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寻根专栏>安定堂『梁姓』 >> 正文内容

安定梁氏的来源、崛起、衰落和后裔考

2014年10月01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开卷诗》曰:

忠孝永敬夏阳梁,阀阅久传安定堂。

峯岭雲露留丹心,千载武功日霞光。

绵绵世泽留子孙,赫赫家声自汉唐。

一见谱图应起敬,今人远仰祖梁商。

  一、(梁焕平)安定梁氏的来源、崛起、衰落和后裔考的来源

  根据史料,安定梁氏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来源于周宣王时秦仲少子康伯,二是来源于周平王之子唐,三是来源于魏王毕公之后。本人倾向于第一种。

  安定梁氏在崛起前,一般认为来自康伯九世孙、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梁鳣。由于梁鳣受封千乘,又在曲阜受教孔门,后来牵强附会为东原梁氏开基始祖。暂且不论东原即今东平,和千乘和曲阜不是一个地方,梁鳣及其后代绝无可能在东原形成郡望的可能。“夏阳缵绪,沂渭流源”是梁氏的一付通用对联。据北京梁祥济教授说,他年轻时在山东做地质调查期间,曾经考证过“沂渭流源”。山东临沂地区沂水县,原来是郓,在隋开皇十六年(596)改为沂水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齐国范围内。山东郓城,过去叫郓邑,属于鲁国范围。史载,梁鳣,字叔鱼,孔子弟子,千乘侯,齐人。据此,梁鳣应为山东沂水人。沂水发源于山东沂水县。渭水发源于甘肃,安定梁氏出籍于甘肃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梁教授的解说,我才彻底搞懂“沂渭流源”的含义。“夏阳缵绪”是指安定梁氏来源于夏阳(今韩城)康伯。孔子被推崇是汉武帝之后的事情,之前连孔家都不是望族,何况梁鳣家族。之所以后来大家认可梁鳣是东原的始祖,可能是宋代梁颢和梁焘家族在东平崛起后,为了修谱的需要,强拉名人之故,这本是中国谱家之通病,不足为奇。这就是所谓的“沂渭流源”之“沂”字的出典。

  事实是这样的,在晋为官的梁益耳被杀事件后,梁氏有一部分短暂避难齐国的经历,但没有重创整个家族,梁氏仍在晋国低调生活。之所以短暂避难齐国,是因为齐国梁丘据家族是本家,其家族多有齐重臣。因为这次短暂避难齐国的经历,梁鳣父子才有到鲁国受教孔门的机会。梁鳣在孔门学成后,回归晋国老家安邑。山西安邑实为中国梁氏的摇篮,即为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河东梁氏所在地,安定梁氏即是出于此家族。安定梁氏绝不可能从遥远的千里之外的东方——山东东平迁徙安定开基立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梁氏在河东和河西活动、生息。如果把“夏阳缵绪,沂渭流源”改为“夏阳缵绪,汾渭流源”可能最为贴切!这个区城是祖宗的发祥之地,生态环境极其美好,一年四季风调雨顺,衣食无忧,没有外迁的必要;同时该区域也是中华文明核心区域,长达千年的秦汉、隋唐帝国就在此发祥奠基。在这个无限美好的区域里诞生辉煌千年之久的安定梁氏毫不为怪。可以这样讲,梁氏的发展辉煌史和中华文明史是同步的,梁氏的辉煌史堪称一部小国史。山西的安邑,平遥,忻州,内蒙的武川,这四个地方是古代北方梁氏活动的几个关键点,希望引起宗亲的高度重视,加强学术研究的力度!

  根据《武进魁士堂梁氏宗谱》记载,周、秦、西汉时期梁氏名人有:梁鳣公字叔鱼,梁骢公字子襄、梁国公字季邦、梁秦公字少康、周司寇梁布公字周德、秦将军梁樛公字叔茂、秦内史梁胜公字志克、南阳郡守梁齮公字无考、汉郎中梁生公字之后、赐爵一级梁正公字克端、梁镇公字重威、汉廷尉梁相公字顾卿、汉景帝时太原太守梁林。梁林迁北地,拉开了安定梁氏崛起的序幕,之前梁氏一直在山西安邑生息繁衍。今年上半年在扬州发现一部民国残谱,堂号就是安邑堂,就是一个有力证明。

  东汉梁氏是历史上最大的外戚专权者之一,是历史上的著名的望族,来自安定乌氏人,即现在的甘肃省平凉市。查历代梁氏族谱,普遍认为安定梁氏世系如下:

  —、林公支系:1康伯…9鳣…16猷—17螳—18衍—19林—20文进等五子均为司马。

  二、桥公支系:1康伯…9鳣…16猷—17蛮—18衡—19荣—20禄—21赠—22睦—23禇—24桥—25汉—26延—27统—28松。

  《全梁文》卷三十一中《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比丘尼释净秀,本姓梁氏,安定乌氏人也。其先出自少昊,至伯翳佐禹治水,赐姓嬴氏。周孝王时,封其十六世孙非子於秦。其曾孙秦仲,为宣王侯伯。平王东迁,封秦仲少子於梁,是为梁伯。汉景帝世,梁林为太原太守,徙居北地乌氏,遂为郡人焉。自时厥後,昌胤阜世,名德交晖,蝉冕叠映。”

  顺治丙申(1656)重九日裔孙新乡敦睦堂梁羽明撰《梁氏家谱序》:“余姓出自少昊,至伯翳佐禹治水赐姓嬴氏,周孝王时封其十六世孙非子于秦,其曾孙秦仲为宣王侯伯,平王东迁封秦仲少子於梁,是为梁伯。汉景帝世梁林为太守,太守徙居北地,厥后昌繁阜世,名德交晖,蝉冕叠映。”

  安定梁氏来源于北地,但迁北地始于何祖?过去一直是梁史空白,多为揣测。从以上材料来看,汉景帝时梁林为迁北地之祖。从以上安定梁氏世系看,安定始祖梁桥和北地始祖梁林同为康伯16世猷公的后代。梁禇高祖父梁荣和太守梁林是从兄弟,且未出五服。所以北地梁氏崛起后,安定梁氏先祖投靠北地梁林是完全可能的。梁禇之子梁桥和他的子孙在梁林家族的帮助下,在北地做生意发了大财,为安定梁氏的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安定梁氏先祖初居北地,又迁茂陵,西汉哀平时归安定。梁统曾为酒泉太守,光武与隗嚣争陇西,梁统自嚣之后方助光武,光武德之。事后归京师,封高山候;又出为九江(今安徽寿县)太守,封陵乡侯。梁统实际是安定梁氏崛起的关链人物。

  二、安定梁氏的崛起

  梁褚(23世)又名子都,号邨,字堤,生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壬戌(前119),享年67岁。配曾氏,生于汉武帝元鼎三年丁卯(前114),享年76岁。生子五:桓(24世)、柔、梓、樟、桥。梁樟(24世),号诚,配业氏,生子三:衍(25世)、法、汉。其三子梁汉(25世)出嗣梁桥。梁桥(24世)号谈又号司马迁,生于汉武帝征和三年辛卯(前90),享年98岁。梁桥在汉宣、元、成、哀、平五帝时为司马,并善作书,修历史成宗谱。汉平帝末年梁桥父子离任后花了千万家资,带领庞大家族从北地徙居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为汉武帝守陵。“周至柏梁台,忠孝永敬堂”即讲的此事。当时国家安置了27.7万人的强宗大族,达官显贵到茂陵居住,梁桥父亲是北地太守,本人也是达官,他们父子深受武帝皇恩,所以不惜一掷千金搬到茂陵守孝,以示对汉皇的忠心。后因王莽篡位战乱,梁桥随子梁汉,从茂陵归隐安定乌氏,为安定梁始祖。其不从者居扶风(今陕西凤翔扶风县平陵),为扶风之族。配李氏,生于汉昭帝始元二年丙申(前85),享年67岁,生子一溥(25世),立子汉。

  安定是春秋时期的秦地。秦统一天下后,安定被划归北地郡管辖。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刘汉政权设立安定郡,下辖高平、乌氏等21县。治所位于高平(今宁夏固原县),归凉州刺史管辖。东汉之时,安定郡治所迁至镇原东南。十六国至隋唐又移至甘肃泾川县。《括地志》云:“乌氏故城在泾川安定县东三十里,周的故地,后入戎,秦惠王取之,置乌氏县也。”

  梁褚(23世)自河东到北地郡,其子梁桥经商成巨富,有“赀千万”,后又迁居茂陵,为汉武帝守陵,至西汉哀帝、平帝末,再迁安定郡。其不从者居扶风。从此扶风、安定分野。

  梁桥(24世)子溥(25世)号远为司马,配吴氏生一子迪。梁迪配方氏,生子三:宾、腾、某。梁腾封关内侯。梁桥立子梁汉号迁字传,生于汉宣帝五凤二年乙丑(前56),享年86岁。妣任氏生于汉宣帝甘露元年戊辰(前53),享年68岁,生一子延(26世)。梁汉为司马,至哀帝、平帝末,父子归安定,继父名梁桥而作书,修历史,成宗谱。

