推进“旅游+”模式,培育形成一批优秀文旅产业园和特色旅游小镇,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增长20%以上。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积极适应需求新变化,支持批零住餐、文化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推动信息金融、旅游休闲、家政服务、医养保健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网络、定制、体验、智能等消费新热点,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健全完善商贸流通产业体系。依托商品交易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物流配送中心,争取实施陇东商品交易集散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打造智慧物流平台,拓展物流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面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办网店1800家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25%以上。

(五)着眼功能完善,加快建设现代精品城市。以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为统揽,坚持以城带乡、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城镇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宜居宜业”的目标定位,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精心编制县城重点区域、小城镇修建性详规,着力构建“一极两翼三廊”空间格局。大力推进开发建设。围绕“东西延伸、南北优化、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城西、城北重点区域综合开发,精心实施城区街路改造提升、供热扩容改造、智慧停车场、城西绿地公园等重点市政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园林景观和地标建筑,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以上。加快推进重点小城镇提质改造和经营开发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主导产业,建设一批资源加工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综合发展型特色小镇。加强城市经营运筹。健全完善“土地出让+城市设计”制度,全面清理“五未”土地,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建立城区可经营性资源资产清单,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依法授权经营停车场、户外广告等资源资产。优化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现代化和智能化。

(六)严守生态红线,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陇东黄土高原绿色发展先行区。立体化推进生态建设。按照城镇绿化造景、面山绿化连片、农村绿化围村、廊道绿化做精的思路,深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六期等生态工程,加快建设省级森林小镇和国家级森林乡村,加强重点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塬面保护,构建黄河流域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常态化加强污染防治。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链条治理超标排放,大力度推广清洁能源,持续加强扬尘治理,着力改善空气质量;加快实施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城区雨污分流等项目,规范运行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站),确保流域和饮用水水质稳定达标;大力实施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切实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加快补齐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全面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多元化发展生态产业。坚持绿色与特色相结合,健全完善全县生态产业项目库,全面落实生态产业发展财政奖补政策,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十大绿色生态产业,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深入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小学校舍改造提升、教师周转宿舍等项目,新建泾川二中教学楼和2所小区配套幼儿园,着力解决“乡村弱”“县城挤”“入园难”“大班额”等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教学校办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健康泾川”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县医院医养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能力提升项目,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引进力度,综合防治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繁荣发展科技文化事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人才科技引领战略,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普基地等项目,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县文化馆、图书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支持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城乡低保、优待抚恤、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残疾人补贴等政策措施,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空巢老人、特困群体的关爱服务工作。多方扩大社会就业,全力稳定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持续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扎实推进“平安泾川”建设,切实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全力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深化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协同化落实改革举措,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向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纵深推进农村改革,全面推开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巩固提升“三变”改革成果。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规范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从严控制政府债务,加大投融资平台监管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共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关中平原城市群等战略,持续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鼓励县内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抱团出海,持续扩大泾川开放度,不断拓宽发展新空间。

202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在新起点上承前启后、提质发展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将按照县委总体部署,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施策,统筹协调推进,确保“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市下达的控制指标。

(一)突出项目支撑,强化投资拉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毫不动摇抓好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前期,狠抓落地实施,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把握导向谋项目。紧盯中央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增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重大机遇,围绕新基建、区块链、信息网络、旅居康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服务等领域,精心论证策划,做深做细前期,包装储备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债券资金13亿元以上,确保项目接续有力、发展后劲充足。提高效率建项目。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三个一”包抓和清单化管理制度,精心制定计划,强化督促调度,全力推进落实;全面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力促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见效,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60项以上,完成投资18亿元,重点抓好温泉康养度假村、高速公路泾川东收费站改造等11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规范程序管项目。严格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健全完善立项、招标、施工、监理、验收全程监管机制,切实加强预决算管理,着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

