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户户收入10万元”

2014年11月04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10月27日,走进泾川县飞云乡元朝村,平直的乡村道路上了一辆辆拉运发泡网、纸箱、苹果的货运车来回穿梭,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客商们走村串户正忙着收购苹果,果农们看着一个个小苹果给他们换来了累累钞票,脸上洋溢着幸福而自豪的笑容。

  在元朝村省级标准化果园示范基地,只见果园里刚刚摘下的又大又红的苹果躺在地头的贮存棚里,丰收的苹果堆成了一座座小山,一个个妇女坐在苹果堆前把苹果分拣、装箱,不知谁的手机放着当下流行的歌曲《小苹果》,“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歌声、果农的说笑声飘荡在果园里。

  “我们村的苹果现在已经全部让客商订完了,今年的苹果价好,1斤都平均4块多钱了,最高订购价达到5块钱,我们村的苹果品质好,不愁销售。”说起村上的苹果销售,飞云乡元朝村党支部书记刘恩儒给记者介绍道。

  刘恩儒说,他们村苹果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早,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发展苹果产业,现在村上所有的地都栽了果树,全村现有果园1360亩,挂过园1200亩,今年村上的果品收入达2200万元。

  “我们村212户910口人,户均果园6亩,人均1.5亩。今年果品的价格增长了,基本上户户收入10万元。”刘恩儒说去年全村人均果品收入1万元,今年可以达到1.2万多元。

  元朝村的群众依靠种植苹果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也更加“洋气”了,群众依靠务果园住上了小别墅,开上了小汽车,有的还在县城买了楼房,冬季生活在县城,苹果花开的时候回到他们的“苹果庄园”。

  说起种植苹果,今年52岁的刘小余侃侃而谈,上世纪80年代初,他先后在工商系统干了6年合同工,后来收购农副产品,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种苹果,种苹果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活出了尊严和自信,苹果树成了他家的“摇钱树”。

  说起今年的收入,刘小余算起了自己的收入账,“我家4.5亩果园,套了6.5万个袋子,能产1.5万公斤苹果,每斤4.5元订给了广东客商,今年能收入12万元。”精明能干的刘小余还是村里有名的果品“经纪人”,他说自己给客商和果农牵线,经他牵线销售的苹果达到100多万公斤,他这个果品“红娘”的“中介费”也可以收入10万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