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西红柿苗“喝”上营养液

2015年01月12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寒冬的郑家沟村,暖阳洒在街道、农宅和大棚上,留下淡淡的影子,宁静而安详。

  2014年12月25日,沿着宽阔平整的砂石路,记者来到泾川县汭丰乡郑家沟村蔬菜产业基地,路两边一排排现代化日光温室整齐划一。走进村支书单录民半亩地大的日光温室,眼前一片生机盎然,阳光透过棚膜照射进来,洒在绿意正浓的西红柿秧苗上,一朵朵鲜艳的小黄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我种的西红柿是无土栽培、基质育苗,采用果型靓、口感好的新优品种金骊娜,高产优质。每棚1260个苗子,产量约7000公斤。”单录民乐呵呵地说,今年他种了2棚西红柿,这一棚到2月底就上市了,能收入1.5万元。还有一个棚,能收入1.4万元左右。

  单录民一边给西红柿打叉一边说。“西红柿苗子要3天一打叉,3天一点花,不打叉坐不住果,营养就流失了,开到7台花时就要掐尖,不然西红柿长不大。” 

  “这个水泥池子里装的啥?”听到记者的疑问,单录民解释说:“这里面是‘水’,也就是营养液,用营养液滴灌可以避免水质和土壤传染病,不生草,栽培出来的西红柿营养全面、生长发育快、产量高。”单录民说,每一垄苗子底下都压了管子,把池子的‘水“抽到垄里,垄里不仅有营养液,还有能够发热保温的玉米秆和用做基肥的鸡粪,这样栽培出来的西红柿长势好、卖价高。

  单录民说,这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给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按一茬收入1.5万元来算,两茬下来就收入3万多元,效益也不错。

  据了解,在单录民这样的科技种菜大户示范带动下,郑家沟村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全村8个村民小组有6个小组种菜,近几年共发展大中拱棚80个,户均蔬菜面积达到1.1亩,蔬菜产业人均收入达到2450元。

  随行的汭丰乡党委副书记吴启明介绍说,乡上为促进大棚种植户增收,因势利导,加强日光温室标准化管理,引进了新技术和新优品种,提高了科技含量,并带动发展露地蔬菜2000多亩,蔬菜产业整乡推进的格局基本形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