  梁延(26世),号安字玄孟,为司马。生于汉成帝建始三年(前30),享年59岁。妣叶氏生于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享年92岁。生子二:巡(27世)、统。

  梁统(27世),字子馀,又字仲宁,安定乌氏人。生于汉哀帝建平二年丙辰岁(前5)八月,卒于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壬戍(62),享年67岁。配陆氏,继配彭氏,生子三:松(28世)、竦、恭。西汉末年,徙于安定郡。

  梁统(27世)原为郡吏。更始二年(24),召补中郎将,安集凉州,拜为酒泉太守。更始失败,赤眉军入长安,梁统与窦融等起兵保境,计议立统帅。起初共推梁统,梁统固辞,改推窦融为河西大将军。更以梁统为武威太守。梁统“为政严猛,威行邻郡”。

  隗嚣割据陇右,惧梁统等归附刘秀,遣张玄游说统等,制造刘氏不再复兴的舆论,令梁统等“各据其土宇,与陇、蜀合从”。梁统则以为,“今称帝者数人,而洛阳土地最广,甲兵最强,号令最明,观符命而察人事,它姓殆未能当。”建武五年(29),梁统遣使随窦融使者刘钧到洛阳奉贡,刘秀诏拜梁统为宣德将军。

  建武八年(32),光武帝征讨隗嚣,梁统与窦融等率兵与刘秀会兵于高平第一。等到隗嚣失败,光武帝封梁统为成义侯,胞兄梁巡、从弟梁腾为关内侯,都遣还河西,建武十二年(36),梁统与窦融等都到洛阳,以列侯奉朝请,更封为高山侯,拜为太中大夫,四子为郎。

  梁统(27世)喜好法律。他以为“法令既轻,下奸不胜,宜重刑罚,以遵旧典。”及上书,建议加重刑罚。朝臣多以为“隆刑峻法,非明王之急务”,而且旧法日久,不可一朝改革,否定了梁统的建议。梁统又上言和对状,还是要求改革刑法。他认为,西汉前期法律适可,“断狱益少”,西汉后期轻法减刑,“盗贼浸多”,故谓“刑轻之作,反生大患;惠加奸宄,而害及良善也”。其议被搁置了事。

  后来梁统(27世)迁为九江(今安徽寿县)太守,定封陵乡侯。在郡也有治绩,“吏人畏爱之”。卒于官。

  梁恭(28世),梁统三子,号绅。梁恭子眉。梁眉子并,梁并子鹄,字孟皇。梁鹄尝任凉州刺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武都苏正和案致其罪。梁鹄畏惧贵戚,欲杀苏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苏正和的仇家盖勋。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梁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享之,将何用哉?”梁鹄从其言。苏正和于是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汉灵帝时曾任选部尚书、广陵太守。得师宜官法,以善八分著名,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先依刘表,后为蜀汉的吏部尚书,再归曹操,让他在北宫为官。曹操爱其书法,悬著帐中,及以钉壁玩之,以为胜于师宜官,宫殿题署多出自他手。据《四体书势》所载:“梁鹄奔刘表,魏武帝破荆州,募求鹄。鹄之为选部也,魏武帝欲为洛阳令,而以为北部尉,故惧而自缚诣门,署军假司马,在秘书以勤书自效,是以今者多有鹄手迹。”

  梁松(28世),梁统长子,号经为,字伯孙,谥曰肃,封陵乡侯。生于汉王莽地皇二年(21),享年63岁。少为郎,其妻为光武帝之女舞阴长公主,后迁虎贲中郎将。梁松“博通经书,明习故事,与诸儒修明堂、辟雍、郊祀、封禅礼仪。常与论议,宠幸莫比”。光武帝卒,曾受遗诏辅政。永平元年(58)为太仆。同年,他多次写了私书向郡县官员请托,次年事泄,被免去官职,因此心怀怨望。永平四年(61)冬,就因写匿名书,“诽谤朝廷”,下狱而死,妻子家属均徙九真。梁松事迹后被演绎到昆剧《伏波将军》之中。梁松立子高(29世),生子三:屡、扈、安。梁高字永安,封乐平侯,曾为殿中郎,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46),享年63岁。配殷氏,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54),享年30岁。殷氏先无子,立子芝,后连生二子:清(30世)、润。梁芝,梁棠少子也。梁润(30世)生子二:骞(31世)、蹇。梁蹇(31世),号固字子邦,生于汉安帝延光元年(122),享年67岁,立子秀(32世)。妣庄氏,生于汉安帝延光四年(125),享年77岁,生一子平。梁秀,梁庐四子,号伯煴,字文趄,谥纯良,生于汉桓帝元嘉元年(151),享年77岁。妣吴氏,生于汉桓帝延熹元年(158),享年69岁,生子五:伯辉(33世)、伯德、伯习、伯英、伯盛。梁伯盛(33世),讳璿,谥慧纂,配曹氏生子三:坤耀(34世)、坤财、坤丁,立子坤达(34世)。梁坤达,梁由三子,讳盟,号源,字坤强,生子六:苞(35世)、英、蕴、恭、叶、芳。梁芳(35世),号文仲,谥忠敏,生于晋武帝太始四年(268),享年76岁。配曾氏,生于晋武帝咸宁元年(275),享年67岁,生子一:谦(36世)。梁谦立子梁遐(37世),梁策长子也。

  梁竦(28世),梁统次子,号绚,字叔敬,生于汉王莽地皇四年(23),享年67岁。少年学习孟氏《易》,弱冠即能教授《易》。梁竦受兄梁松案牵连流徙九真。梁竦起身南行,经历长江、洞庭湖,横渡沅、湘二水之时,有感于伍子胥、屈原等人“非辜沉身”,于是作了—篇《悼骚赋》,以寄托自己怀才不遇,无罪被徙的感慨。该赋列举了历史上许多政略杰出、才华横溢、武功显赫的忠臣志士,如孔子、伊尹、伍子胥、屈原、文种、白起、范增、贾谊等无罪被谗,忠而见疑,乃至含恨殒身的悲惨遭遇,同时也指出了这些忠义之士被谗与被害的严重恶果是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勾践罪种兮,越嗣不长”;“范父乞身兮,楚项不昌”。最后则吟道:“临岷川以怆恨兮,指丹海以为期。”丹海是神话传说中的海,借指隐居之地。这两句既包含了作者的“怆恨”,也体现了作者企图逃避现实以解脱人世苦恼的无可奈何的悲哀。他写完此赋,就将赋文“系玄石而沉之”于水中。

  后来,明帝又下诏,“听还本郡”,于是梁竦从九真回到故乡,“闭门自养”。他“以经籍为娱,著书数篇,名曰《七序》”。当时著名学者班固见之而称善,说道:“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梁竦作《七序》而窃位素餐者惭!”“尸位素餐”这一成语由此而来。他为人好施舍,但不会操持产业,所以家道并不很富有。幸亏其嫂舞阴长公主经常周济诸梁,他方免饥寒。由于舞阴长公主特别敬重梁竦,因此衣食器物之赏赐,厚于他人,但是梁竦每次所得,都全部分给亲族,自己并不全部取用。

  梁竦生长于京师,在故乡生活感到不舒适,又自负其才,因此,郁郁寡欢。曾经登高远望而叹道:“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如其不然,闲居可以养志,《诗》、《书》足以自娱,州郡之职,徒劳人耳!”后来,官府征召,他并未应征。

  梁竦配温氏、业氏。妣温氏生于汉光武帝元年(25),享年48岁,生子三:高、棠、雍。其长子梁高出嗣梁松。妣业氏生于汉光武帝建武四年(28),享年63岁,生子一翟,生三女。明帝死后,章帝即位,于建初二年(77),纳梁竦的第二、三两女入宫,均为贵人。四年(79),小贵人(即第三女)生下一子,即后来的汉和帝。当时,章帝的皇后是窦氏。窦皇后入宫无子,深怕失宠,因此非常妒忌。她见梁贵人生了和帝,先养为己子。梁家听说女儿生下一子,举家相庆。窦后闻知,更加忌恨梁氏,就于八年(83)作匿名书,“陷竦等以恶逆”。章帝派大臣审讯,结果梁竦死于狱中,家属再次流徙九真。而梁贵人姐妹二人忧惧而死。由于审讯中,辞语涉及舞阴长公主,因此公主也徙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