(二)夯实小康基础,推进乡村振兴,在提升“三农”工作水平上迈上新台阶。全力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抓好主导产业开发、基础设施改善和文明乡风培育,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进行核查,及时跟进帮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就业、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监管,确保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不流失。兜稳兜牢民生底线,规范管理农村公益性岗位,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就业,保障基本生活。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推动果品产业转型升级,启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扶贫项目,新建矮砧密植设施园1000亩,完成老果园改造2万亩;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养殖小区支撑、分户联户养殖,新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小区)4个,牛饲养量增加5000头以上;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新建日光温室50座、钢架大棚500座,种植露地蔬菜3万亩,发展设施西瓜2万亩。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进一步健全贮藏、加工、物流等服务体系,推动牛果菜全链条开发。切实加强自然灾害、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持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加大良种推广使用力度,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努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以玉都、窑店、王村、汭丰等乡镇为重点,统筹推进巷道硬化、节点绿化、环境整治等工作,以点连线,扩线成面,整体提升,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切实加大废旧庄基复垦力度,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创建“清洁村庄”60个,改建农村户厕1.05万个。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硬化(柏油罩面)村组道路170公里,全面完成蒋家大桥改造工程。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完成荒山造林2.13万亩,建成绿色通道300公里。持续加强乡村社会治理。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大力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的良好风尚,促进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三)围绕转型升级,全力脱困进位,在壮大工业总量上探出新路子。切实加快优势产业升级和传统产业转型步伐,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扩量增效。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坚持因企施策,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恢复豹子沟煤矿生产,推动30万吨高效环保超微细粉、200万吨建筑骨料、圣保果蔬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10万吨航空矿泉水、鼎惠二期等项目落地建设,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鼓励支持华润陶瓷、家园陶瓷、新裕建材等规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企业对外影响力和品牌竞争力。全力抓好正大饲料、天纤棉业、中盛建材等重点骨干企业生产要素保障,促进稳产高产、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全面落实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加大简政、减税、降费力度,着力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用地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创设公平竞争环境。用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帮助重点企业纾困解难,年内发展民营企业1000户,完成“个转企”80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户。切实提高招商实效。把招商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投资的重要举措,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方式,力争年内引进项目10个以上,投资过亿元项目2个以上。主动接洽、跟踪服务,着力解决项目推进审批慢、落地难等问题,切实提高协议履约率和项目开工率,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四)聚焦市场引领,汇聚功能要素,在繁荣第三产业上开创新局面。坚持把商贸旅游业作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健全完善商贸流通体系,积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着力构建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提速发展文化旅游。加快大云寺·王母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进泾明白家、汭丰郑家沟、王村完颜等乡村旅游示范村提档升级,完善旅游要素,提升发展水平。加快温泉康养度假村建设,引进新理念、新资源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倾力打造城旅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旅游景点。积极举办“旅游+”等活动,出台景区门票、餐饮住宿、商业购物等优惠政策,让游客“走进来、慢下来、留下来”,推动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力争游客量、消费量稳中有增。做大做强商贸物流。充分发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带动效应,积极与淘宝、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对接洽谈,扶持培育电商企业5个以上,让更多“泾味”产品走出甘肃、销往全国。加快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电商、快递向农村延伸,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加大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力度,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户以上。加快推进消费升级。支持鼓励地摊经济、夜间经济、小店经济发展,积极策划专场促销、补贴让利、直播带货等活动,持续扩大消费市场。围绕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文体教育、旅游休闲等重点领域,大力培育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五)坚持建管并重,持续提质扩容,在开发运营城镇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开发与改造并举、提质与扩容并重、建设与管理并行,不断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和形象品位。高水平规划引领。按照“先进、长远、超前、实用、留白”的要求,高标准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县城重点区域、小城镇修建性详规及重点乡村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城镇空间布局。持续开展“两违”整治,严肃查处重点区域抢修抢建、未批先建、私搭乱建等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高品质开发建设。以完善基础设施、塑造特色风貌、提升居住品质为重点,加快推进世纪花园D区、紫润东郡二期等商住小区建设,高标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9栋200户,全面启动城区供热扩容改造、供水管网改造提升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南环路、西关正街、南山公园,全面完成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汽车客运站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持续推进高平、玉都、王村等重点小城镇建设,配套完善供热排污设施,全面提升绿化亮化层次,不断增强集聚辐射带动能力。高标准服务管理。加快推进“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精心实施人防地面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全面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大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治理力度,下大力气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行为,着力消除管理漏洞和盲点。配套完善社区服务站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积极推动业主委员会全覆盖,着力解决小区服务管理问题,让群众住得更舒心。

(六)着眼共建共享,多方改善民生,在增进群众福祉上取得新进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民生实事,纾解百姓急难,促进社会和谐,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均衡化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新建、改建校舍2.1万平方米,启动实施城关镇延风小学迁建项目,完成东街小学改扩建、职教中心实训楼建设。持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全面完成县医院整体搬迁,常态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和公共卫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建成县博物馆、大云文化学术报告厅,加快实施百里石窟长廊保护二期项目,推进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活跃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全覆盖完善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家庭、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以上。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落实城乡低保、社会保险、救灾救助等政策,全力做好退役军人、残疾人服务保障和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精细化推进社会治理。继续保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高压态势,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乱点整治、基层治理长效机制,推动专项斗争从深挖根治向长效常治转变。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切实加强应急演练和救援能力建设,持续提升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建筑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深入排查整治各类隐患,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1年,我们将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精心办好10件惠民实事:

(1)持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启动实施城关镇延风小学迁建项目,全面完成东街小学改扩建和世纪花园C区、花样年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移交,着力缓解“入园难”“大班额”问题。

(2)配套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西关正街道路及排水工程,开工建设南山公园,精心实施城区雨污分流、供热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和吴家水泉沟、合志沟排污管网敷设等工程,进一步提升县城功能品位。

(3)加快推进城区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对9栋200户老旧住宅进行改造,配套完善道路、供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4)不断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开工建设南环路,全面建成汽车客运站,硬化(柏油罩面)村组道路、农村巷道170公里,完成蒋家大桥改造工程。

(5)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清洁村庄”创建行动。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05万座,创建“清洁村庄”60个,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6)切实增强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巩固、涧河沟道防洪治理工程,基本实现河道管理信息化。

(7)全面提升城乡供电保障能力。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30.5公里、0.4千伏线路118.17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74台。

(8)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大餐饮行业、商业门店煤改气力度,新增城乡居民天然气用户5000户,积极引导工业企业使用清洁能源。

(9)强化劳动力培训输转。统筹各类培训资源,完成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6000人(次),输转劳动力7万人。

(10)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人民寄予重托。政府各部门和全体公务人员必须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拼搏劲头,真抓实干、赶超进位的担当精神,奋力展现新作为,努力取得新成效,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提升政府执行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严守政治原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政治本色。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把政府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依法行政促规范,彰显政府公信力。强化法治意识,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坚持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保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推行行政执法公示、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深化政务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扩大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加强治理提效能,用好政府公权力。积极推进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健全工作闭环管理、正向激励、容错纠错等机制,坚持重点工作专班推进、重大项目专项督导、疑难问题专门研究,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突出抓好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厉整治懒政庸政怠政行为,形成人人挑重担、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四、清正廉洁守底线,增强政府凝聚力。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决防止变异反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挤出资金保民生、促发展。全力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严管公共资源、公共资产、公共资金、公共工程,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新时期要有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顽强拼搏,赶超进位,奋力谱写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泾川时代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