  后至和帝永元九年(97)窦太后卒,梁松之子梁扈遣从兄梁襢上诉,而梁竦长女梁嫕也上书陈述贵人含冤而死之事。并奏请:“妾父既冤,不可复生,母氏年殊七十,及弟棠等,远在绝域,不知死生。愿乞收竦朽骨,使母弟得归本郡。”经审讯,真相大白,和帝这时才知自己是梁贵人所生,于是下诏追尊生母梁贵人为恭怀皇后,追封梁竦为褒亲愍侯。遣中谒者与梁嫕、梁扈迎梁竦丧到京师改殡。同时召还梁竦之妻子与梁棠等。

  先是,窦太后陷害梁贵人时,窦宪兄弟曾经参与其事,因此,永元十年(98)当棠兄弟自九真赦归行经长沙时,逼令窦瑰自杀,以报父仇。归后,梁竦三子梁棠(29世),封乐平侯,位特进,官至大鸿胪。梁棠,号永宁,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50),享年79岁。妣刘氏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十一年(55),享年66岁,生子三:输、碧、芝。梁棠兄梁雍为乘氏侯,位特进,官至少府。梁雍,号永生,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享年68岁。妣陈氏,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享年58岁。生子三:商、禹(禹生一子旻)、舜。梁棠弟梁翟,号永房,为单父侯,配王氏,生二子。赏赐以巨万计。

  梁雍长子梁商(30世),号世光,字伯夏,东汉安定乌氏人。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三年(70),卒于汉顺帝永和六年(141),享年72岁。妣姚氏,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三年(70),享年58岁,生子三:冀、籍、蒙。梁商家世显赫,“与秦同祖,出于伯益,别封于梁”,遂以为姓。

  梁商自少主学“《韩诗》,兼读众书传记,天资聪敏,照达万情。”因家世显贵,“少以外戚拜郎中,迁黄门侍郎。”永建元年(126),他承袭父爵为乘氏侯。永建三年(128)顺帝选梁商女梁妠及妹入宫,他又迁为侍中、屯骑校尉。阳嘉元年(132)顺帝立梁妠为皇后,其妹为贵人,又赐梁商安车驷马,拜为执金吾。

  梁商“以戚属居大位”,但他“务在诚实,不为华饰”,是一个实在人。顺帝不仅给梁商增邑、封官,还于阳嘉二年(133)封梁商子梁冀为襄邑侯,梁商则辞封不肯接受。阳嘉三年(134)顺帝又任命梁商为大将军,他坚辞不受,并称病回辞。次年,顺帝遣太常桓焉奉策到梁商府第,就第举行拜将仪式,梁商这才受命为大将军。

  梁商虽高官显位,但能“忧人之忧,乐人之乐,皆若在己”。每当饥荒灾害之年,他总是想到百姓之苦,让人用车载着粮食放在城门口,赈济灾民,还不让人知道是他给予的好处。平素生活也颇为廉洁,他“轻财货,不为蓄积,故衣裘裁足卒岁,奴婢车马供用而已”。

  梁商在位期间,被人们誉为“国之良辅”。他“每存谦柔,虚己进贤”,礼贤下士,广泛结交地方名士。并“孝友著于闾阈,明信结于友朋”,在他周围笼络了一批有识之人,汉阳人巨览,上党人陈龟,皆为当时有名的饱学之人,梁商揽他们为掾属。李固、周举本为在野名士,梁商特荐他们为从事中郎,于是整个京师为之轰动。在朝中他“俨恪矜严,威而不猛。退食私馆,接宾待客,宽和肃敬”,使“朝廷由是敬惮委任焉”。

  但是,梁商的性情谦和有余,刚断不足,对其子颇为溺爱。他以小黄门曹节等人在宫内作耳目,让儿子梁冀与梁不疑同他们交朋结友,来往甚密,这必然招致皇帝身边群小奸佞的忌恨。宫中除小黄门曹节外,尚有曹腾、孟贲等宦官,都为皇上所昵爱,并揽权用事。而中常侍张逵等见梁商位极人臣,倍受宠幸,加上其子与曹节等关系甚密,更加妒嫉。于永和四年(139)串通蘧政、石光、傅福、杜永等一批宦官,诬奏大将军梁商与中常侍曹腾、孟贲联合诸王子,暗地商议皇帝废立,请皇上治梁商等人篡逆之罪。顺帝龙颜大怒,斥责张逵等人说:“大将军父子我所亲,腾、贲我所爱,必无是,但汝曹共妒之耳”。张逵等得知皇上动怒,吓得魂不附体,便一不做二不休阴谋伪造圣旨,将曹腾、孟贲收捕入狱。顺帝勃然震怒,令宦官李歙释放腾、贲,把张逵等逮捕入狱。在狱中他们供认了诬谄梁商的真相,供词还牵涉到许多在位的大臣,梁商恐此案牵连人数太多,累及无辜,于是上奏皇帝说:“《春秋》之义,功在元帅,罪止首恶。故赏不僭溢,刑不淫滥,乃五帝三王所以理天下,致太平之所由也。审张逵等人供词牵连人数甚多,若大肆逮捕,必牵累许多无辜者,死囚关押日久,小事必要酿成大事,这不是求得安宁之法,应早日了案,停止逮捕。”顺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只处罚了罪过极大的首犯。梁商以重大局、宽人过的作法,赢得了朝廷内外的盛赞。

  永和六年(141),梁商病重,在他弥留之际,告诫诸子说;“我无什么德行,却享受了很多福气,活着无以辅助朝廷,死了还要耗费资产如金玉、珠宝之类的陪葬品,对朽骨又有何益呢?还要劳累百官为我安葬。现在边境又不安定,岂能为我一人耗费国家钱财!等我气绝之后,速将遗体载至冢舍殡敛,只穿平时衣服,祭食只用平常饭食,勿用三牲。你们若是孝子,万不能违背我的遗言。”他临终前,向顺帝推荐周举。顺帝从其言,拜周举为建议大夫,迁侍中、大鸿胪、光禄勋、光禄大夫等职;并采纳周举的建议,遣周举、杜乔等“八俊”巡行风俗,纠察二千石有“臧罪”者,惩治贪官污吏,其中有些是宦官亲属。梁商一腔为国节俭的苦心,诸子为之动容,但丧事从简的遗言并未实现。不久,梁商死去。顺帝十分悲悯,对他优礼存加,并亲自前往吊丧,又赐给他东园及朱漆银缕之棺和黄心柏木之槨,还有玉匣、什物等28种,钱2百万,布3千疋。皇后也赐钱5百万,布万疋。到出殡时又派车辆甲士护丧,并赐谥号忠侯。皇后亲临送殡,顺帝也一直送灵于宣阳亭,目送送殡的车骑离去,还作诔:“孰云忠侯,不闻其音。背去国家,都兹玄阴。幽居冥冥,靡所且穷”。表达了顺帝对重臣梁商的沉痛悼情。

  梁商一生谨慎小心,处事谦柔,悉心荐举人材,对汉室忠诚无比,成为朝廷良臣贤辅。但他权倾当朝之时,未能约束后代,致使其子梁冀从小骄纵,凶残暴戾,与其父秉性迥异。

  在交代梁冀之前,先把顺烈梁皇后介绍一下。梁妠,梁恭怀皇后孙女,大将军梁商的女儿,长得美丽动人,擅长女工,喜读诗书。9岁即能诵读《论语》,讲述韩婴的诗歌,基本含义都能准确理解。她的房间里经常挂着烈女图,以便时刻提醒她的言行。梁商经常对人说:“我先人全济河西所活者,不可胜数,虽大位不究而积德必报,若庆流子孙者,当兴此女乎?”永建三年(128),梁妠和妹妹一同被送入掖庭,时年13岁。入宫不久,被封为贵人。由于出身豪门,自己又聪明贤惠,不敢有专横骄奢之心,因而深得帝王的赏识,并被封为皇后。顺帝去世后,她以太后身份临朝,先后与弟梁冀迎立冲帝、质帝、桓帝。她兼用外戚宦官,亦重用李固等学士。她弘扬儒学,招收太学生3万余人。在位19年,谥顺烈。梁妠无疑是中国古代杰出女政治家之一。其妹梁莹,汉桓帝皇后,在位13年,葬懿陵。据说来自汉代亡名氏的作品《汉杂事秘辛》,即讲的皇帝迎立梁莹为皇后的事迹。

  梁冀(31世),梁商长子,又名裔,字伯卓,生于汉章帝章和二年(88),享年72岁。配孙氏,生于汉和帝永元四年(92),享年68岁,生二子:寿仁、寿生,生二女:大雪、小雪。梁冀其貌不扬,口吃,读书不多,“裁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嗜酒、戏耍赌博、斗鸡走狗,无所不为。初为黄门侍郎,转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步兵校尉,执金吾。永和元年(136),拜为河南尹。

  梁冀居职暴恣,无法无天。洛阳令吕放是梁商的密友,向梁商谈了梁冀的恶行,梁冀受到父亲的训斥,即遣人杀了吕放;并推疑于吕放的仇家,奏请拜吕放弟吕禹为洛阳令,使捕杀仇家。

  梁冀与高才能文的崔琦交友。崔琦引古今成败事例,规劝梁冀改邪归正,并作《外戚箴》,指出:“履道者固,仗势者危。”又作《白鹄赋》,讽刺梁冀“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梁冀不仅不接受劝告,反而杀害了崔琦。

  永和六年(141),梁商卒,拜梁冀为大将军,其弟梁不疑为河南尹。建康元年(144),顺帝卒,冲帝即位,年仅二岁,太后临朝。诏梁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梁冀口头推辞而侈暴滋甚。

  永嘉元年(145),冲帝卒。李固以清河王刘蒜年长有德,建议梁冀立以为帝,梁冀“不从”,而立年仅八岁的刘缵,是为质帝。质帝少而聪慧,知梁冀骄横,当着朝臣,瞪着梁冀说:“此跋扈将军也。”梁冀为此深恶之,遂使人进鸩加煮饼,质帝即日毒死。

  复议立嗣,李固、赵戒、胡广(胡锦涛远祖)、杜乔等皆主张立清河王刘蒜。曹腾(曹雪芹远祖)等反对。梁冀会见公卿,声色俱厉,听不得不同意见,后令“罢会”。会后,李固坚持己见,梁冀更怒,令太后“先策免”李固。然后与太后定策,立刘志为帝,是为桓帝。

  梁冀忌恨李固,指使人诬蔑李固假公济私,勾结同伙,钻营官职。梁冀据此请求太后杀李固。太后罢了李固的官职。建和元年(147),清河刘文谋立清河王刘蒜为帝,其事败露,刘文被杀,刘蒜被贬为尉氏侯。梁冀指使有司诬蔑李固与刘文同谋,投李固于牢狱。其门生王调、赵承等数十人为李固鸣冤。梁太后了解李固实属冤枉,赦免出狱。梁冀闻讯大惊,坚持将李固处死。

  大司农杜乔不畏权贵,多次顶撞梁冀。梁冀向杜乔借观金蛇,被杜乔拒绝。梁冀令公卿为其小女儿会丧,公卿皆奔丧,唯杜乔抗命不去。梁冀妹纳为后,梁冀索求黄金二万斤等厚礼。已迁为光禄勋的杜乔,据执旧典而不听。梁冀欲拜氾宫为尚书,杜乔以氾宫“臧罪明著”,不肯用。梁冀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刘文谋立事败露后,梁冀指使有司诬蔑杜乔与刘文交通。结果杜乔被罢了官。梁冀逼令杜乔自杀,杜乔不从。梁冀便使人将杜乔逮入狱中,杜乔冤死。

  就是跟梁冀走的人也难免受祸。“为世通儒”的马融,曾为梁冀起草诬陷李固的奏章,但因为马融不能事事顺从,有时忤旨,梁冀便让有司奏马融犯有贪污罪,“免官,髡,徙朔方”。

  梁冀之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梁冀也奇装异服,扮演风流。梁冀靠孙寿取得了一些权位,并与孙寿巧取豪夺,不择手段地勒索财物。当时四方调发,岁时贡献,都是先送到梁府,然后才轮到皇帝。吏人行贿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梁冀还遣人交通各族,“广求异物”。他霸占人家妻女,殴打吏卒,“所在怨毒”,怨声载道。

  梁冀大兴土木,营造宅第园囿。孙寿仿效,对街为宅,殚极土木,“互相夸竞”。梁冀夫妇建造的亭台楼阁,豪华异常,难计共数,占地甚广。两人共乘辇车,前呼后拥,游乐其间,日以继夜。“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西至弘农,东界荥阳,南极鲁阳,北达河淇。包含山薮,远带丘荒,周旋封域,殆将千里。”所起兔苑,“经亘数十里”,征发民工,几年才修成。所养兔子,如被误伤,则置人于死地。曾有西域商人误伤一兔,“坐死者达十余人”。梁冀还在洛阳城西起别第,“以纳奸亡”。或“取良人,悉为奴婢,至数千人,名曰‘自卖人’”。

  建和元年(147),桓帝立梁冀妹为皇后。这样,皇太后、皇后均为梁冀的姊妹,其权势更加牢固。桓帝益封梁冀1.3万户,并增大将军府属官,倍于三公。又封其弟梁不疑为颖阳侯,梁蒙为西平侯,其子梁胤为襄邑侯,各万户。和平元年(150),益封梁冀1万户,“并前所袭合三万户”。封梁冀妻孙寿为襄城君,兼食阳翟租,岁入5千万,加赐赤绂,如长公主。

  元嘉元年(151),朝议对待梁冀之礼。有司奏请梁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增封为四县,“比邓禹”。赏赐金钱、奴婢、彩帛、车马、衣服、甲第,“比霍光”。朝会时,另坐一席。但梁冀还觉得“礼薄”,内心不悦。他独断一切,抓权不放。甚至官吏升迁必须先到梁冀家谢恩。辽东太守侯猛,任命时未谒见梁冀,梁冀“托以它事,乃腰斩之”。吴树被拜为宛令,到梁冀家谢恩辞行。到任后,“因诛杀梁冀宾客为人害者数十人”,冀深怨之。后吴树迁为荆州刺史,到梁府辞行,被梁冀鸩洒毒死。

  当时,郎中袁著愤恨梁冀凶横,上书桓帝建议让梁冀致仕,交出大权。梁冀知道后,密遣人逮捕袁著。袁著乃变易姓名,后托病伪死,但还是被梁冀捉到,悄悄杀死。袁著的学生被其侮辱,朋友郝絜、胡武也被害死。胡武家受株连者60余人。

  梁冀指使众人上书桓帝,荐其子梁胤为河南尹。梁胤一名胡狗,时年16,“容貌甚陋,不胜冠带,道路见者,莫不嗤笑”。其叔梁不疑为梁冀的行为感到羞愧,遂让位归第,闭门自守,梁冀不欲令与宾客交通,而害其交往者。至永兴二年(154),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在位二十余年,穷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已而不得有所亲预”。

  梁冀以援立之功,狂妄自大,操纵桓帝,桓帝内心不平。延熹元年(158),太史令陈授陈述日食灾异之变,咎在梁冀。梁冀得知,害死陈授。桓帝由此发怒。这时梁冀又欲认邓贵人为己女以自固。实际上,邓贵人名猛,其母宣改嫁于梁纪(梁冀妻舅)。梁冀欲达到目的,害死知情人,又欲杀宣,被中常侍袁赦发觉,使宣得知报告了桓帝。桓帝人怒,决心除掉梁冀。

  桓帝与中常侍单超、唐衡、左悺、徐璜、具瑗等人,共同谋诛梁冀。梁冀怀疑单超等人的行为,乃使中黄门张恽入省宿,以防其变。具瑗以“辄从外入,欲图不轨”的罪名逮捕了张恽。桓帝使黄门令具瑗率兵千余人与司隶校尉张彪共围梁冀宅第。又使人收梁冀大将军印,徙封他为比景都乡侯。梁冀与其妻孙寿自杀。梁、孙两氏的亲友皆受株连,“无少长皆弃市”,其他连及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死者数10人。“故吏宾客免黜者三百余人”,致使“朝廷为空”。事发突然,朝野鼎沸,“百姓莫不称庆”。“县官没收梁冀的财货斥卖,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

  梁翼事迹后被演绎到清朱佐朝《渔家乐》传奇中。后又被改编为昆剧《刺梁》和《邬飞霞刺梁》演出。所谓“武侯遗宗”或“五侯遗宗”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有唐韩翃《寒食》一诗和唐李贺《东洛梁家谣》一诗为证。韩翃诗《寒食》如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杰出诗人李贺有“鬼才之称,其诗《东洛梁家谣》一作《荣华乐》,辞彩绚烂,极尽铺陈,把东汉外戚梁冀一家炙手可热的权威,奢侈淫靡的生活以及富贵荣华的景象用此长诗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凝缩。从梁冀的长相说起,写及他气如虹霓的嚣张,描绘出他玉堂调笑的放肆,九卿百官见之畏慑的气势,黄金百镒赐予家仆的豪爽,瑶姬庖凤的奢侈,三黄后、七贵人、五十校尉、二将军的家族贵盛,最后所有这一切均为本诗最后两句全然化解:“当时飞去逐彩云,化作今日京华春。”

  梁商次子梁籍(31世)号不疑名袭,拜河南尹转光禄卿,好诗书,善待士,封颖阳侯,妣吴氏生一子而亡,立二子满、万。梁满乃梁蒙少子,梁万乃梁庐少子。

  梁商三子梁蒙(31世)号荫,封西平侯,顺帝时任殿中郎。梁蒙生于汉和帝永和八年(96),享年67岁。配巫氏、徐氏,生子五:长伯谆号禹字文越谥良直、次伯焕号政字文赴谥永厚、三伯火青号厉字文赵谥明忠、四伯煌号登字文遥谥宏贻、五伯然号满字文趋谥纯直。梁满出嗣梁籍。

  自梁统至梁冀历时1百余年,梁氏一门7封侯、3皇后、6贵人、2大将军、尚公主者3人、卿尹校尉57人、夫人食邑称君者7人,人称“满朝金紫衣,全是梁姓人”。一个家族能获得如此高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萧墙之变,遭冀之祸,几乎灭族,也就不可避免了。

  三、历代寻根之旅

  梁冀之祸之后,历经晋永嘉之乱,尤其是宋靖康之难后,北方梁氏损失惨重,余部随王廷大规模南迁,一跃而成为南方大姓之一,开创了梁氏发展史的一个奇迹。只要生活一安定,梁氏先祖修谱寻根就成为家族的头等大事提到议事日程中来。这个过程从古至今没有间断,难怪文天祥盛赞梁氏为“文献名宗,衣冠望族”。今录《端州梁氏家谱》中《祟祀先贤世系考》一文,以说明这个问题。原文如下:

  梁氏系出大业之后,大业之母曰女修,乃颛顼高阳氏之裔孙也。元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大业,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生大费即百益也。……(此前有几十个字,村里的旧谱纸张残破看不清,省去)舜调驯鸟兽为伯益,而胙之土赐姓嬴氏。大费生子二,一曰若木,夏禹封于徐(见宋·郑樵《通志》);一子大廉,仲衍乃其后。衍传七世,而生非子。非子居犬邱,善于养马。周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封非子为附庸而邑之秦(今陕西凤翔府陇州),使復奉嬴氏祀秦嬴,生秦侯。侯生公伯,伯生秦仲。周宣王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有子五,长曰庄公。王乃召庄公兄弟五人,與兵七千,使伐西戎破之,命庄公为西垂大夫。庄公率襄公立周,幽王陷于丽山下,襄王将兵救周。及周平王东迁雒邑,襄公以兵送王,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西岐之地(今陕西凤翔府岐山县,俱见《诸国兴㾱考》)。王又以秦仲有功,并以伯爵封其少子康于夏阳之梁山(今陕西同州府韩城县),国曰梁,是为梁伯(见《通志·氏族畧》)。鲁僖公十九年秦取之,梁国亡(见《左传》)。

  其时子孙乃分处河汾(古晉国,今山西)、青兖(古齐国,今山东),间或有以国为氏,或以邑命氏。春秋时有大夫于晋者,曰益耳(见文公八年、x丙见怊公三年);有邑于晋之高梁者曰弘、曰由靡(见《通志》);有叔魚子,讳鳣,从学孔子。孔子生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周灵王之二十一年(前551)。叔魚子少孔子二十九岁。考家作二十九年,实生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之二十六年始居千乘(今山东青州府),継徏鲁曲阜(今山东兖州府曲阜县)。后宋元符(宋真宗年号)间,追封千乘侯。合觀梁氏始著春秋时,支派靡定,然以高贤名宦之区,引证考据,大约支分派衍:一则由西而北,一则由东而南。

  汉时有自河汾迁北地,又以多资徏茂陵(河汾今山西太原府、茂陵今陕西西安府兴平县)。至衰平末复归安定(今甘肃泾川崇信县),遂为乌氏(音支)人者。曰子都曰子桥、桥曾孙当更始之世,随窦融归光武;历功封卿侯者,曰统字,仲宁;兄弟相继为关内侯者,曰巡(统胞兄);曰腾(统胞弟),博经通礼;官历大僕者,曰松字伯孙(统长子);女为贵人,生和帝;轻高秩,著《七序》者,曰竦字叔敬(统次子);永元间封乐平侯、单父侯者,曰棠(竦长子)、曰雍(竦次子);曰翟(竦三子)、绍棠为侯者,曰安、绍雍为侯;顺帝称之良辅者,曰商,字伯夏(皆为安定乌氏人,俱见《汉书》并见廖用贤《尚友录》);拜大将军破匈奴、破单于者,曰慬,字伯威(北地代居人,今甘肃庆阳府,见《一统志》);清高著声、贤配齐眉者,曰鴻,字伯鸾(抶风平陵人,今陕西安庆府兴平县,见《尚友录》);后而自晋及隋为大将军,战贼徇难者,曰纬(陇西人,今甘肃巩昌府陇西县,见《晋书》);笃志好学,秘书令者,曰祚(北地泥阳人,今甘肃庆阳府宁州);为后燕使臣,専对以礼者,曰琛;为秦大夫、拜尚书郎者,曰奕(琛从兄,安定人,见《名宦言行录》);拜大将军封清陵郡者,曰椿,字千年(代人,今代州繁峙县);工部中大夫,中外著声,封胡城县伯者,曰昕,字元明(乌氏人,见《北史》);礼经博士、官光禄大夫者,曰越,字元览(新兴县人,今山西太原府,见《隋书》);官至宰辅,鲠正直谏者,曰毗,字景和(安定人);沉毅明敏,七岁袭封者,曰睿,字恃德(乌氏人,父御,字善通,家武川,改姓紇豆陵氏,封广平郡公,至睿入隋,乃梁氏袭封,见《隋书》);相州刺使、清惠兼慎者,曰彦光,字修芝(安定人,见《隋书》)。此皆盛著于西北者也!

  若魏时有拜大司农,封申门亭侯者,曰習,字子虞(陈郡拓人,今河南归德拓城县,见《魏志》);唐时有亲殁,卢墓甘露降芝祥者,曰文贞(虢州阌乡人,今河南陕州,见《姓氏笺注》);宋时有风姿粹,词辨明敏,父子状元者,曰灏,字太素、曰固(须城人,古鲁国附庸句須,今山东之平州,见《一统志》);同平章事,刚正严明,卒谥荘肃者,曰适,字仲贤(固之弟);累迁通判,德州川军郡守,志略英达者,曰彦昌,字得之(适公子);历官都转运使,拜户部尚书者,曰子美,字才甫(彦昌子,俱见《尚友录》);署兵马都监军击冦者,曰迥(博州聊城人,今山东东昌府,见《沁州名官传》);官翰林学士,拜工部待郎,著作文集,曰周翰,字元褒(管城人,今河南开封府郑州,见《宋史》);累官参政,以直谏名者,曰肃,字孟容(秦州人,今直隶宣化府,见《一统志》);尽发积资,好义赈饥,令活万家者,曰从光(光泽人,今福建泉州府光泽县,见《尚友录》);少师封侯者,曰汝嘉(见《尚友录》);由状元官丞相,卒谥文靖者,曰克家(晋江人,今福建泉州府晋江县,见《宋史》);风度修整,抗节立朝,荐引人物、由内翰作平章事者,曰焘,字况之(須城人,今山东泰兴府太安县,以司马光党,谪迁雷州徙置,其子于昭州)。此皆盛著于东南者也!

  夫西北与东南,分之则为两派,合之实本一源,然考东南一派诸贤哲,多由宋秀,或避兵燹,或周谗搆,有直迁楚闽,有左迁岭南,纷纷聚族择地而处。厥后派衍繁昌,而南土州郡中,梁族散处几遍焉!至明代其发跡于东南者,更多显著。由此以溯一派相承叔鱼子,是为东南支派之大宗也。兹略录以备考镜云。

  再录《溧阳永思堂梁氏宗谱》卷一《旧本丽水梁氏流寓武进谱图上篇》一文如下:

  梁之先,本出於伯益之苗裔。自非子封於秦,使续伯益祀。传四世至於秦仲,秦仲之少子曰康,是为梁伯,国於夏阳。传五世至哀伯,为秦缪公所灭,其诸族子分散郡邑,遂以国氏为姓。哀伯之元孙千乘侯鳣之后统,仕汉封高山侯,子孙遂居於安定。一居江西之瑶田,一居广东之顺德。其居瑶田者,曰实从李克用擒黄巢者是也;其居顺德者,仕於宋。最显曰适,所谓同平章事者是也。高山侯统之元孙曰不疑,因萧墙之变,以其眷奔於吳。由是子孙复於西。仕於隋者曰毘,廉名著於西宁;毘之子敬贞,敬贞之曾孙肃。仕於隋唐尤显,皆为名臣。其世居吳尤以安定为首望。自肃七世生涓,涓为山东武城主簿,子孙因家焉,今为武城人也。自涓四世生灏,灏生固及适,父子俱以文学鸣於宋。固孙焘仕哲宗朝,为尚书右丞,以党锢徙於处州丽水。焘之孙皇曾祖缙雲侯汝嘉因令武进,自丽水徙居焉,武进之有梁氏实本於此。曾祖生子三人,长为予祖,今图所列子孙皆出於皇曾祖。自涓以来,遭唐宋五代之乱,江南陷于僭伪,梁氏遂不显。然世为山东大族,而皇曾祖能定安武进之民,至今名其所居乡曰定安云。及宋兴天下,涓之子孙稍复出而仕宦。然自宋五十年,而吾灏祖、固祖,始以状元,擢甲科者父子二人;后又五十年,而适与焘以进士登制科者,叔祖从孙二人;今又殆将五十年,予亦以状元拜宰职,叔祖之子曰銛、曰锴,予二叔也,相继又登於科。锴不幸蚤世。今以进士仕者,予与叔父銛纔二人焉。葢自涓祖以来,传十二世,二百年,或绝或微,离合不一,而其达於仕进,何其迟而又少也。今克家获承祖考之余休,列官於朝,叨窃荣宠,过其涯分,而才卑能薄,泯然遂将老死於无闻。夫无德而祿,辱也!适足以为身之愧,尚敢以为亲之显哉?呜呼!自涓而上,其行事见於史,自惟忠而下,遭世故而无所施焉。克家不幸,不得备闻祖考之遗德。然传於其家者:“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以信处人,以慈御下。”吾先君诸父,之所以行於其躬,教於其子孙者,获承其一二矣。克家又尝闻长老言:当兀朮乱江南州县时,常州几被其毒,我皇曾祖汝嘉来令武进,率邑人浚筑防守,武进赖而保全者数万家。子孙岂有不被其阴德者。但恐克家不肖,不足以当之。《传》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今吾皇曾祖之子孙,苟以吾先君诸父之行於其躬,教於其子孙者,守而勿失,其必有当之者矣。故图其世次於谱,传之族人云。

  根据上文和《台湾桃园梁氏族谱》,江苏梁传岷宗长联合山东台儿庄、嘉祥、梁山、巨野、东平等宗亲历时数年成功编纂《东原卷》一书。我们从现在掌握的材料来看,前人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存在严重不足,甚至根本错误,但我们不能责备前人,我们要肯定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寻找祖源的伟大孝心。正是他们的崇高精神在激励我们后人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向前迈进和勇于探索!

  四、梁冀后代考

  梁氏以上数代,多有足称者,至梁冀遂大坏。梁冀之祸几乎灭族,梁氏大挫。但安定梁氏毕竟树大根深,灭绝是不可能的事,安定梁氏重返政治舞台是迟早的事。梁冀嫡一支逃西羌武州,至宋形成西夏梁氏母党集团,把持西夏政权近30年。

  梁冀历史上说他坏,实际上有失公允,那是一场外戚宦官的斗争,梁冀失败了,便被说的一无是处。历史上说梁冀被打倒之后,把梁氏“无少长者皆杀之”,安定乌氏的梁氏被杀绝了。据《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列传·第二十四》记载:“(桓帝)悉收子河南尹胤、叔父屯骑校尉让,及亲从卫尉淑、越骑校尉忠、长水校尉戟等,诸梁及孙氏中外宗亲送诏狱,无长少皆弃市。”就是说东汉政府不但诛灭了梁冀九族,连母族和妻族都未放过。梁家几乎灭门,侥幸逃出的也都是被朝廷通缉的钦犯,一定是隐姓埋名,不敢露面。例如,32世梁万便改为伯氏,藏匿于吴越之地六十余年渺无音讯,直到东汉灭亡后才改回梁姓。

  尽管东汉政权对梁氏大规模屠杀,但梁冀仍有后代逃过那场劫难,《水经注》卷二记:梁晖字始娥,汉大将军梁冀后,他的祖父梁冀被杀后入羌,被羌人拥戴为领袖,至梁晖时欲迁至砲罕,被另一部羌人围困,无水,梁晖把一榆鞭插地,以青羊祭山神,泉水涌出,榆木成林。《水经注》说这是榆中县的由来。可见羌族对梁晖是尊敬的,并不以为是坏人。

  据明代梁绍儒《东平梁氏祖谱通叙》:“遭冀之祸,几於灭族。於时临洮公穆,避难西羌,世为猷帅。至禦之祖,改姓为纥豆陵氏。北魏初,复归安定,是为冀派。而在安定乌氏者,或属籍踈远,法所不逮,尚或存其支余耶。昔墨台氏逃难而改为黑牛,金之子亦因避害而为牢史氏。重之,梁为乌氏之梁,亦犹是欤。隋唐以下,隐晦无闻,不知乌氏今尚有梁氏否也?”

  又据明代梁绍儒《梁氏南北朝族谱序》:“太史氏曰:予按南北史三国六朝诸书,见梁氏诸公曰睿、曰览、曰毗、曰昕、曰士彦、曰彦光者,俱为安定乌氏人。先后一时,荣显当世,要之皆子都之后也。梁氏在晉,世居河东。哀、平之末,子都自河东徙居北地,后归安定,遂为乌氏人。九代至冀,遘祸巳灭。当魏周之时,曾未百年,又皆显著。攷之禦官北地,遂家武川,改姓为纥豆陵氏,高祖名俟力提者,从魏太祖位定阳侯,而览居金城。云葢其先,出自安定,避难西走,世为部落酋帅,此其为冀之后无疑也。重耳因官徙居京兆之盩厔,毗与彦光、士彦,著姓关中最久。关中固多大姓,而梁氏品次为甲乙,诸梁又独出於乌氏,何邪?去今滋远,征古为难,不敢强为牵合附会,以乱其真。今维攷其世代,次其先后,附在谱中,以见我梁氏之盛,所由来远矣。然皆的有根据,非依附引讬,以为高也。”

  梁越,字玄览,新兴(今山西忻州令归村)人,为北魏初新兴郡梁氏一世始祖。梁越身世:“余先世本陕西安定人,北魏时以官迁晋之忻州后居令归村。”少而好学,博综经传,无所不通,性纯和笃信,行无择善,国初为礼经博士。太祖以其谨厚,举动可则,拜上大夫,命授诸皇子经书。太宗即祚,以师傅之,恩赐爵祝阿侯。后出为雁门太守,获白雀以献,拜光禄大夫。卒,子弼早卒,弼子恭袭,降为云中,子无子,爵除。汉世郑玄并为众经注解,服虔、何休各有所说,玄《易》、《诗》、《礼》、《论语》、《孝经》;虔《左氏春秋》、《公羊传》,大行于河北,王肃《易》亦间行焉。晋世杜预注左氏,预玄孙坦、坦弟骥于刘义隆世并为青州刺史,传其家业,故齐地多习之。自梁越以下,传授讲说者甚众,今举其知名者附于后云。史臣曰:“古语云:‘容体不足观,勇力不足恃,族姓不足道,先祖不足称,然而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其惟学乎哉?’信哉斯言也!梁越之徒笃志不倦,自求诸己,遂能闻道下风,称珍席上,或聚徒千百,或服冕称轩,咸稽古之力也。”见《魏书》列传第七十二儒林传之序传、史臣传、梁越传、《忻州志》卷二十七人物类文苑。按“太祖”谓道武帝托跋圭。“太宗”谓明元帝托跋嗣。“刘义隆”谓南朝宋文帝。“玄览”州志作“元览”。《魏书》儒林传后注云:“此卷刁仲卢、景裕传全录《北史》,非魏收书。史臣论亦出《北史》。《北史》全用《隋书》儒林传论。”梁越在北魏初期为经学大师,《魏书》儒林传列其人,如儒林传序及史臣论所称,其学问渊博,师承有自,盖可知矣。惜其著作不传,录其学行,以资景仰云。梁越后裔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后逐步南迁。

  见于《魏书》的还有梁祚等人。

  西魏北周的梁览,《北史》有传:其先安定人,避难走西羌,世为部酋帅,他的曾祖父梁穆以砲罕城归魏,封临洮公。祖父梁璟为尚书,封南安公。父梁钊曾任河、华二州刺史,封新阳县伯。梁览历梁、河二州刺史,封安德县侯,又追封为公,太统二年加太尉,又迁太傅。《梁览传》虽未追述至梁晖,但其血缘关系是有史可证的。北魏末逃到西羌的这一支,屡建功业,已成为户口众多的大族,仍自称安定梁氏;有的已迁居长安,也可能有些人回到安定原籍来了。

  安定梁氏,自魏晋至唐代是西北望族,不能排除其中有梁冀的后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记王榷上表说秦雍望族十有七姓,列举了七姓为:皇甫、胡、梁、章、杜、牛、辛。前三姓都在安定,梁姓在乌氏,此时乌氏已东迁,非东汉梁氏所居之乌氏,此乌氏应在今泾川县境北部,梁氏盛于北周与隋。

  北魏末有梁御,安定乌氏人。随朱天光入关,平丑奴,为定西将军益州刺史白水县伯。西魏太统元年转右卫将军,进爵信都县公。沙苑战后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广平郡公。出为东雍州刺史,卒。

  梁睿,梁御子。睿少时,以功臣子养于宫中,七岁袭爵为广平郡公。恭帝时加开府,改封五龙郡公,拜魏州刺史。入周为中州刺史,镇新安,备齐,拜大将军进爵国公。历凉、安二州总管,进为柱国。时杨坚当权,使梁睿代王谦为益州总管,行至汉川,王谦反,拒不受代,即命睿为行军元帅率步骑二十万讨之。连战皆捷,破成都,斩王谦。进位上柱国,总管如故。威振四川,恩威兼著,民夷悦服。杨坚阴殚之,及将篡位,使薛道衡入蜀劝睿,睿遂入隋,杨坚大悦。受禅之后顾待弥隆,睿以周代旧臣,久居重镇,内不自安,屡请入朝,遂幑回京师,及引见,上为之兴,命睿上殿,握手言欢。睿退谓所亲曰:“功遂身退,今其时也。”遂谢病于家,关门自守,不交当代,开皇十五年从驾至洛阳而卒。子梁祥嗣封为嵩、徐二州刺史,武贲郎将。大业六年追封梁睿为载公。睿为隋朝开国元勋,仅次李穆,为《随书》列传的第二人。睿为北周宇文氏的心腹重臣,握方面大军,竟背周附随,史论卑之。

  梁昕,安定乌氏人。北魏末为荡寇将军,从萧宝寅征丑奴,进征西将军,战沙苑除车骠将军,封安定县子。孝闵时进骠骑大将军,世宗初封胡城县伯。其弟梁荣,为开府仪同三司,朝那县伯。

  《大唐梁君墓誌》“君讳基,字知本,安定烏氏人也,即漢大將軍冀之後胤。源流自遠,龜組相輝。列茅土於上卿,分枝條於帝族。祖憘,魏東平王開府參軍,權攝長史。委臨州部,吏絶朝喧,奸盜屏除,穿窬歛跡。父達,志逸風雲,情馳物表,丘園縱性,高上為怀,有意好於恬虚,無心干乎祿仕。”

  又《唐苑君夫人梁氏墓誌》:“唐故钩盾署令苑君妻梁氏,其先安定人也。祖達,隋邺县令。父基,唐将仕郎。並逸量泉停,英姿嶽峙。”

  从上可知,东汉大将军梁冀的后代并沒有绝。至今南方梁氏祠堂中悬挂梁冀遗像,宗谱中也有梁商和梁冀的遗像和像赞就是明证。

  五、梁氏“雲露堂”考

  扬州市北乡“雲露堂”梁氏堂联有以下几付:

  1、夏阳缵绪,沂渭流源。

  2、青雲得露,皓首研经。

  3、安定世泽,雲露家声。

  4、峯岭世泽,雲露家声。

  5、日霞世泽,雲露家声。

  扬州市北乡世代还流传《老太爷除夕遇哪吒的神话》,据扬州市邗江县黄珏乡官塘村梁凤林老人口述:

  传说老太爷在朝廷为相,忠心耿耿,一心为国。由於奸臣当道,朝野一片昏暗。他连续七次向皇上奏本,均未採纳。故愤而屡次辞官。最后皇上大年於三十才恩准他致仕。当时京城与家乡相隔千里之遥。老太爷出朝,两袖清风,无官一身轻。傍晚出城门时,遇到一推夫老者。老太爷问他:“家在哪儿?”老者说:“天下即是我家。”老太爷说:“今天已是大年三十了,不如跟我回家过年。”老者说:“我只走远不走近。”老太爷说:“我不走近走远。”两人遂一拍即合。老者要老太爷坐他的车子。老太爷上车坐好后,只听得“哈哈”的声音,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家。等老太爷迷迷糊糊到家时,全家上下无不踊跃。他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家人被他问糊涂了,说:“现在正是除夕之夜啊,家里正等你回来过年呢?”他大惊失色。这时他才想到推夫老者,但老者已经不知去向。以后才知道他就是哪吒神仙。过了年,他如实向皇上奏本,说他托皇上的福,已经安全到家。皇上大惊。奸臣遂向皇上进谗言,说老太爷有妖气,应当满门抄斩。皇上准奏。在这突遭灭门之祸时,有三个儿子被哪吒救出。为了以后相识,约定老大以雲露堂为标识;老二採用树德堂为标识;老三以余庆堂为标识;总堂号为永敬堂。在亡命之时,老大问神仙往哪里跑?要求神仙明示。神仙指示一直向东南方向走,遇丘而居,逢雀即止。后来奸臣自绝其门,而雲露梁果然定居扬州邱墅阁和黄珏,併大蕃。从此以后,这支梁氏家主悬挂的是神仙哪吒,而不再悬挂其它诸神。“忠臣不绝后,坏人歇鸟臊”是这支梁氏的口头禅。

  《千字文》曰:“天地元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雲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崗。……”

  “雲露堂”出自“青雲得露”和“雲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岗。”注:阴阳之气既调,於是阳气则蒸而为雲雨;阴气则凝而为霜露。《说文》云:“雲,山川气也,腾升也,致有使之至也。”《释名》云:“雨气从雲下也,盖雲升於天,所以致雨。”《礼记》云:“雲,天降时雨,山川出雲是也。”《蔡邕月令》云:“露者,阴之液也,结凝也。”《易》坤卦云:“履霜坚冰,阴始凝也,盖霜露本一物,其润泽则为露,其凝结则为霜。”《诗》秦风云:“白露为霜是也。”此言四时之中,有阳气为雲雨,以生万物;有阴气为霜露,以成万物。而后岁功乃成。上句言阳,下句言阴也。

  汝嘉公,字仲谟,祖居丽水赛坡岭,故自号赛峯。维扬梁氏始祖拱公出嗣汝嘉公孙鑰,故曰“峯岭世泽”。

  丽水懿德渥川派从旃公始为《千字文》中的“天”字辈,至“日”字辈拱公为维扬梁氏始祖。至维扬煥太公,刚好第34代“雲”字辈。因梁氏以忠孝传家,许多梁氏先祖的佳德懿行像天上的太阳霞光一样照耀人间,故以懿德乡命名居住地。因维扬推“日”字辈拱公为维扬始祖,而拱公出籍丽水懿德乡,故维扬梁氏号称“日霞世泽”。又因丽水梁氏出自安定统公,且统公是孔门七十二弟子之一鳣公后裔,故为“安定世泽”。而“皓首研经”典出鳣公。

  以上推测是基于原谱中大清康熙十一年(1672)顾图河《维扬江邑梁氏族谱源流序》:“粤稽梁氏发源之祖,则自南宋克家始。公字式庭,其先浙江处州丽水人,父汝嘉绍兴朝官居台谏”一语向南寻亲的,但始终得不到谱系支持。2014年以后,徐州梁成琛宗兄向我提出眼光向北的建议。以下是今年各地宗亲发来的信息:

  2014-7-18-8:16箫声依旧点评:中华字经有“云腾致雨,露结晨霜”,说明是重视儒家教育,启迪家族。福建顺昌有峰岭村,且有云露产品。说明是来自福建做生意的梁氏开的店面,做茶叶生意。

  另外一解:就是河南南阳有云露山。山与峰岭相匹配,云露是山名,又产云露草莓。这云露堂,也自然是出售产品的店铺。“产在深山处,生在云露中”。如果说是做药材生意的:云露山山势雄伟险峻,层峦秀丽清幽,花草植被丰茂,飞瀑流泉壮美,尤其是天然中草药十分丰富,杜仲、柴胡、山楂、天麻、葛根、山茱萸等珍贵药材达200多种。唐贞观年间,云露山就以“世外天然药圃,益寿养生福地”之美称享誉京都长安了,“药王”孙思邈便慕名前来体验和寻药,7年时间里踏遍了云露山的山坳峰岭、沟壑河冲,新发现上百种名贵药材,为编写《千金要方》提供了新鲜资料。云露相当今日的铁观音和大红袍之类的茶叶。

  2014-7-21-20:25水流而长点评:宗兄实不敢当,因为我的年龄比宗亲小得多。这方面的材料看得少,而宗亲是维扬派系的,对这毕竟知道多些,虽不中大概亦不远。拱公既然是“日”字辈为维扬始祖,“日霞世泽”的“日”应该就如宗亲是指拱公了。至于“霞”字,是否祖先中有人的名、字、号是和“霞”字有关的,则未知。“云露堂”,范成大有诗歌《云露堂前杏花》,宋代张闰有诗歌《云露堂》,至于两诗中“云露堂”是指什么,也不清楚。传说中状元梁颢有《谢启》云:“白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白首穷经”和“皓首研经”意思差不多,而许多地方说梁仲谟汝嘉是梁颢子梁固之后,所以我曾想“青云得露,皓首研经”会不会是和梁颢有关。以上一些粗浅猜测,说出来请宗亲指点。

  2014-9-7-17:14:03梁峰霄来信:峰岭是忻州,平遥梁来自忻州。忻州属五台,山巅旧有烽火台,始建于宋代,因名烽岭山。其下有峰岭底村,康熙《静乐县志》载名峰岭村,以山而名。烽峰同音,后演变为峰岭山。峰岭底村为中共第三届中央委员、中共山西党组织的奠基人和创始人高君宇故里。

  2014-9-16-14:12山西梁树山来信说“云露:云,在北方称云,或容,或殒,即指绘画在布质上的己逝先祖世系。也有叫祖先堂,神祗。露,意为显露。云露家声,指世代保存的族云世系,可显露本支系的家族声望。日霞世泽,云露家声。日,喻如日中天。霞,喻霞光万丈。即光明灿烂的太阳对本支系梁氏世代的恩泽,喻本支为望族,先祖中名人辈岀。如此望族,在族云世系中可以显露。”

  又从徐州梁塞梁成琛处《明德堂梁氏宗谱》得知,元幸公第七世孙于泗失考,而维扬粱氏于涘公与于泗是同期人,都是明末人,梁塞盛传梁塞梁氏和江都邵伯梁氏原本一家,解放前互动频繁。于是我两上徐州拜访宗亲,查看原谱。经过考证,梁于泗就是梁于涘。根据《邗江县志》记载:“梁于涘,字饮光,又字湛至,号谷庵,乾隆中赐谥节愍,族居北湖梁家巷(今邗江县黄珏乡土良村),为北湖巨族。明时,湖中巨姓惟孙、梁最显,两族多读书人(焦循《北湖小誌·卷三·忠臣梁饮光传》)。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生。梁于涘年轻时善诗,闻名乡里。《扬州府誌》云:“于涘少有诗名,与郑元勳、郑为虹等结竹西续社。元勋影园开黄牡丹,远近征诗,以番禺黎遂球诗第一,于涘次之。”崇祯十六年(1643)登进士,后任江西万安县知县。南明弘光元年(1645),清军攻占南昌,周邻郡、县纷纷降顺,而梁于涘率军闭城固守。终因守军力乏无援而城破,梁于涘被俘入狱“系南昌狱中五十三日”(温睿临《南疆绎史》)。清帅金声桓以高官厚祿诱其投顺,他的门客亦入狱相贺。梁于涘瞪目怒视,严词拒之,说:“使我致死是可贺而不可吊,使我做官是可吊而不可贺,如果死了形体就失去了,如果当官灵魂就没有了,我怎能用失去灵魂换取我的形体的存在呢!?”于是赋绝命诗一首:“但知生富贵,谁识死功名。到头成个是,方见古人情。”旋即从容自缢。逝后遗体运回故土,葬于甘泉山,著《谷庵集》、《铁桥誌书》、《阮氏家庙碑》、《菣厓考古錄序》等,诗作散见于郑元勳的《影园集》中。一女适瓜洲诗人蒋前民为妻。蒋前民有《梦饮光先生》诗,说他“孤城支百战,一死遂千秋”,又云:“偌大江西地,吁嗟公一人”,对其岳父的成仁取义,深致敬仰与怀念。孙梁嘉稷,字五楘,当从姜青藜将军客滇南,纵览苍山洱海之盛,著《灞陵山人万里游草》一书。”

  根据原谱谱系十一世祖梁璟公,和山西梁树山宗长进行深入沟通,事情有了转机。忻州令归梁氏的支系定襄县北社西村梁英明说:“我村一直传言有三支梁姓,但多少年来只有两支。看过你带来的老族谱后才明白:一支是有名人明代戸部尚书梁璟系,一支是明初始祖和公系,一支是明中先祖世盟公系。”梁璟是定襄县北社西村人,墓地就在村里。

  梁璟於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授官通政使司兵科给事中。成化年间,梁璟经过数次升职,任都给事中。任内屡次为减轻民负上疏。京郊八府地区,原本只设巡抚一人,在蓟州驻军,防御边境,不能兼顾。曾璟建言在顺天、永平二府分设巡抚,得到采纳。不久,因与同僚韩文、王诏等奏请起复前尚书王弦、李秉,斥责都御史王越,言语涉及宫闱隐秘,结果在文华殿遭受鞭打。九年任期届满,升任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历任左、右布政使。先后在陕西任职十五年,抗击番部,多有政绩。孝宗继位后,梁璟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弘治二年(1489),因当地饥荒,请求免征两京漕粮八十九万余石,获准。孝宗登极时,本已下诏免去各地额外贡献,而提督武当山的宦官又上供黄精、梅笋、茶芽等,劳民伤财;宦官陈喜又率领三十余名道士肆虐各处。梁璟奏请免除,多被采纳。因丁忧停职,守制期满后,弘治五年(1492),巡抚四川。七年(1494),拜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后升南京户部尚书,致仕还乡而卒。《明史》有传。

  梁越:“余先世本陕西安定人,北魏时以官迁晋之忻州后居令归村。”少而好学,博综经传,无所不通,性纯和笃信,行无择善,国初为礼经博士。太祖以其谨厚,举动可则,拜上大夫,命授诸皇子经书。太宗即祚,以师傅之,恩赐爵祝阿侯。在北魏初期经学大师,《魏书》儒林传列其人,如儒林传序及史臣论所称,其学问渊博,师承有自,盖可知矣。后出为雁门太守,获白雀以献,拜光禄大夫。这样“青雲得露,皓首研经”有了出处。

  关於梁氏满门遭斩一事,疑指东汉梁冀专权的萧墙之祸。为什么是神仙哪吒相救,而非别的神仙相救?原因一是哪吒有脚踏风火轮的快速行走功能,二是民间长期流传京城是刘伯温按照“八臂哪吒城”而建成,因而京城就是哪吒城。既然哪吒善行,又在京城,所以安排神仙哪吒救人就不足为怪了。这就是这则神话传说产生的客观基础。

  2008年10月1日梁玉璋老人有感而发,写出《牢记萧墙之祸》诗一首:

  永敬堂上喜相聚,四世同堂庆辉煌。尊兄寿高九旬外,安享天伦乐天堂。梁家博士南通妻,昨日完婚臻吉祥。苦读成材慰先人,祖笑九泉寄厚望。遥想当时莽篡汉,民不聊生遭災荒。人饥急換食儿郎,赤眉铜马反王莽。光武兴汉举义旗,岑彭马武姚期将。邓禹武汉帅兵卒,安定梁统助刘王。七序朝书辞君王,申末酉初回故乡。端门外遇随车老,得力遥返神堂上。除夕喜迎老太爷,合宅欢庆太平象。欲谢耄耋忽已去,方知神仙送忠良。翌日回京如实奏,奸党诬陷惹祸殃。庸君偏听信谗言,获罪九族灭门墙。皇天不负永敬后,逃出昆仲三个梁。避难大树议长短,要留堂名认乡党。长者以树为堂号,雲露本是第二房。斩杀未尽有余庆,七序之中留根长。炎汉从此乱朝纲,奸佞掌权国家亡。萧墙之祸教训深,莘莘后昆勿轻忘。

  通过以上的梳理,维扬梁氏的迁徙是这样的:

  安定→忻州→正定→徐州→扬州(形成维扬梁氏)。

  维扬梁氏的谱系是这样的:

  梁冀→梁越→梁璟→梁元幸→梁于涘(形成维扬云露堂梁氏)。

  特别感谢以上全国梁氏宗亲对“雲露堂”和祠堂对联进行的深入考证。以上考证虽然是粗线条的,但是富有建设性的,维扬梁氏的谜底呼之欲出。随着史料的深入挖掘,我们相信一定能解开这个谜底。正如山西梁树山宗长所说的:“我们离举怀相庆的日子不远了!”

  六、总结

  总之,梁氏子孙,是炎黄苗裔,龙的传人。不仅是个历史悠久、族大人多的强宗大族,也是较早登上历史舞台,进入权力中心的姓氏之一。无论在上古周初,或是以后列朝列代,梁氏子孙都以其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文治武功的显赫业绩,自立於华夏众多的姓氏之林,对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安定梁氏自康伯建国立姓以来,历经2800多年的风风雨雨,从无限风光到乐极生悲,又从大苦大难到大喜大乐,饱尝了人间的苦辣酸甜,产生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悲欢感人事迹,积淀了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谱写了许多具有借鉴启迪和承传价值的美德精华。正如朱东润先生所说:“整个的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的时候,总会发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煥一些,也许有的黯然一些,但是,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乃至为生存而流血,我们对於过去,固然看到无穷的光辉,对於将来,也必然抱着更大的期待。前进啊,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

  注:

  本文参照了《后汉书·梁统列传》、《魏书》、《北史》、《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之变》、《忠孝堂集》、《维扬江都梁氏第九次重修族谱》、《邗江支谱》、《延令梁氏族谱》、《丽水石侯梁氏宗谱》、《武进魁士堂梁氏宗谱》、《溧阳永思堂梁氏宗谱》、《东平祖谱》、《台湾桃园梁氏族谱》、《新乡敦睦堂梁氏族谱》、《平遥梁氏族谱》和梁树山提供的《忻州梁氏材料》等资料。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